福建陈埭回族概况和祠堂祭祖习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节日习俗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福建陈埭回族概况和祠堂祭祖习俗

来源:回族在线 时间:2009-12-2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陈埭是福建省晋江市的一个乡镇,地处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其中的丁姓回族居住的整个区域面积为12平方公里,有5400余户,20000余人口,回族占当地人口30%。由此繁衍分布国内各地的丁氏回族后人还有15000余人,居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有3万人左右。改革开放的20年里,陈埭的经济迅速崛起,1999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就达到29亿元。近些年来,陈埭回族与中东国家的贸易量在逐年上升,陈埭生产的旅游鞋,在中东地区销路一直很好。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89亿元,上交国家税收3.06亿元,出口交货总值27.5亿元,年纳税额超500万元以上企业就有4家。陈埭丁姓回族约有750年历史,元朝起定居泉州,为当地巨豪显宦。元末泉州激起反元风潮,“色目人”也在逐杀之列,赡思丁的子孙遂於1366年携家到陈埭“隐伏耕读”。因明朝政治迫ha i颇残酷,他们为避免“清算”,於是虚托商贾,以赡思丁的末字为姓。陈埭丁姓回族民族意识特别强烈,但在漫长的历史动LUan岁月中,为了逃避封建统治者的迫ha i,曾隐瞒过民族身份。丁氏宗祠的中堂门口有一楹联“帝有恩言不愧聚书之裔。”相传明天启朝,魏忠贤奸党欲招当时刑部左侍郎丁启濬入伙,丁推却,魏怒欲除之,奏请天启帝赐丁启濬一碗豚肉(猪肉)羹吃。丁手捧肉羹泪垂。魏乘机奏曰“欺君该杀”。帝责丁启濬为何不吃?丁奏曰:“祖不食豚,食则背祖,不食欺君,两难。”帝见其坦然,褒曰“不愧聚书之裔。”故郡望“聚书”。

Q1qxSx9I.jpg

 陈埭丁氏祠堂是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建于明永乐年间。如俯瞰的话,会发现整个建筑布局是一个“回”字。一个家族的祠堂,能够被列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范围里尚属首例。

RdegYsiL.jpg

 宗祠的大门上方写有“丁氏宗祠”,中堂立匾有“百代瞻依”,后厅立匾有“绥我思成”。三匾各取一字即是“瞻思丁”,便于后人能知其源,不致数典忘祖。

sGuvy4ZZ.jpg

 宗祠为原祖宅改建,门的两旁是后来添加的记载其历史的文字。

 


陈埭丁氏历史上人才辈出,最高官职达刑部侍郎、户部主事等。

明清时期陈埭丁氏进士14名:丁仪、丁自申、丁衍忠、丁日近、丁启濬、丁仕龙、丁钟、丁楠、丁孕甲、丁天禧、丁、丁松、丁莲、丁寿泉。有举人25名,其中有明中叶诗人:丁仪,字文范号汾溪,弘治进士,官四川按察司佥事,善诗,卓然名家;有三世进士:丁自申,明嘉靖己酉科举人,庚戌科联捷进士,任梧州府知府,著《三陵稿》;丁日近,自申子,明万历己卯科举人,己丑科进士,官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政,著《午亭诗文集》;丁启濬,自申孙,明万历戊子科举人,壬辰科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署尚书加太子少保,四朝名卿,著《平圃诗集》《平圃文集》。有父子进士:丁天禧,明崇祯己卯科武举人,庚辰科武进士,历任汀漳总兵;丁莲,天禧之子,清康熙癸巳科举人,春秋联捷进士,任兴化府教授,著《易经萃解》。有四闱十登科:明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丁衍仁,丁启濬,明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丁之典、丁震武;明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丁仕龙、丁钟、丁绍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丁孕甲、丁天禧、丁楠。有六试七联捷:丁自申明嘉靖廿八年己酉科举人、廿九年庚戌科联捷进士;丁衍忠明万历十年壬子科武举人、十一年癸未科联捷武进士。丁仕龙、丁钟,明崇祯六年癸酉科武举人,七年甲戌科联捷武进士;丁天禧,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武举人,十三年庚辰科联捷武进士;丁莲,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举人,秋闱科联捷进士;丁楠,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武举人,同年推进士。有六子簪缨:丁启濬有子六:长子:奉直大夫工部虞衡司员外郎;次子:敕授承德郎都院照磨;三子樾:官荫生,都察院照磨;四子:敕授儒林郎广东惠州推官;五子:诰赠朝议大夫,兵部武选司郎中;六子:敕授文林郎,兴化府儒学教授。有爱国将领:丁楠、字世宏,号乔初,明崇祯己卯科武举人,擢进士授广东潮州府西营守备,晋阶怀远将军,明清易代时,聚族人勤王抗清,兵败殉节,赐匾“忠烈”;丁良:字汉侯,少习武从师,清康熙授江西南瑞总兵官,南昌都督佥事,协平“三藩”之乱,为国效力;丁仕龙:又名丁龙,联捷武进士,为民族英雄郑成功主要部将,随征收复台湾。有清初著名诗人:丁炜,字谵汝,号雁水,官湖广按察使,功诗,为清初十大诗人之一,著《问山诗集》、《问山文集》、《紫云词》。

d8t0dKeq.jpg

近代有军事科学家丁拱辰,字淑原,号星南,勤学钻研科技,曾涉足东南亚诸岛及波斯等地,鸦片战争时,他以科学报国,振兴中华为己任,著《演砲图说》,为魏源、林则徐所推重,道光帝圣谕:“矢志同仇,留心时务,可嘉之至。”赐六品花翎。后又到广西桂林,铸造大小多种类型大砲106门,并监制滑车绞架,能上下左右运转,发射角度方法准确。再赐五品花翎顶带。著有《演砲图说后编》、《西洋军火图编》、《西洋火轮车火轮船图说》、《荔镜西厢》、《简明指南尺牍》等。深为清廷倚重,是中国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先驱者。
旅菲丁氏族人曾募资捐赠飞机支援祖国抗日,1941年民国政府授予“输财卫国”匾一方。

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队来陈埭考察,参观了陈埭丁氏宗祠及陈埭回族史馆,并在祠堂右侧种植一株友谊长青树,并立碑留念。这棵榕树现已是枝繁叶茂。

 

lzIYcR6D.jpg

 
唐、宋、明期间,福建浙江一带是波斯摩尼教(明教)的兴盛之地。从"祠堂"的建筑特点、风格和祭祀的过程方式来看,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属于这些回回人的后代。即使祖上信仰伊斯兰教,因同是回回人,亦难免受到影响。波斯摩尼教本就是糅合了波斯拜火教、古巴比伦神话、犹太教而成,到中国后又吸收了本土佛教因素,只是丁氏祭祀的方式受地方化因素和佛教影响明显更多了些,似乎也不能完全以汉化或佛教来概括。其他地方类似情形也有,但经过历史的变革和环境的影响,多数都伊斯兰教化或汉化了。福建、浙江一带回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的这一习俗,是回族历史的见证。这样的习俗应该受到保护。


泉州地区居民中的金、丁、夏、马、郭、葛、蒲、卜、哈、铁等姓,都是唐宋元时期来到这里的回回人后裔。波斯、阿拉伯商人早在唐代就已在泉州经商,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状态。负责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司的最高长官,一直由一位叫蒲寿庚的波斯回回担任。宋元时期,泉州回回形成了蒲姓,丁姓和郭姓等几个庞大的家族。据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介绍,波斯、阿拉伯商人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据当时的情况推测,现在大多数泉州人,都有中西亚民族的血统。如今,生活在泉州一带的中西亚人后裔,约有5-6万人之多,其中,以晋江市陈埭镇丁氏家族和惠安县东园镇白奇村郭氏家族为两个最集中的居住区域。

据《八闽通志》、《泉州府志》记载:元代泉州设立“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帅为纳速拉丁,各级长官计有:纳速拉丁、哈散、忽举、马速忽、艾卜伯克、乌马儿、倒拉沙、木八拉沙、怯烈、马哈谋、马哈麻、马哈只等人。其中的乌马儿自至元十四年(1277)至延祐间(1320)年,历任泉州府同治、左丞、泉州市舶司同提举、提举、泉州府达鲁花赤、平海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等职务。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