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关于女人的故事
来源:穆民先驱
时间:2009-12-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把美女送上祭坛
在希吉莱(伊斯兰历)第20年,穆斯林的大军征服了埃及,当地哥普特族的一个代表团要求晋见穆斯林的新任总督乌姆罗.本.艾尔萨,向他申诉一件紧迫请愿。 埃及人民的生活依赖尼罗河,而他们的传统是用活人向尼罗河神祭祀才能获得河水川流不息的恩赐。
每年的第六个月十二天的夜间,为尼罗河神选一名美丽的处女,打扮成新娘,抛进奔腾的河里,可以使两岸的居民享有一年的安宁和丰收,否则,河神将以乾枯给埃及人带来惩罚。 他们的请求立即遭到拒绝,总督的答复是,伊斯兰反对任何迷信,对愚昧无知的礼仪应当制止,从此为河神娶亲的习惯必须停止,有水没水由它自便。
埃及的民众天天看着尼罗河,注意它的反应;一连数月果然没有水,河床乾枯了,人民怨声载道。 艾尔萨总督坚持不许为河神选送美女,民众开始逃难,社会出现不稳定。 因此,总督给哈利发欧麦尔写了一封信,汇报这件事;很快他收到哈利发的亲笔回信,说:"这件事,你做得对。伊斯兰必须反对各种愚昧无知的陋习。附信有我写的一份向尼罗河的声明,请你将这个声明投入河水。" 声明中写道:"这是真主的仆人欧麦尔写给尼罗河的信。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意图流水,你想歇就歇息吧。 如果是独一无二、万能的真主使你流水,那么,我们祈求真主的恩赐,你就老老实实地让河水再次奔流吧。" 历史学家伊本.塔格里.贝尔迪(Ibn Taghri Berdi)在他的历史着作中记录了这个事件,他说,艾尔萨总督遵从哈利发欧麦尔的指示,把他的声明给河水送了去。
第二天一大早,消息传遍全埃及,尼罗河水开始奔流。从那以后,伊斯兰的新制度 每年为埃及挽救一名妙龄美女的生命。 用活人做祭品是世界上大多数愚昧民族的传统,而且多以女子做牺牲向神献礼。 他们把一名纯洁的少女抛进大海或者湖泊,也有的地方把姑娘扔进河流、大瀑布、火山口、大桥底或者活埋,表示向神送礼,贿赂神仙给人民施恩。 在英国流行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称作是"伦敦大桥倒塌了",配以唱曲和歌词。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 找来石灰和石块,把桥造起来,造起来。 石灰石块留不住,大水一来就冲开; 再用铁棍固起来,固起来; 铁棍不中用,都要弯曲和裂断。 找个小囚犯,送去把桥建; 我可怜的小美人,用你去把桥建。 歌词的最后明白地说明了,古代人为了伦敦大桥的安全,是用一名美丽的姑娘做祭品,使神仙高兴。 穆斯林的历史学家伊本.巴图塔(Ibn Battuta)记录了古代马尔代夫群岛的陋习。 他们每个月要找一名姑娘,穿戴打扮以后,送进海边的一座小庙里,等候海神把她娶走。
第二天一早,人民可以见证,姑娘的灵魂已去,只留下被蹂躏的尸体。 有一位穆斯林的旅客,名叫艾卜尔.巴卡特.贝尔贝利,他从房东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因为房东太太的唯一女儿已被选中,将成为海神的新娘,送到海边祭献,老太太十分痛苦。艾卜尔说,他愿意代替她女儿到海神那里去。那整整的一夜,艾卜尔没有合眼,他一直在背诵【古兰经】。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到海边看到艾卜尔还活着,都很惊讶。海神被制服的消息传遍釭5c多海岛,从此群岛的居民全体归信了伊斯兰。马尔代夫的姑娘们得到了解放,不必为做海神的新娘而忧愁了。 现在世界上所流行的基督教是被罗马人改造过的宗教,因为在先知尔萨去世后三百多年,罗马皇帝召集了各地的神学家们为帝国创立一种新的宗教,定名为基督教。 不但"三位一体"论是根据罗马人所习惯的希腊神话制定的新神话,而且"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神学家们根据用活人做牺牲拯救芸芸众生的习惯给予认定的,因为历史上没有这样的真实记录。 还有"圣诞老人",各种鬼魅魍魉牛鬼蛇神都要在"万圣节之夜"出来闹事,也都是与尔萨圣人毫无关系的欧洲神话传说,在【讨拉特】和【引支勒】真主下降的古经中没有这类启示。
万圣节之夜西方国家的儿童们装扮成鬼怪到每家来讨款待"Treat",就是对民间向鬼神献礼的承认。 从西方基督教社会里保留的这些传统习惯中,人们不难看出欧洲人在基督教创立之前的愚昧陋习,尽管他们用清b代的手段把这些陋习美化了许多,对鬼神奉献的信仰还保留着。 这种思想还在,虽然不是用美女向河神去配亲,他们很自然地能够理解和接受,为了社会和市场的繁荣,应当把女子献给主宰社会的鬼神。 现代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是把女子们从温暖的家庭里赶出去,让她们去坐办公室、到工厂车间去做工、美丽的姑娘站柜枱吸引顾客担任促销的广告。
他们利用女子牺牲家庭服务社会,美其名曰,是"市场经济的革命",骨子里仍旧是用女子来献礼的思想根源。 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子必须放弃她们的天性和尊严,经济发展是压倒一切的重要活动,所以在"经济神"的脚下,为了社会大众的繁荣和富裕,男人们得到享受,家庭和妇女都可以彻底破坏和牺牲。 在经济之神的驱使下,家庭不存在了,妇女被赶进了市场,让她们自我奋斗和出卖自己,并且应当为她们的"妇女解放"感恩戴德。 我们如今是怎样看待向尼罗河献新娘的礼仪的? 当时的人们凭着自己的想象来讨好河神,对正道无知,遵从邪教陋习,结果是自己毁灭自己。 【古兰经】说:"否认我的迹象者,我要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渐趋于毁灭。"(7:182)
埃及总督和哈利发欧麦尔不因民情激动而放弃伊斯兰的原则,最后是真理取胜。 我们今天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在蛊惑人心的西方"理论"和"主义"面前站稳 伊斯兰的立场不动摇,一切愚昧的陋习都将失败,真主的大道将保护穆斯林走向最 后的胜利。 今天的妇女也应当从现代实用主义和经济主义的错误哲学中解救出来,这些理论如 同古代向河神献出美女一样的迷误和愚昧,他们毁灭了我们的家庭和妇女的人格。
玻璃球与宝石
不久前,西方报刊大肆宣传他们的最新发现:沙特阿拉伯规定女子不能单独开驾车 出门。 西方各大媒体都以穆斯林女子不得自由的"命运"大做文章,不许独开驾车便是一个实例。这条消息好像使穆斯林感动难堪,有人出来写文章辩护,他们说,在其他穆斯林国家,女子驾车是许可的,等等。这些人没有捉住要害。开汽车算做是什么? 人性的基本权利,还是有条件的特权? 如果是基本权利,应当是与生具来不可剥夺的人权,否则就是歧视或虐待,但是有条件的特权不属于此类。
世界上讲究法制的国家对驾车都有许多条件限制,不是人人可以获得的基本人权,比如在美国,可能会有很多理由不许申请驾照,常开车的人也有很多可能性驾照被吊销或没收。 比如一个人不是神经病,也没有犯法,但是因为没有交保险费,或者因为汽车本身的车检没有过关,他的驾照就会失效。他们不承膂b是对这个人的歧视,而是按照制度执行任务,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民众。 所以是否许可驾车,与人权无关,而是不具备某种条件的人,不应当享有这个特权,这是保护民众安全的制度。
西方人为什么要在阿拉伯妇女问题上吹毛求疵,因为他们是以卫道者的面貌出现。他们认为西方妇女的地位和状况最讲究人权、最先进、最进步,为全世界立下了黄金条例,都必须遵守,所以这是他们鼓吹的"世界接轨"和"全球一体化"的内容之一。 我们承认,西方社会的妇女地位经过数百年的斗争,是有所改变。比如在英国, 1632年的法律规定:"丈夫所有的一切归他个人所有,而妻子的一切也归丈夫所有。"当然,妻子的一切包括她本人,也属于丈夫的财产,所以在1857年议会新法律颁布之前离婚是不许可的,妻子必须与丈夫厮守终身。 根据1860的法律,妇女一旦结婚,便失去了合法的人权和社会地位,因为结婚意味着"改换门庭",成为丈夫拥有的财产,娘家的姓无权保留,必须从丈夫家门的姓氏。这个习惯至今没有改变。 因此,婚后的妇女无权占有财产,无权签署合同和遗嘱,无权对自己的儿女监护。
妇女在男人门下的从属地位写在他们的【圣经】中,如"(男人)是上帝的形像和荣耀,但女子是男人的荣耀。"(【新约】 "林前书" 11:7) 在十八世纪前, 没有一个先进的西方思想家对妇女从属男人的地位挑战过,甚至连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坚持认为:"如果她们不愿忍受,或者去死,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就当作她们刚一出世没有活下来。" 当代女权运动的学者们常常引证玛丽.沃尔斯通科劳夫特(1792)和约翰.斯塔乌特.密尔(1869)的作品,算作是最早的女权运动经典作家。 他们在当时没有社会地位,不被人重视,他们是在20世纪以后才被发掘出来,因为他们在作品中呼吁应当给予妇女们法律地位。
欧洲妇女地位的真正改变发生在19世纪,但不是通过理性的辩论,或提高了认识的结果,而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才想到,妇女也有一双手,应当把她们"解放"出来。 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压力使传统的手工业逐渐破产,能参加生产的劳动力都被搜捕出来,送进城市的工厂车间。所有的政府和议会都站在资本家一边,他们在发展经济和开拓海外贸易中得到极大的收益,因此,政府的一切法律和规章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过去他们实行的是"家庭工资"制,一个男人参加工作,他的收入能保证养活一家人,后来的新法律规定,如果他家里人想吃饭,就应当出来为社会服务,这就是以后马克思主义"不劳者不得食"的思想根源。
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妇女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除了工厂车间,办公室和服务业也需愿意雇用她们,她们可以当秘书、保管员、打字员、旅馆餐厅服务员、商店售货员。 因为需求工作的劳动大军不断扩大,劳动力保证很廉价;参加工作的妇女增多,标志女权运动的"进步"。 工业革命迫使在家的妇女都出来,她们是在为"革命"做贡献,自己得到"解放",但是她们只不过是"无产阶级"力量的一部分,因为财产不由无产阶级分配,这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管理财产,安排就业,妇女在无产阶级队伍中获得解放的特徵是有工作。因此,西方社会的许多理论家编造很多妇女解放的思想,令人越来越糊涂。 根据他们的新逻辑,如果一个妇女在里照顾丈夫和儿女,那是当牛做马,如同奴隶;如果她们勇敢地走出家门,到旅店餐馆伺服别人,挣的工资使她们可以不依赖丈夫,那就是解放和自由。 这是社会学家们给她们确立的革命价值观;这些话像是珠宝店里的玻璃球,都是闪光的假货。
最近在美国<洛杉矶时报上讨论一条新闻,女子在因特网上做广告提供色情服务是否属于卖淫。 有人说:"尽管让这些妙龄女子光着身体很害臊,但是不是她们自己出卖自己,而是通过因特网经济人提供的商业服务。" 美国人的这种思想并不奇怪,妇女已经得到解放,她们有权用任何她们所喜欢的方法得到收益,因为她们提供了服务,因此是公平合理的。 选民们没有责怪他们的总统在性丑闻中的道德问题,因为他为这样的服务付给了报酬。西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直接付出了家庭彻底破坏的代价。
根据1994年的统计报告,美国一年之中发生的离婚案件有120万起,而且新婚姻的家庭预计有一多半将以离婚而告终。 经济发达使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自由和解放,他们不需要家庭了。 不合理的社会只是改变一下剥削的形式,内容仍旧是剥削;他们找到了一个最美妙的剥削借口,就是"妇女解放了",她们放弃了家庭的保护和责任,得到了受剥削的自由。伊斯兰对待妇女的地位是根据真主的法度和定制,不强迫她们离开家庭。 妇女有拥有财产的权利,也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妇女在婚姻上的一切权利与丈夫相同;她们绝不是西方人所诬蔑的家庭奴隶,而是家庭的主人,家庭的管理和儿女的教育是妇女的主要职责,这是个沉重的人间使命。 她们在家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儿女的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母亲在儿女面前的地位是他们父亲的三倍;保护女儿的父亲将可避免地狱的烈火,丈夫的个人品行如何是以善待妻子而定。
西方人树立的女子模范是靠杜撰的小说和文艺作品,在伊斯兰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受到真主的经典和伊斯兰法制的保护。 这样的制度是世界和平、人间温暖的保证。 女子留恋家庭、与丈夫的恩爱,是真主为人类设置的天性,而西方的制度迫使她们做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的牺牲品,是剥夺她们的基本人性和生存的权利。 真主在 【古兰经】中说:"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悯。 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象。"(30:21) 玻璃球可能比宝石更加耀眼,但是永远不会有宝石的质地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