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的岩画之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书画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杨超的岩画之约

来源: 时间:2010-01-0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1995年进入宁夏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1999年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学习人类学;2006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民族学;2007年前往意大利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深造岩画学。目前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2009年8月之前,尽管杨超在岩画界一直有论文发表,并有国内外的田野调查作考证,但他真正让世界岩画界吃惊的是在今年8月30日召开的银川岩画研讨会上。他在会议上的发言让人们了解了东西方岩画界在田野作业上的差异,并将中国岩画界的传统研究范式,以及西方国家最新方法展示给了大家。

    梦想搁浅

    “上大学时,曾经有一位教授告诉我,贺兰山上有岩画。”杨超说。

    老师那句别人听完或许如耳边风的话,对当时学习汉语言的杨超来说,却是打开他另一扇学术之门的钥匙。站在宁夏大学的校园内,天晴的日子,一抬头就能看见巍峨入云的贺兰山,想起那位教授的话,他的脑子里常常会幻想那些刻在岩石上的画究竟会是怎样的。于是,到了周末,杨超会选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背起相机,进入贺兰山,开始属于他与岩画的“约会”之旅。

    当时,他身边几乎没有喜欢和了解岩画的人,所以,一开始,他的岩画之旅便注定是孤独的。

    “那时就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进入大山,走走拍拍,骑不了的路段就徒步,一块一块地找岩画。现在要总结当初看见岩画时的感受,那就是强大的视觉吸引力,觉得它很神秘,它唤醒了我年少时的‘冲劲’。”杨超说。

    杨超第一次进入贺兰山寻找岩画用了两个多小时,并拍完了所带的全部胶片。然而,他的岩画之旅的开端,却是兴奋与沮丧同在,因为,他当时用的是胶片相机,拍摄的很多岩画未能保留下来。

    1999年,杨超在报考研究生时,有了学习岩画学的念头,但因为身边亲友的不理解,再加上国内没有专门的岩画学研究专业,他只好放弃岩画学专业而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学习人类学。广西是一个岩画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美学价值、考古价值独一无二的花山岩画在中国岩画版图中占有重要席位。

    杨超在广西求学的几年,其实也是关注南方系岩画的几年,以致准备毕业论文时,杨超就构思“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将银川岩画与广西岩画做一个对比”为题材,完成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然而导师却告诉他,因为专业方向不吻合而无法指导他,因此杨超的岩画梦想再次被搁浅。

    2006年是杨超圆了岩画梦的年份,在博士备考期间,杨超得知:中国岩画界的开拓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先生招收岩画博士。

    “我知道机会终于来了,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它。”杨超的眼里满是激动。

    那时,他彷佛看见自己一直追求的岩画学术大门,缓缓向他开启。他给陈兆复教授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自己对岩画的一些独到看法: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来研究中国岩画,打破传统的以岩画论岩画的传统研究模式。

    杨超以其独有的观念赢得了成功,他终于走入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的行列,走进陈兆复麾下的学术阵营中。他感觉到“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海外求学

    岩画被称为“石头上的精灵”,这些远古艺术历经风吹雨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杨超不断研究。2007年,他前往意大利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深造岩画学。这里是西方岩画学研究的重镇,不仅有先进的理念、研究方法,更有杨超崇拜、敬仰的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自己一定不能任其白白浪费。

    杨超居住的地方是米兰的一个小镇卡波迪蓬特(音译),不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那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随便用相机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却没有一位中国人。”海外求学的那段时间,的确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日子,然而也是一段使人能沉下心好好学习的日子。平时在研究中心看专业书籍,到了周末闲暇时间,杨超会给自己放个小假,背起那款用了很久的相机——奥林巴斯410,进入阿尔卑斯山拍岩画。“只要一拿起相机拍岩画,我的心情就是愉悦的,就像对着‘爱人’倾诉衷肠般地激动。”杨超幽默地说。

    与阿纳蒂的相遇使杨超受益匪浅。“对阿纳蒂的崇拜在我与他接触的那些日子与日俱增,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研究岩画方面带给我全新的理念,在生活上他的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我感激。”杨超说。有一次上课,阿纳蒂讲解有关岩画断代的知识,没有听明白的杨超不依不饶地询问阿纳蒂如何对岩画进行断代,阿纳蒂将他带到院子里,一边砸核桃一边告诉杨超,当研究进入一个死胡同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

    出国期间,杨超的主要精力放在博士论文上,生活上的很多事都由身边的人“效劳”了,“小到一张电话卡,都是同事帮我买,阿纳蒂的夫人推荐我读阿纳蒂的著作,由于是意大利文,她甚至将很多重要的章节先翻译成英语,然后我再读,这为我省了很多时间。意大利人民待客的热情、做事的踏实一直影响我至今。”

    “意大利的岩画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当地普通市民对于岩画的态度也让人敬佩。”杨超说,“在意大利深造期间,经常会遇到当地人驱车数小时进山看岩画,意大利市民对于岩画的热爱超乎杨超的想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保护岩画,非常喜欢聆听专家讲解岩画知识。走在这座岩画小城的大街小巷中,无论是面包店或是超市、学校……到处都是做成岩画形式的牌匾,扑面而来的全是历史的气息。国外对于岩画的重视程度值得我们学习。”

    就因为这个原因,杨超看到了东西方在研究岩画时存在的差异:“在国内,岩画似乎成了专家学者手中把玩的物件,这就背离了我们研究它的初衷。研究它、弄透它,是为了将历史的东西传播给每一个人,岩画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历史。我们国家的普通民众对于岩画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还很低,从小养成保护岩画的意识还太少。对于岩画的研究不能总关注深究深层次的东西,有条件还应将研究成果变为通俗易懂的、普通民众能接受的读物,让他们去了解、欣赏岩画。”

    驭水而行

    出国学习的经历,再加上在国内的实战,使学成归来的杨超感到国内外对于岩画研究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看了欧美的岩画,以及看到许多岩画专家对于岩画研究的工作态度,让人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杨超说。

    国外60多年的研究历程,已对岩画完成了最简单的初级解释。当前,国外岩画研究的侧重点已经放在了岩画的断代上,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不会再着力强调这一个岩画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而国内在岩画断代问题上至今仍没有达成学术上的共识,这也成了这一代岩画研究人急需解决的学术难关。

    “阿纳蒂研究岩画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还原历史,探究我们祖先的历史。岩画在关怀人类历史、记录人类文明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史前人类文明的见证。”杨超说,“但是,我们国内的岩画研究的侧重点目前还在用大量的时间来解释、猜测先人刻下这样一个图案到底是何意?还原历史的同时却总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上去,这一点我们应向西方研究者学习。”对于西方的研究成果,杨超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冷静地做着东西方之间的比较:“阿纳蒂对于岩画语言的观点我就不太赞同,猜测的成分太多。对于西方研究中不好的部分,我们就是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成果不可能一味地复制,在吸收优点的同时,我们要结合本国岩画的现状,走出一条我们本土的研究论。”

    针对东西方岩画研究的分歧,加上受语言和经费的影响,国内外岩画专家在交流方面太少,没有形成思想碰撞这一学术现状,杨超积极呼吁国内的岩画专家应团结起来,多做些学术交流,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西方研究的最新成果,他则毫不保留地在今年8月30日召开的银川岩画研讨会上,以《岩画的田野作业》和《阿纳蒂的岩画思想》两个专题,向与会者介绍了西方最新的岩画研究方法和成果。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