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商务礼仪及风俗
来源:阿拉伯商务网
时间:2010-01-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简介: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La Republique Algerienne Democratique et Populaire)简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邻地中海,东邻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阿尔及利亚全境大致以东西向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为界;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以北为地中海岸的滨海平原;两山脉之间为高原地区;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属撒哈拉大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85%。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侯,中部为热带草原气侯,南部为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每年8月最热,最高气温29℃, 最低气温22℃;1月最冷,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9℃。年降水量1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终年不雨。阿尔及利亚国土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人口3320万(2006年1月),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20%。少数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图阿雷格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2002年4月,阿尔及利亚议会确定柏柏尔语为官方语言之一。柏柏尔人是北非地区的土著居民,柏柏尔人约占阿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穆斯林占人口的99. 9%,全部属逊尼派。首都阿尔及尔(Algiers,Alger) ;人口:256万(2004年)。
简史:公元前3世纪,在阿北部建立过两个柏柏尔王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的行省。5—6世纪,先后受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的统治。公元70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整个马格里布。15世纪,西班牙和土耳其先后入侵。16世纪,阿建立了哈尔—艾德—登王朝。1830年法国入侵,1834年被宣布为法国领土,1871年成为法国的三个省,1905年阿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次大战中,阿尔及尔曾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一度为法国临时首都。1958年法国议会通过“根本法”,规定阿为法国“整体的一部分”,由法政府派驻阿尔及尔的总代表团直接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一个多世纪以来,阿人民举行过50多次武装起义,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在奥雷斯山区发动武装起义。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自决和独立的权利。同年7月1日,阿举行全国公民投票,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7月5日定为独立日。
政治:1996年11月28日,阿举行全民公投,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主要内容是:确定阿的伊斯兰、阿拉伯、柏柏尔属性;禁止在宗教、语言、种族、性别、社团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基础上成立政党;议会由国民议会(众议院)和民族院(参议院)组成,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法案须经民族院四分之三多数通过后方能生效。国民议会议员全民普选产生,任期为5年。总统在议会产生前及其休会期间可以法令形式颁布法律;如政府施政纲领两次被国民议会否决,则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等。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掌握国防外交大权,主持部长会议并兼任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总统由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大会提名,普选产生,任期五年。总统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 (Abdelaziz Bouteflika ),2004年4月再次当选。民族委员会(议会上院)议长本·萨拉赫,2007年1月再次当选 ;国民议会(议会下院)议长阿卜杜勒-阿齐兹·齐亚里(Abdelaziz Ziari),2007年5月底当选 。
经济: 阿尔及利亚的经济规模在非洲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埃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北非油库”。已探明蕴藏油气的地区总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12.55亿吨,居世界第15位。天然气储量是4.52万亿立方米,储量和产量在世界均占第7位。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阿尔及利亚的经济支柱。阿油气产品大部分出口,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此外还有铁、汞、铅、锌、铜、金、磷酸盐、铀等矿藏。工业以石化工业为主。阿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碳化氢产业,碳化氢产品出口值曾占出口总额的98%。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可耕地面积7400万公顷,其中已耕地面积820万公顷,阿是世界粮食、奶、油、糖十大进口国之一。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5%。主要农产品有粮食(小麦、大麦、燕麦和豆类)、蔬菜、葡萄、柑桔和椰枣。森林面积为367万公顷,年产木材20万立方米,其中软木林资源46万公顷,软木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诱人的地中海气候、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众多的海滨浴场、充满神秘色彩的撒哈拉大沙漠和绿洲,以及可发展登山旅游的北部山区形成阿尔及利亚丰富的旅游资源,且适合各个季节不同形式的旅游。
外交:阿尔及利亚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武力,相互尊重、互利和对话基础上寻求广泛合作,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
与中国关系:1958年12月20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互访,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阿前总统沙德利、泽鲁阿勒曾先后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曾于1963年和1965年两次访问阿尔及利亚。为了纪念周总理的访问,阿政府还把首都阿尔及尔的一条大街改名为“北京大街”。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阿尔及利亚进行国事访,两国发表新闻公报。2000年10月,布特弗利卡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2月,胡锦涛主席对阿尔及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就中阿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两国发表新闻公报。2006年11月6日至8日,布特弗利卡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声明。多年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2003年中阿贸易额为7.45亿美元。
着装风俗:在阿尔及利亚,由于西方文化同伊斯兰文化并存、传统风俗与现代文明并行,所以在服饰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首都阿尔及等北方地区,伊斯兰传统风格的服饰并不多见,各种美观大方的现代时装也较为流行。在卡比利山区的柏柏尔人爱穿花衣服。在阿哈加尔山地的图阿雷格人,喜欢用蓝色面纱遮盖头部。妇女一般不戴面纱,喜欢穿传统的罩袍(或叫裹毯),男人大多头缠白色方巾或戴一顶宽松的小白帽,身披白色羊毛斗篷,男女除在喜庆节日外,一般不化妆。阿尔及利亚人待人热情友好,慷慨大方。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在有的地区,人们喜欢边谈话,边用自己的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左手掌,以此来表示亲热和友善。
饮食风俗:一般阿尔及利亚人以米饭、大饼(发酵饼)或面饼为主食,番茄、黄瓜、洋葱、土豆等新鲜蔬菜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等是他们喜欢的主要副食;烤全羊是这里的名贵菜肴。他们通常不用筷子和刀叉,也不习惯用右手抓饭吃,而是使用汤匙做餐具;上层人士爱吃西餐,也爱吃中国以辣味著称的四川菜和湖南菜。茶叶和咖啡是他们最喜欢的饮料,也是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他们通常爱喝绿茶,并在茶水里放入薄荷和冰糖,这种“特制”的茶水,喝起来清凉解渴,味道甜美。阿尔及利亚绝大多数人不吃猪肉及猪肉制品,不吃虾、螃蟹、动物内脏(除肝外)忌吃自死的动物和“奇形怪状”的食物,如甲鱼、鱿鱼、海参等。有一个叫杜勒格的民族则很少食肉,他们的主要食品是骆驼奶和一些淀粉制品。
喜丧风俗:阿尔及利亚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的共同心愿,是选择在美好的金秋季节举行婚礼,他们的婚礼仪式是独特的,按照传统,先在清真寺举行宗教婚礼,男女双方家里的男人参加,新郎新娘都不出席;婚礼上,教长宣读《古兰经》并举行仪式,尔后新郎新娘在证人和父兄陪同下到当地政府登记,接下来便要举行各种庆贺活动,并且要延续一两个月,而在此期间新郎新娘只能各住在自己家里。正式结婚那天,新娘由女友陪同,先在澡堂淋浴,随后穿上用金银装饰的天鹅绒质料的长袖拖地裙,头戴沙西耶帽,接受来宾祝贺。新郎则用哈纳(一种植物油)染手后,当众展出给新娘的全部彩礼。青年人结婚彩礼很多,有手镯、脚镯、金腰带、金丝珠宝礼服以及配有金银珠宝的沙西耶帽子等。
商务礼仪: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方有见面送花的习惯,他们把花束扎得很精致悦目,花的朵数一般为双数拜访朋友或客人时,鞠躬献花,同时祝福一番,这被视为是一种对待朋友和客人的热情而又高雅举动。在这里,恪守伊斯兰教规的阿拉伯人,不喝酒,也不吸烟。因此,作为客人,若主人不吸烟,也未请吸烟,则最好不要吸烟。与阿尔及利亚人做生意,事先应安排好会晤时间,会谈时可适当介绍自己的产品性能和用途等,但不要炫耀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长处以及产品的优越性,否则,他们会认为这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家,从而产生反感。同时,谈生意时切忌扯开嗓门大喊大叫,更不要公开斥责别人;谈判达成协议时,不要大肆宣扬,最好让他们自己首先宣布达成协议。冬季访问时,宜穿保守式样西装。访问政府机构或大个业务必先订约;该国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作客,握手时须用力。
旅游:在阿尔及利亚,最适宜的旅游季节是5月—6月或9月前后。在沙漠旅游,别有一番情趣。旅客们骑着骆驼,悠然地走在沙漠上,环顾四周,沙丘起伏,黄沙漫漫,蔚为壮观。结束一段游程后,踏上绿洲,住进设备齐全的非洲式旅馆,令人心旷神怡。去沙漠旅游,最好是经过当地警方许可并有两组以上人员协同前往,不可单独行动;同时必须备好蒙头巾、太阳镜、防晒油、睡袋以及食品和水;到阿尔及利亚做生意或旅游观光,不论是乘坐出租车,还是出入旅馆餐厅,一般付5%—10%的小费;并且这里的汽车都是靠右行,闯红灯、横穿公路时不走斑马线会被课以罚款。
禁忌习俗:与阿尔及利亚人谈生意时切忌大喊,也不要公开斥责别人。谈判达成协议时,最好让他们首先宣布达成协议的情况。阿尔及利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禁吃猪肉,禁止使用猪革制品,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由于伊斯兰教教规严禁教民饮酒,所以,他们虽是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可商店里都不卖酒,家庭不备酒,待客不敬酒,连酿酒工人也没有品尝过酒的滋味。,死动物肉、血液、海参、蟹等也禁食;还不吃姜和带腥味的食品。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小费:到阿尔及利亚旅游,不论是坐出租车,还是出入旅馆,一般须给5%至10%的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