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化概述
来源:阿拉伯咨询网
时间:2010-01-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走过几千年文明史的埃及先后经历了多种文明的灌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漫长的历史中凝聚出与众不同的埃及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紧密地跟随着当今世界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的步伐。 1952年革命爆发后,当时的革命政府设立了国家指导部,并建立了隶属于国家指导部的各类文化部门。1958年,第一个文化部成立,当时定名为国家文化与指导部。1965年文化部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部。从1981年起,埃及的文化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兴起了创新潮流,涌现出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建立了庞大的文化工作体系,加深对外开放,并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涵盖电影、戏剧、美术、文学等领域。埃及的文物古迹埃及文明经历了几个阶段:法老时代、古希腊罗马时代、科普特时代、伊斯兰时代。每个时代都留下了永恒的遗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科技发展、艺术发展情况,因此几乎可以说埃及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不但座座博物馆中展出文物,而且数十座城市都是露天的博物馆。考古发现埃及一直在努力发现更多的文物古迹。近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一座法老们用于搬运卡尔纳克神庙的石头和雕像的古老的庭院和一幅在沙石板上雕刻并以金色和彩色颜料染色的古画。此前还从没有发现过与这幅古画类似的文物。考古学家在萨卡拉地区发现了几个埃及法老时代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木质棺椁、一座艾肯纳顿国王时代的帝王印鉴保管人的陵墓、一座第五王朝末期第六王朝初期时代的圣卷书写员的陵墓以及一座艾顿神大祭司的陵墓。其他发现还有:在巴赫丽亚绿洲发现的古王国时期的一座城市、在堪塔拉发现的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完整的教堂、一座守卫埃及东大门的最古老的军用城堡以及公元前1500年爆发的活火山遗迹。在卢克索的卡巴什道,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座形似狮身人面像的雕像、阿蒙神祭司的大幅画像以及许多关于第二十王朝的具有历史和考古价值的信息,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帝王家谱。此外,在长达数十年的争论过后,考古学家们终于确定了哈奇普苏特女王的真正木乃伊。哈奇普苏特这位在公元前15世纪统治埃及22年的女王,她的木乃伊正是一直保存在埃及博物馆内的那具,过去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哈奇普苏特乳母的木乃伊。大型考古工程的发展 2007年,多项大型考古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月1日夜间,工作人员首次对伊德福的霍拉斯神庙进行了改造和照明设施安装。此外,开罗古迹拯救和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开辟了新的文物展示场地,按照历史顺序设置展览,并专门为伊斯兰艺术的各个门类开设了展厅。苏珊?穆巴拉克博物馆改造项目也开始实施,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座专门为儿童开设的博物馆。2月,穆巴拉克总统为达尔?库图布旧楼改造和修缮工程剪彩。作为穆阿兹丁?安拉?法帖米大街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古老的素丹?卡拉文系列建筑也得到了修缮和改造,其中的很多文物被转移到大埃及博物馆和福斯塔特的文明博物馆。同时,埃及文物信息系统工程也在继续进行,旨在为每件埃及文物进行认证。其他重要考古工程还包括:卢克索维护工程:对包括卢克索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在内的多个景点进行维护。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代连接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的古道卡巴什道,即狮身人面像道。此外,帝王谷地区得到了修缮。卢克索城在三年一度的伊斯兰城市组织举办的伊斯兰历史名城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金字塔高原改造维护工程:已经进行了8年,分三期完成,目前已经完成前两期。这一工程对金字塔的石料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修缮,由于工程难度大,危险性强,需要分几个阶段完成,耗时数年。此外还对萨卡拉的祖瑟金字塔进行修缮,并治理金字塔和南部陵墓出现的塌陷现象。伊斯兰文明博物馆工程:该博物馆位于古埃及城市福斯塔特,面积25费丹,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包括博物馆的全部建筑工程,第二期包括博物馆的展览设置和电子安保系统的安装。这座博物馆被认为是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最重要的一座,将展出超过25000件文物,体现埃及文明各个发展阶段的风貌。博物馆的选址考虑到福斯塔特地区可以纵览埃及的一系列重要古迹,能看到吉萨金字塔、悬空教堂、科普特博物馆、阿慕尔?本?阿斯清真寺和本?阿兹拉神庙。大埃及博物馆工程:大埃及博物馆靠近萨金字塔,面积117费丹,将展出至少10万件法老时代、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物。工程的第二期从2006年开始施工,包括文物储藏库、修缮中心、电站、供暖中心等。共有来自5个国家的14个顾问事务所参与博物馆的设计。博物馆预计将在2011年主楼完工且展品安置完毕后开馆。这项工程还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建设一处考古宣传区,并为儿童建立一座博物馆,同时建起一座会议厅和几座报告厅。《时代》将这项工程列入了未来一段时期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大项目,且排在第二位。海外埃及国宝展 2007年,埃及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举行了海外国宝展,在巴黎、波恩、东京、斯图加特、麦纳麦、伦敦等城市引起了很大反响:伦敦“图坦卡蒙与法老世界展” 2007年11月13日,苏珊?穆巴拉克夫人和英国王储查尔斯在热情的英国观众的注目下共同揭幕了这场图坦卡蒙展。展览于11月15日起对公众开放,截至2008年8月30日,预计将迎来200-300万参观者。图坦卡蒙展是一系列巡回展览,2004年从瑞士的巴赛尔开始,到德国的波恩,然后在美国的洛山矶、佛罗里达、芝加哥、费城展出,随后转到伦敦。图坦卡蒙国王并不是第一次访问伦敦,而是早在1972年就曾到过伦敦。也就是说,这次展览是图坦卡蒙与英国首都阔别35年之后的重逢。展览体现了黄金法老一生的经历,也讲述了他的家族中其他人的事迹,如艾肯纳顿、尤亚图亚等。2012年还将在伦敦举行一次展览,名为“图坦卡蒙与法老世界”,将展出埃及最著名法老胡夫、拉姆希斯二世、胡尔马哈卜、塔赫塔姆斯三世和图坦卡蒙留下的文物,这一展览在伦敦展出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英国民众对图坦卡蒙这位英年早逝的法老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正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1922年11月4日发现的。这次展览通过130件欧洲人从没见过的展品向人们展现了第十八王朝时代埃及的面貌。这些文物可追溯到3000-3500年前,其中50件来自图坦卡蒙这位小法老的陵墓,此外还有提巴主人和保护神阿蒙神、塔赫塔姆斯一世国王和艾赫摩斯国王三位一体的塑像、塔赫塔姆斯四世及其母亲的二合一塑像、图亚面具、纳法提提王后头像以及图坦卡蒙国王留下的一批文物。亚历山大图书馆:树立在埃及土地上的人类文明灯塔亚历山大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埃及决定重新修建这座图书馆,使之成为世界向埃及打开的一扇窗,也成为埃及向世界打开的一扇窗,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先进文化机构,也成为教育与交流的中心,传播对话、互谅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不仅被当作图书馆来使用,而是被当作一座大型的文化中心,不仅有藏书数百万册的图书馆,而且还设有1座网络中心、试听室、盲文图书室、儿童图书室、建筑图书室、微型影片室、稀有图书室、私藏图书室6座分门别类的图书室、文物馆、手稿馆、科学史馆、天文馆、儿童科普馆3座博物馆、3座常设展厅、5座临时艺术展厅、1座可容数千人的会议中心、7座分别用于手稿研究、文物鉴定、文本与图纸研究、信息科学研究、地中海亚历山大研究、艺术研究、科学研究的研究中心和1座讨论大厅。不仅各个图书室读者络绎不绝,亚历山大图书馆内的博物馆也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者。博物馆展出法老时代、古希腊罗马时代、科普特时代、伊斯兰时代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各个科研中心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开放。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5周年 2007年10月16日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5周年纪念日,3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亚历山大图书馆下属学会成员及相关人士从世界各地赶来出席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主办方在庆祝活动中安排了一系列艺术、科学、社会活动,放映了一部关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纪录片。纪录片展示了《阿斯旺宣言》发表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最初形态,介绍了五年的发展历程,五年中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举行的会议以及曾到图书馆参观的国际要人。此外还放映了法国影片《伊斯兰教的黄金时代》,介绍了著名阿拉伯科学家为推进各学科发展做出的贡献。穆巴拉克总统2007年12月4日访问希腊期间在雅典会见了一批亚历山大图书馆下属学会的成员。他在会见中表示,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交汇的象征,见证了这两大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做出的贡献。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主要成就和重要事件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的真正桥梁,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举办了许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的会议,一年内举办活动550场,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永恒的埃及”网站亚历山大图书馆取得了许多成就,“永恒的埃及”网站是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该网站使用先进的技术,利用高清晰的图片、动画、模拟场景、三维模型等手段,对埃及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网站提供三种语言界面,包含一个目前网络允许的最大的数据库,提供有关埃及文物的信息。即时翻译系统在联合国的支持下,2006年10月3日,即时翻译系统正式在互联网上投入使用。这套系统以多种语言提供各种文化信息和知识,使读者在阅读任何词条时都能立即获得阿拉伯语译文。阿拉伯改革论坛 2004年3月,阿拉伯改革论坛会议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举行,这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举办的最重要会议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发表了《亚历山大文件》,对阿拉伯世界的改革路线进行了规划,建立了阿拉伯改革论坛。该论坛的宗旨是普及在第一次改革大会上形成的阿拉伯全面改革概念,并通过对阿拉伯世界改革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深化这一概念。论坛每年举行一次阿拉伯改革大会。第二届会议于2005年3月13-15日举行,主题为“成功经验”,第三届会议于2006年3月1-3日举行,主题为“民间组织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亚历山大图书馆学院亚历山大图书馆建于2004年4月3日,建设目的在于发扬旧亚历山大图书馆精神。旧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为培养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该学院致力于推动科学和艺术工作,通过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的交流同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宣扬科学精神,宣传埃及和本地区的科学成就,支持本国文化向其他文化开放,举办文化会议,强调宽容、理智和对话精神。学院的工作人员努力在具有上述主张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之间建立联系网络并持续维护这一联系网络。启动国际数字化图书馆 2007年10月15-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宣布启动互联网国际数字化图书馆WDL。亚历山大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都加入了这一项目。百万图书工程亚历山大图书馆同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合作开展了这一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在3年内将1百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放到互联网上,并致力于将所有已出版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让全世界千百万读者能够方便地阅读。启用阿拉伯文的发展门户网站 2007年3月初,亚历山大图书馆同华盛顿发展门户网站机构合作,将该网站的阿拉伯文界面放到互联网上投入使用。该网站以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介绍国家为实现发展所奉行的中心思想和进行的科学实践。为研究者服务的雕刻数字图书馆这座雕刻数字图书馆是研究亚历山大图书馆内的图纸研究中心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在这一专业领域领先于国际上其他的研究中心。目前,这座数字图书馆的第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收集了2000多件雕刻作品,以阿拉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介绍,便于查阅。雕刻数字图书馆的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收集的雕刻作品将达到5000件。现代埃及历史门户网站该网站介绍埃及从穆罕默德?阿里时代至今的现代史发展过程,设有大型图片库,包含有关埃及体育运动发展的资料。千女和平展 2007年10月24日,“千女和平”展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举行,苏珊?穆巴拉克夫人出席并发表讲话,指出阿拉伯妇女在实现地区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女和平”展览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和瑞士大使馆合作举办的活动,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筹备。当时,在瑞士国民议会议员和欧洲议会议员露丝?贾比博士的倡议下,一支瑞士工作组收集了1000名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女性的故事,并以“千女和平”的名义申请参加诺贝尔奖评选。乌卡汉和哈桑?法特希展亚历山大图书馆2004年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乌卡汉建筑奖获得者作品展,以几年乌卡汉机构设置这一奖项30周年。这一奖项用于表彰那些为伊斯兰社会服务的建筑工程。展览展出了30年来28个国家建设的95个获得该奖的建筑项目。在展览上,参与者就展出的获奖建筑项目以及如何保护古迹进行了讨论,认为美并不一定需要财富来实现,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风格高雅的世界级建筑。亚历山大图书馆还于2007年10月同巴黎阿拉伯世界学院合作,举办了埃及建筑之父哈桑?法特希的作品展。10月25日,为庆祝哈桑?法特希1980年获得乌卡汉建筑奖纪念日,亚历山大图书馆举行研讨会,与会者各抒己见,讨论了各种设计风格以及富于科学性的古代建筑,肯定了这些建筑在泥土的使用方面的先导性作用,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适合埃及土质的建筑技术。其他活动亚历山大图书馆将《埃及面貌》一书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放到互联网上;图书馆藏书达到了555555册,最后一册书是德国在16世纪出版的《元素》,作者是公元前3世纪的伊格里德斯,该书是那一时代数学和工程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亚历山大图书馆还将《科学妇女报告》和瑞士武装部队民主统治中心发表的《不安定世界的妇女会议报告》的阿拉伯文版本数字化并放到网站上;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平研究学院启用;图书馆举办了主题为“科学妇女”的为期两天的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重要人物出席,会议为在科学领域工作的妇女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讨论了女性科学工作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亚历山大图书馆还举办了科技妇女阿拉伯网络会议(ANWIST)。此外,亚历山大图书馆还举办了中东北非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网络会议(MENANEE),讨论了生物多样化、环境政策、水经济、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及其环境代价等问题,来自哈佛大学、瑞典、中东和北非的科学家和重要人物出席了会议。亚历山大图书馆还将于2008年举行第4届维基百科会议。维基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语种自由编纂百科全书,这是其年度会议首次在阿拉伯世界举行,亚历山大也成为了第一个举办该会议的阿拉伯和非洲城市。电影百年电影无论作为一种传递思想和知识的手段还是一种娱乐工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百年来,埃及电影在宣传埃及形象和深化埃及的阿拉伯属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07年6月20日,埃及正式出现了电影,2007年是埃及电影百年纪念。一百年前,第一部埃及电影制作完毕,记录了阿巴斯?希勒米二世总督在亚历山大的阿布?阿巴斯郊区为宗教学院剪彩的过程。埃及第一位演员穆罕默德?凯利姆1918年拍摄电影《贝杜因人的光荣》和《致死的花》,第一次站到摄像机前,标志着埃及有了电影表演艺术。穆罕默德?比尤米导演从德国回来后,埃及电影事业快速繁荣起来。他于1923年拍摄了埃及的第一部长篇故事片,是一部名叫《图坦卡蒙的国度》的默片。穆罕默德?比尤米还开办了埃及第一家电影报《阿蒙电影报》,尽管该报刊仅发行了四期,每期仅有一篇文章。 1927年,埃及生产并放映了两部影片《沙漠里的吻》和《夜晚》。以作家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凯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宰伊奈布》也是那一时期最著名的电影之一。1932年,埃及电影《女主人的孩子们》的出现标志着埃及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35年,经济学家塔拉特?哈尔卜建立了埃及电影制片厂,埃及电影事业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埃及电影着重表现阿拉伯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如牺牲精神、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等,1939年生产的电影《决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埃及电影报》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发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报之一。二战后,埃及电影的生产量逐年增加。随着7月革命的爆发,“电影明星”这个词开始在海外电影发行市场流行,阿拉伯观众也普遍认识了一些电影明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批判英国占领为主题的电影,如《穆斯塔法?凯米勒》、《真主与我们同在》、《我心的回应》等。埃及局势稳定后,出现了一批爱情电影,如《废墟中间》、《我的生命在哪》等。一些电影表现埃及人的生活疾苦和埃及文化,或者表现男女之间的关系,如萨拉赫?阿布?赛伊夫导演的《我是自由的》。 20世纪60年代,埃及的许多电影赢得了大众的好评,如《我家有个男子汉》、《开罗30》、《禁止》、《土地》、《有点怕》等,还出现了一批历史题材的电影,如夏迪?阿卜杜?萨拉姆导演的《木乃伊》,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好评,在多个国际级电影节上展映,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并被列入世界百部最佳影片。 1973年10月战争胜利后,很多电影人利用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出现了《圆月》、《一生就是一瞬》、《子弹还在我口袋中》等电影。 80年代,埃及出现了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如阿提夫?提布、拉法特?迈西、海利?巴沙拉等。这些导演创作的电影关注埃及社会现实,如《公共汽车司机》、《山顶居民》等。此外,还出现了多部讨论埃及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的喜剧片。从90年代至今,埃及建成了数十家新的电影院,并对旧电影院进行了翻修。阿迪勒?伊玛姆、努尔?谢里夫、已故的艾哈迈德?宰奇等电影明星争相向观众奉献了许多题材新颖多样的电影作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埃及共生产电影约3600部,其中很多至今仍在阿拉伯卫星电视台播放。埃及出现了很多大型的电影制作公司,往往为制作一部电影斥资数百万埃镑。国家也大力支持电影生产事业,为之拨款2千万埃镑,并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电影电视艺术教学系统。在埃及电影发展史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贡献了优秀的作品,在电影事业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其中一些人成为了世界级的电影人,如尤素福?沙辛、奥马尔?谢里夫、贾米勒?拉提布等。埃及电影百年庆祝活动电影是一项古老且重要的产业,因此,2007年全年,埃及将以各种方式庆祝电影百年。国家还为此建立了埃及电影档案。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在埃及国家电影节期间展映10部老电影;举办展览,展出不同时期的摄像器材、相关图片、埃及电影发展史上最优秀电影剧照、埃及电影明星物品以及演员、导演和摄影师照片等,展品中包括一架19世纪的以油灯或蜡烛照明的35毫米纯手摇电影放映机,很多展品都属于珍贵文物;6月,亚历山大图书馆艺术中心为电影百年举行庆祝活动,放映了多部纪录片和故事短片,并选出象征电影百年的100部电影全年展映;国家对优秀电影人进行表彰,并在电视台全年播放早期电影;多个国际电影节专门增加了一项内容,展映能够代表埃及电影发展史的埃及电影,布鲁塞尔阿拉伯电影节、巴黎电影节、拉巴特国际电影节、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特别是意大利的陶米拉电影节,举办的日期正好是埃及第一部电影制作完成一百年纪念日。埃及百部最佳影片包括:《决心》、《土地》、《木乃伊》、《禁止》、《哈迪德门》、《一个女人的青春》、《开始和结束》、《公共汽车司机》、《挑逗妇女》、《纳希尔?萨拉丁》、《布斯塔吉》、《第二个妻子》、《新娘的母亲》、《开罗30》、有点怕》、《我心的回应》、《麻鹬的指控》、《我要解决》、《我家有个男子汉》、《无辜者》、《米拉玛尔》、《亚历山大》、《卡尔纳克》、《贾米拉?布?海尔德》、《耻辱》、《日落和日出》、《复仇王子》、《昆迪勒还是哈希姆》、《废墟之间》、《尼罗河之子》、《埃及哈度台》、《宰伊奈布》、《萨拉玛》、《惩罚与复仇》、《萨曼与秋天》、《善有善报》、《宫间街》、《我是自由的》。 2007年的电影节 2007年埃及共在海外举办了7个电影周活动,并在海外参加了21个国际电影节。埃及国内也举办了多个电影节:第17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于2007年3月1-8日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电影人携带245部作品参加,很多从童年就开始参与电影拍摄的电影人在这次电影节上得到了表彰。这次电影节还开设了向儿童介绍电影制作过程的工作间。第13届埃及国家电影节于2007年4月22-30日举行,共有136部电影参加,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和动画片。数字电影《2/26》成为了参与该电影节的第一部数字影片。第4届费尤姆青年国际电影节于2007年4月22-30日举行,来自8个国家的75部电影参加。电影节为几代埃及爱情电影的著名演员颁奖。第11届伊斯梅利亚国际纪录片节于2007年9月3-9日举行,来自41个国家的电影人携带96部电影参加了评比。该电影节有着独特的侧重面,主要评定纪录片、短片和动画片。摩洛哥是本届电影节的主宾国。第23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于2007年9月7-11日举行,来自25个国家的42部电影参加。本届电影节首次接纳了20部纪录片和短片参加数字电影奖项的评选。此外,已经连续4届没有进行的埃及电影全景介绍在本届电影节上得以恢复,在商业展映之前放映了优秀影片。由于阿尔及尔被选为2007年阿拉伯文化之都,因此本届电影节选择了阿尔及利亚作为主宾国。第31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于2007年11月27日-12月7日举行,来自55个国家的160部电影参加。主办方选择了女法老伊希斯作为本届电影节的标志。电影节为埃及电影百年举行了庆祝活动。主办方还将本届电影节作为已故喜剧艺术家纳吉布?里哈尼的一种悼念仪式。埃及首次以4部影片参赛。本届电影节的主宾国是英国。全民阅读:为生活而阅读由苏珊?穆巴拉克夫人倡导的全民阅读工程是国家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的明证。国家认为文化在塑造适应时代需要、应对时代挑战的人才方面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全民阅读工程于1991年开始实施,提出了“每个孩子一本书”的口号,随后在1994年推出了家庭图书馆文化工程,出版了三套丛书。目前家庭图书馆已经出版图书58套,涉及艺术创作、科学研究、考古等多个领域,并推出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满足青年和儿童的不同需要,。 2007年全民阅读最高委员会决定将全民阅读工程从暑期活动转变为一向长期持续的全国性运动,鼓励全社会读书,使读书成为儿童、青年和成人的一个基本习惯。全民阅读全国运动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启动,举办了图书节等多种活动,包括由全国各省作家参与的81个“书与作家”研讨会、分为6-12岁组和12岁以上组的“7×7”竞赛、所有年龄人群均可参加的“埃及读者”竞赛等。国家青年委员会和文化宫总署还开展了全面覆盖农村地区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