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圣训”与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

来源: 时间:2010-01-2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穆罕默德,这位被全世界10多亿穆斯林尊称为真主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先知和使者的人,于公元632年在离开人世之前对其弟子们留下了这样的遗嘱,他说:“我给你们留下了两样东西,一是真主的经典,一是我的逊乃,只要你们牢牢抓住这两者,就不会迷路。”这里所说“真主的经典”指的是《古兰经》;而“我的逊乃”就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及他所默认的弟子们的所作所为,即“圣训”。 

 

 

    作为人类宗教史上的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圣训”是他对伊斯兰教义与律例的具体实施与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对《古兰经》根本大纲和原则精神的具体阐释,其内容十分广泛,对伊斯兰教教义教律及穆斯林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都有详尽、具体的说明。“圣训”作为伊斯兰教仅次于《古兰经》的基本经典,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立法渊源,因此,它在宗教学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伊斯兰教教义学、教法学、经注学等诸宗教学科无不受惠于圣训及圣训学。同时,“圣训”还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语言文学价值。 

 

 

    根据伊斯兰教义,与真主所派遣的任何一位先知不同,穆罕默德作为天启宗教及使命集大成者和终结性的先知,他所传播的真主的启示,以及对这一启示的实践与完成都具有着永恒性的“定格”意义。而且,这位先知一生涉足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性的指导和根本性的建构。其中,和平是这位先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他所传播的宗教的基本宗旨,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这一宗旨。 

 

 

    一、和平是伊斯兰教先知所倡导和践行的基本理念 

 

 

    如果透过弥漫于伊斯兰教之上的烟雾,深入探索,冷静分析,就会发现,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厌恶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是“圣训”所倡导和要求的基本目标。 

 

 

    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它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被命名,也没有以它的发祥地的地名被命名,它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就是“和平”,与“战争”、“仇恨”、“恐怖”相对,旨在强调反对战争,消除仇恨,传播和平。 

 

 

    其次,从穆斯林之间见面时的问候语(和平辞)来看,也体现了和平的宗旨。穆斯林相见,既不问:“你吃了吗?”也不说:“在哪儿高就?”而是用一句先知所教导的既特别又普通的问候语“安色俩目阿来以库穆”,意思是:愿真主赐你平安!无论是亲友熟人见面,还是萍水相逢,素不相识,都用这种方式问候。答词是“瓦阿来以库穆色俩目”,意思是:愿真主也赐你平安!也就是说,穆斯林把和平置于吃饭、升官发财之上,当作一个首要的目标和愿望来追求。先知曾反复强调:“和平辞要先于任何语言。”当有人问他伊斯兰教最美好的行为是什么时,他回答说:“就是供人食物,把‘和平辞’宣读给相识和不相识的人。” 

 

 

    第三,从伊斯兰教的经典来考察,和平也是其主旨之一。《古兰经》处处强调和平,反复申言和平,总共有40多处讲到了和平,试举几例:“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愚人们以恶言伤害他们时,他们说:和平。”(25:63)“当他们听到恶言的时候,立即退避,他们说:‘我们有我们的行为,你们有你们的行为。祝你们和平!我们不求愚人的友谊’。”(28:55)“圣训”也不厌其烦地倡导和平,赞美和平。当年当有的人问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是什么人时,他简洁明了地回答,“穆斯林是指他人能从其手和舌得到安宁(和平)的人”,即真正的穆斯林从来不用言语和行为伤害别人,使人不得安宁;相反,穆斯林是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都致力于和平的人。 

 

 

    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性格,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真主的99个美名中就有一个美名便是“和平”;圣地麦加天方的东西南北有许多门,其中之一便是“和平门”;穆斯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天堂有许多美名,其中之一便是“和平”;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即“致力于和平者”、“顺从者”。而这些都是通过先知穆罕默德传授的。 

 

 

    爱是和平的真正动力。当有人问先知穆罕默德一个人何以得救时,他把爱作为得救的条件之一,他说:“任何人不可能进入乐园,除非凭着信仰;任何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除非凭着对他人之爱。”又说:“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 

 

 

    二、“圣训”主张不同信仰者之间和平共处 

 

 

    伊斯兰教不提倡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伊斯兰教提倡一种爱,它所提倡的爱,不限于穆斯林之间,而广及于全人类,无论民族、种族、肤色、语言、贫富、强弱、乃至宗教信仰。《古兰经》对穆斯林明确提出:“未曾因你们的宗教而对你

 

 

    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60:8)也就是说,即便是宗教信仰不同,只要对方不加害于人,也应爱怜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 

 

 

    伊斯兰教强调睦邻、亲邻,《古兰经》要求人们“亲爱近邻、远邻”(4:36)。“近邻”和“远邻”既指穆斯林,也包括非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严禁伤害邻居,他曾连续三次说“他没有信仰!”其弟子问到底是谁没有信仰?他说:“就是伤害邻居,使之不得安宁的人。”他又说:“在真主那里,最好的邻居就是对邻居最好的人。” 

 

 

    根据伊斯兰教的原则,对于非穆斯林,不但不能伤害,而且还要保护、善待,与他们和睦相处。因为伊斯兰教认为,全人类包括非穆斯林都是人祖阿丹的子孙,理应相亲相爱。当年,即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创建麦地那穆斯林政权的过程中,容纳了所有生活在麦地那及其周边地区的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者——在这个政权里,穆斯林、犹太教徒、多神教徒和具有各种信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先知穆罕默德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一原则,他与麦地那的居民共同指定了为所有的人所遵循的一个宪章,即著名的《麦地那宪章》,对于非穆斯林,只要他们不反对穆斯林,不与穆斯林为敌,就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其宗教信仰和名誉不受侵犯。公元630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大军由麦地那打回故乡麦加,人们预料这回他要报复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甚至企图谋杀他、双手沾满穆斯林鲜血的麦加贵族当中的多神教徒,而他却一一赦免了他们,表现了伊斯兰教的仁爱与和平精神。这也应该是一种圣人的道路吧! 

 

 

    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后,随着哈里发国家版图的扩大,境内的非穆斯林越来越多,穆斯林与基督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和其他宗教徒和睦相处。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年在位)根据经训精神作出规定:凡是年龄达到60岁的“吉米人”(受伊斯兰法保护的非穆斯林)均从国库得到一笔养老金。奥斯曼帝国对异教徒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政策,一位美国学者说:“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待遇较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在基督教世界的待遇要好一些。”16世纪,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成了被驱逐出西班牙的犹太人的避难所,仅1492年就有10万以上的犹太人由于在西班牙受到基督教徒的迫害,来到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埃迪尔内、萨洛尼夫等地。一位有基督教文化背景的西方学者在谈到犹太人的历史遭遇时写到:“虽然犹太人的命运往往不值得羡慕,但这样说是适当的:伊斯兰教对待他们好于基督教对待他们。穆斯林从未做过任何使人回忆起宗教法庭审判、西班牙的驱赶等暴行或现代欧洲集中营和焚尸炉之类的恐怖、残忍、惨绝人寰的事。” 

 

 

    在当代伊斯兰国家有大量的非穆斯林,他们与穆斯林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如在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国,大批的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友好相处;清真寺与教堂,并肩而立;“邦克”声与弥撒声此起彼伏。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以来,马华两族虽然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文化、宗教,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及融合却与日俱增;政治上,建立了多元民族的朝野政党联盟,提出了侧重全民族利益的政治诉求;经济上,两族的合作,逐渐从压力合作向自愿合作转化,从在国内共同经营发展到携手走出国门;文化上,两族子弟同校读书比比皆是,两族人民共同欢庆各族佳节已成惯例,至于标示各自不同宗教文化特征的教堂、寺庙更是遍及城镇和乡村,交错并立。即使在被称为原教旨主义政党——伊斯兰教党——所控制的吉兰丹和丁加奴两州,尽管当地华人皈依伊斯兰教的还不到1%,尽管华人和马来人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学习本民族语言,信奉本族宗教,但两族的相处同样非常融洽,吉兰丹的州务大臣曾出席华人文化大汇演,并现场挥毫展示中文书法。”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虽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但佛教、印度教和道教寺院以及基督教教堂在马来西亚随处可见。全体人民共同庆祝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者的宗教节日。穆斯林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能够与非穆斯林一道生活和工作,建设一个统一的、进步的国家。” (一·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品)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