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朱尼河(今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中游乌兰恩格尔西端进人中国境内。
自隋唐以来回回人通过丝绸之路陆续东渐,宋金时期就已遍布大江南北。在蒙古人分布的漠北地区也不例外,他们除了经商以外,有的也加入到了当地的一些部落。1203年,成吉思汗被蒙古克列部汪罕打败,逃到班朱尼河畔(今克鲁伦河),当时只有19人,人困马乏,河床干涸,他们不得已挤泥沙取水,艰难的度过1203年的夏天。期间19人盟誓要同甘共苦、共创大业。这次发誓的19人被称为“同饮班朱尼河水的人”。这19人中至少有四位是回回人:哈散纳、札八尔火者、阿三(阿散或和散)、答失蛮·哈只不,他们都是开国元勋。
哈散纳,哈散纳是克烈部(怯烈亦)回回人,克烈部尊奉大秦景教,部中蒙古人为多,回回人次之。哈散纳后代依次为:涅古伯-撒的迷失-木八剌。窝阔台即位后,哈散纳统领阿儿浑军(属回回军一支),并回回人匠三千户,驻于寻麻林(今河北张家口洗马林堡),设局织造西锦。 后哈散纳任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并管领诸色人匠。元史记载:哈散纳,怯烈亦氏。太祖时,从征王罕有功,命同饮班朱尼河之水,且曰:“与我共饮此水者,世为我用。”后管领阿儿浑军,从太祖征西域,下薛迷则干、不花剌等城。至太宗时,仍命领阿儿浑军,并回回人匠三千户驻于荨麻林。寻授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兼管诸色人匠,后以疾卒。子捏古伯袭,从宪宗攻钓鱼山,有功,以疾卒。子撒的迷失袭。撒的迷失卒,子木八剌袭,充贵赤千户,迁西域亲军副都指挥使,大德元年卒。弟秃满答袭,秃满答卒,子哈剌章袭。
札八儿火者,札八儿火者西域回回人。其中,“火者”是波斯语,意为显贵或富有者。元史中记载他身材高大,有一双方形的大眼珠,显得很有神气。脑门很宽,胡须显得也很美。饶勇善战,每战身披重甲,挥舞长矛,冲锋驰突如飞,常骑骆驼前进,众不能抵挡。1221年,南宋使臣赵珙到燕京时曾见过札八儿,在他所著的《蒙鞑备录》中记载道:“次曰札八者,乃回鹘人,已老,亦在燕京同任事。”《金史札八儿本传》记载:“札八儿活了一百一十八岁,赠推忠佐命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国柱,追封凉国公,谥武定。” 札八儿有两个儿子:长子阿里罕,次子明里察。阿里罕勇而善谋,宪宗时期任“天下质子兵马都元帅”。阿里罕后代为哈只,曾任湖南宣慰使。哈只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养安、太府监丞阿思兰、太仆寺丞补孛。次子明里察任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后追封凉国公,谥康懿。明里察的后代分别为:户部尚书亦不剌金、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哈剌。
阿三(哈散),阿三原为回回商人,在到蒙古地方进行贸易时,曾与处在艰难境地的成吉思汗在班朱尼河相遇,以后便加入了成吉思汗争霸的行列。在经过速格纳黑镇时(锡尔河东,今哈萨克斯坦苏纳克库尔干附近),当地居民关闭城门不让通行,因为阿三是花剌子模人的同胞,与当地居民相熟,所以被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委以使者前去劝合。哈散哈只入城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居民们传达使命,城内军民便一拥而上,把他杀死。术赤大怒,下令军从昼夜不停地轮番进攻,七天之后速格纳黑陷落,随后这一地区由阿三的儿子管辖。
玉速阿刺,玉速阿刺是元代回回散曲家玉元鼎(原名阿鲁丁)的始祖。在史籍《吴文正公集·玉元鼎字说》中记载:“学者阿鲁丁,以玉氏,以元鼎字。其先西域人也,始祖玉速阿刺,从太祖皇帝出征,同饮黑河之水,为勋旧世臣家,名载国史。”玉速阿刺是玉姓回族的始祖之一。
答失蛮·哈只不,答失蛮是波斯语Danishmānd音译,意为“有知识的人”。答失蛮·哈只不也是同饮班朱尼河水的回回人之一,西征期间,他与西域居民沟通交涉事物,避免了很多起战争。答失蛮比较年轻,成吉思汗去世后,晚年的答失蛮担任灭里的师长。灭里是窝阔台的儿子,成吉思汗的之孙。
上图蓝点处为“讹答剌”
1218年,一支由450人组成的商队(全部是回回人)去花剌子模(回回国)经商途经讹答剌时(讹答剌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距离库车五百里,是花剌子模国东方重镇),被该城长官指责为间谍,全部杀掉,财产没收,只有一个驼夫逃回。随后又有三位回回使者前去质问,又被杀一个,二人被逐回。由此引起了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最初西征的军队中本身有回回人,途中更多的中亚回回军人主动或被动参加,不仅使西征军队规模扩大,在战术战法、兵器装备等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