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伴 与人为善》讲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讲卧尔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与邻为伴 与人为善》讲析

来源:济南穆斯林 时间:2010-02-0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认识,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人向上的教育意义。写卧尔兹也不例外,尤其写阐论性的卧尔兹演讲稿,就更要具有较高的立意。所谓的立意,即是作者在卧尔兹中对问题的认识要站得高一些,对思想性的表现要深刻一些。由此,可以看到一篇阐论性演讲稿的立意如何,则表现于作者对问题认识的程度。所以,作品的立意越高,则对中心思想的论证就会越加突出,思想性就会越加深刻,教育作用就会越大。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时,一定要注重立意。而立意,不仅是只表现于主题的思想意义,而是要表现于演讲稿的所有写作环节,既表现于对中心论点的阐论,也表现于运用道理和事实材料等方面,都要为力求提高演讲稿的立意,而创造一定的条件。可见,立意,对写好演讲稿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立意的写作能力呢?一则,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现象,就是思想水平不同的人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或认识肤浅,或认识深刻;或能揭示问题的本质,或只能看到问题的现象;或能认识问题的必然性,或只能看到问题的偶尔性;或对问题的论证,能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或对问题产生不正确的解释,就会误导人们走向迷途。总之,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决定着对问题认识的程度,也可能决定着对问题性质的判断,甚至会出现谬误。就写作而言,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决定着作品立意的高低。二则,与文化知识水平有关。如果文化知识程度不高,在认识、理解问题时,就可能出现,或理解不全面,或认识不透彻;或只能就事论事,罗列现象;或只能写“是什么”,而写不好“为什么”;或只能在文章中摆出事实材料,而不能通过归纳分析,表现认识观点。当然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也就难以写出“立意”高的卧尔兹。因此,作为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也就是说,只有站得高一些,只有把眼光放远一些,把问题看透一些,才能写出“立意”高,思想性强的演讲稿。三则,与写作能力有关。如果作者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再加上在写作实践中能认真积累写作经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每写一篇演讲稿都能认真总结经验,诸如对所写的问题,如何分层有步骤地加以阐论;对所表现思想的内容材料,如何选择、综合、加工、提炼,去粗取精;如何揭示问题的本质,怎样论证主题等等。这些写作过程都会对立意的提高和表现更强的思想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作者,尤其是初学写作的人就更应该注重和学习的。

  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立意”要高,思想性要强,不是说在演讲稿中阐论中心思想时,只写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也不是只喊几句政治性强的口号,或说一些教育别人的言辞。而是既要通过对内容的充分表现,又要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既要用确凿的道理加以阐论,又要透过翔实的事实进行证实;既要运用明白如话,自然朴素的语言文字加以具体而潜移默化的表现,又要通过组织安排形成一篇完整的结构等等写作环节,从不同层面,逐步而共同地促进和达到立意要高、思想性要强的写作目的。

  和睦邻里,对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这是千古以来,世人所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永恒的主题。要想把这一主题的文章写好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说要想把这一主题写得突出,写出新意,就必须在内容上、选材上、在论证上和立意上下功夫,方能把这类文章写出较好的水平。

  《与邻与伴 与人为善》,这篇演讲稿其所以被收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1999年编印的《卧尔兹演讲集》一书,想必是与其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立意较高,思想性较强和文字简明、朴素,以及结构严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讲析这篇阐论性演讲稿怎样提高立意的:

  第一,以古代和睦邻里的史话,提高立意性。前面已经讲到,文章立意要高,应该在写作的全过程都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的构思。

  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演讲稿的开端,也不是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以古代两家邻里为房界纠纷而化干戈为玉帛的真实故事作为开头,尤其在这段历史传说中的那首生动感人的诗句:“千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一则,很好地起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二则,充分表现出古代人和睦邻里的宽广胸怀和高尚精神;三则,这一具有典型性的深刻教育的千古绝唱,为演讲稿形成较高的立意,表现较强的思想性奠定了基础。从正面告诫人们只有以宽容、谦让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才能妥善解决邻里矛盾,处好邻里关系。因此,清代康熙年间这一佳话,被后人作为邻里和睦相处的榜样而千古流传。

  第二,以邻里现实生活事例,提高立意性。在演讲稿中,为了进一步阐论和睦邻里的主要作用与意义,作者列举现实生活中邻里之间经常发生的纠纷加以阐述。正像作者在演讲稿所写的:“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就目睹过许多人家为争田边地头的一寸半垅打得不可开交;长大以后,我到城里谋生,也见到不少人家为争占楼道里的尺寸地盘而唇枪舌剑。”诸如此类经常发生邻里不和的现象,对人际关系,对家庭和对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及其危害性,不应该轻视,而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该看到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和睦邻里与社会安定的大事。因此,演讲稿进一步写道:“我们人人都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道理。诚然,邻居之间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是非非。然而处好邻里关系是现代人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并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处好邻里关系。”其实,处好邻里关系,也是左邻右舍应尽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由此可以认识到这篇演讲稿通过邻里之间经常出现的不利邻里相处的生活细节加以阐论,从反面告诫人们一定要切实改变邻里相处的不良风气,树立高尚的社会风尚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第三,以深刻的道理,提高立意性。通过以上所讲,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睦邻里对社会安定的重大意义。但是,怎样才能处好邻里关系呢?这部分,既为了有理有据地阐论这一重要问题,又进一步让人们明了立意要高、思想性要强的作用。因此,作者在论证这一问题时,先运用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构成一个提示性的过渡段,即:“那么,怎样处好邻里关系呢?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就必须抱着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的友善态度。”由此,可以看到在这句话中,先总括出三个问题,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然后,以充分而深刻的道理,对上述三个问题,再一一进行全面的阐论。

  其一,要处理好邻里,必须相互尊重。而邻里之间怎样才能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正像演讲稿中所写的:“要做到相互尊重,邻里之间必须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处理邻里关系的准则。穆斯林只有贫富之分,并无贵贱之别,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由此可以看到,在这一论述中,其所以能表现如此高的立意,则是由于作者切实遵循经训的教导,在分析问题时,站得高一些,想得深一些,所以在归纳阐论中,才表现出了较强思想性。为了进一步深入论证这一问题,作者又紧接分层加以论述:一则,遵照真主的谕示:“信士皆为教胞。”(4910)穆斯林既然都是兄弟,那么,就要平等友爱,不要趾高气扬,横言相对。正如演讲稿中所云:“只有放下架子,才能谈得上尊重别人。”可见,尊重他人对处好邻里关系具有多么重要的关系。演讲稿还进一步明确强调“尊重邻里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是穆斯林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又紧接引用穆圣关于“谁归信真主和末日就让他尊重邻里。”“尊重邻里的尊严如同尊重母亲。”等教导,并指出:“不尊重邻居的人,不仅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在后世还要遭受痛苦。对追求两世吉庆的穆斯林来说,认主拜主固然重要,但和睦邻里也不可忽视。”穆圣把信仰与尊重母亲同尊重邻里相提并论,可见,处好四邻,尊重邻里对提高虔诚的信念和伊斯兰道德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则,引用古人之言:“仁者爱人,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和“投我一桃,报之一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俗语加以深入的论证,更加阐明了“互尊互爱是搞好邻里的关系所在”之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进一步表明了立意要高的作用。

  其二,要处好邻里还必须相互谦让。在这一层中,为了阐明邻里相互谦让、宽容的重要性,作者首先以邻里相处的时空的特殊性加以阐论。左邻右舍近在咫尺,甚至隔墙而居,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长年累月接触频繁,哪能不产生摩擦,哪能没有矛盾,出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是非非都是难以避免的。其次,从人的不同思想和文化修养来讲,可以看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邻里之间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也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彼此间要相互谅解、宽容、谦让。为了阐明邻里相互谦让的重要意义,作者引用了穆圣一系列语重心长的教诲和真实的历史事实,论证谦让的高贵。再次,引用先贤哈桑·巴斯里的名言:“好邻里不仅不伤害邻里者,更应是能容忍伤害的人。”借以劝诫穆斯林大众只有对邻里相互谦让,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营造友爱的邻里氛围。因而,作者以满腔的热情,从内心发出感人肺腑的诚挚呼唤:“多斯提啊!”紧接连用两个反问句式:“听听先知圣贤的教导,再想想‘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豁然大度的古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区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呢?那些为了田间地头一寸半垅,楼道之间毫里得失而大动肝火,挥镰动铲,唇枪舌剑的做法值得吗?”从这两个反问句中,可以清楚地理解到作者虽然连用的是疑问句,但所表达出的却是正面而明确的意思,真是意在不言之中,令人深思,启发非浅。

  其三,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更须相互帮助。为了阐明问题,在这一层的开始,作者先引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俗语,指出大家都伸出关爱之手帮助有难之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之间的相互帮助,更是理所应当、责无旁贷的事。为了进一步阐论邻里相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作者又引用穆圣有关的重要教导,指出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也是义务和责任,也就是说要在物质上、精神上都要尽力关照有困难的邻居,邻里有什么事一定要分忧解愁,相帮解决,增强友谊,促进团结。并且还引用法学家艾布·来斯的名言:“要更好地完成对邻里的义务,需采取四个措施:1、尽力帮助邻里;2、不图谋邻居财产;3、保护邻居利益;4、宽容邻居过失。”告诫穆斯林一定要切实遵循穆圣教导,对邻居要尽到应有的义务,真心实意地关爱和帮助左邻右舍,携手共进。可见,邻里之间只要团结互助,就能共同营造和睦、融洽、轻松、美好的邻里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邻里的思想品德,克服不利于加强邻里友谊的观念和不良行为。

  以上所讲,是这篇演讲稿的主要部分。

  下面概括讲析演讲稿的结尾部分(即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对邻里概念应有的新认识,切实处好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安定。

  为了阐明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证:(1)遵照穆圣关于“邻居有三种,有享受三个权利的,即穆斯林、亲戚、邻居;有享受两个权利的,即穆斯林、邻居;有享受一个权力的,即教外的邻居。”的教导,可以把邻里理解为所有交往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称作邻居。(2)进一步对“邻居是流动的,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这一社会现象,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加以具体阐述,文章指出:“比如,你住旅馆,临床的人就算邻居;你乘车坐船,旁边的人就算邻居;同僚、同事、同学不也是邻居吗?”总而言之,可以看到邻居是流动的,变化的,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所以,这种对邻居概念的认识,对大家具有一种新的启迪,扩大了人们对邻居理解的视野,旨在要求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处好邻居,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处好邻里关系社会责任感的思想认识。(3)在演讲稿的最后,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诚挚地写道:  “遵照经训的教导,本着互尊、互让、互助的原则,友好相处,有了矛盾及时调节,有了隔阂及时清除,有了困难施以救助。如此,邻里之间哪能不和睦,社会大家庭哪能不和谐!”当我们阅读这几句话时,一是要认真分析,细心思考,深入体会。作者用这几句话作为全文的结束语,既可以看到作者比较好地掌握了阐论性卧尔兹的写作规律,也可以看到作者对紧扣文章主题和结构安排的用心。从内容来讲,这几句话,既充分表达了作者真诚劝告大家要切实处好邻里的心意和愿望,也可以看到本文不但在演讲稿的前面明确紧扣文章题目提出论点,而且在文章最后仍然扣住中心而落笔。从结构安排来讲,可以清楚地看到全文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最后,讲一讲这篇演讲稿比较突出的语言简明朴实、自然流利的写作特点。

  作为演讲稿,因为要讲给广大听众听,所以应该尽力把语言文字写得概括简洁,喜闻乐听,这是对演讲稿语言文字的起码要求。

  《和睦邻里有利于社会安定》这篇阐论性演讲稿,在运用语言文字方面,比较好地表现了自然朴实、简练明了、概括生动的特点。例如演讲稿的开端,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简述古代人和睦邻里的动人史话,紧接又以真切具体、质朴自然的语言概述邻里之间常见的矛盾现象。由此可见,一则、通过古代史话,自然而诚挚地指出:“古人尚且能做到这一点,作为负有‘命人行善,止人干歹’之责的穆斯林不是更应该具有这一美德吗?”以劝诫人们一定要求学习古人和睦邻里的崇高精神。二则、通过当今现实,客观而真切地归纳出:“处好邻里关系是现代人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因而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处好邻里。”可以看到透过对真实而发人深思的古今事实,对问题加以深入的阐论,这就更好地升华出和睦邻里的深远意义和主要作用,从而提高了演讲稿的立意性。

  又如,在演讲稿过渡到对“怎样才能和睦邻里”这一重要问题的论证时,都是以经训教导和伊斯兰精神作为准绳,以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加以阐述,让读者或听众易于接受,得到深刻的启迪。下面,以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互相尊重”为例加以分析,首先以质朴、确切而肯定的语言明确指出“邻里之间就必须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处理邻里关系的准则。穆斯林只有贫富之分,并无贵贱之别,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这几句话对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和睦邻里的思想认识和怎样才能端正“互相尊重”的态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指明“尊重邻里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是穆斯林高尚品质的具体表现。”为了进一步阐论邻里之间怎样才能相互尊重,然后又运用“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语句,指出邻里之间“互敬互爱是搞好邻里关系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相互尊重对和睦邻里具有重大的意义。

  就是在论及到“相互谦让”和“相互帮助”等问题时,都是以简朴、客观的语言加以阐述,而不是讲大话或以训诫之言说教他人。例如在写“相互谦让”时指出:“邻里相处,长年累月,难免有磕磕碰碰,相互误会的小插曲。发生了误会,产生了矛盾,不足为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又如在写“相互帮助”时指出:“那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里之道,只能淡化人际关系,失去亲朋友情。”并进一步强调“只有相互尊重,团结互助才能营造出和睦融洽、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以上话语,可谓入情入理,意义深长,这岂不是潜移默化地更加提高了演讲稿的立意及其思想性?

  总而言之,我们在撰写演讲稿时,如果只是空讲大道理,不结合实际,这样不但不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意义,难以让大家听了遵了,而且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让人们不爱听。所以要想把演讲稿写好,把卧尔兹讲好,应该力求把内容写得丰富多彩,还要把语言文字写得简明朴实、合乎情理、真切感人,以充分的事实提高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以理服人,升华作品的思想意义。作者只有站得高一些,把问题写得透一些,才能更好地提高演讲稿的立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大家爱读、爱听的卧尔兹。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