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近代回族武林英豪谱(上)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人物春秋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山东济南近代回族武林英豪谱(上)

来源: 时间:2010-02-0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中华武术、跤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流派繁多,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回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中最尚武的民族之一。回回民族向来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中国穆斯林受“穆圣在世时传教英风圣行”的影响,倍加热爱各种武艺,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风格的拳械。济南回族英杰辈出,有出“擂台霸主”“摔跤大王”之誉。在近代的全国国术国考、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及省市比赛中,济南回族选手多次夺得各种荣誉及奖励,获得奖品有银盾、宝剑、牌匾、锦旗、奖状、奖金等。回回民族自古爱国爱教,前辈们技艺高超,武德高尚,是铮铮铁骨的回族硬汉,虔诚的穆斯林代表,从不欺弱凌强,在民族与国家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为本民族教门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百年来,在济南地区广泛流传的谚语很多,有“天下回回是亲戚,天下把式是一家;只要说出教门话,走遍天涯也不差。”“把式把式,全看架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沙家杆子,杨家枪。”“回回十八肘,宁挨十拳、不挨一肘。”“一招疾,摔百招迟。”等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弹腿门拳械很多即起源于济南西关回族中,“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在济南回族中广泛流传的主要拳术有:十路查拳、十路弹腿及对练、三路滑拳、八极拳、老架拳、黄莺架拳、心意六合拳、太子拳、炮拳、大小洪拳、十趟埋伏锤对练、六路短打对练等,各种徒手拳术、套路四十余种。主要器械有:春秋大刀、月牙铲、朴刀、燕翅镗、双钩、双刀、双匕首、双斧、双锏、双锤、双镰、苏来拐、峨嵋刺、五虎断门枪、六合大枪、三尖两刃刀、钩镰枪、单刀、双刀、三节棍等大小器械套路三十余种。摔跤基本功训练法等各种技艺一百余种,共计流传着百余种拳械。

  近代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各省市县也设置了国术馆社等组织,倡导国民习武健身、强国强种,为摘除“东亚病夫”的帽子,前人们不辞劳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设置了全国武术协会,使武术运动又迎来了一次开展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立了武术院,并先后创立了《中华武术》、《武魂》、《武林》、《精武》、《武术健身》、《柔道与摔跤》等大批武术、摔跤专刊,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武术。这些专业期刊中多次介绍山东济南回族武史,大量刊登有关山东济南回族武术、摔跤的人物、拳种、器械的文章。199119941996199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华武术人名辞典》、《中央国术馆史》、《中国武术史》等,它们权威性的向世人介绍千百年来为中华武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帅、名将、流派创始人、近代武学家、武术家、摔跤家及当代世界级和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冠、亚军和好名次的运动员。其中,济南回族有几十位入选,这是山东回族人民的骄傲。

  为承前启后,在此摘录整理编写了38位济南回族近代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武术家、摔跤家的生平和功业,一一简要地介绍给大家。

  1.金永惠(18201896):回族,山东历城县(今济南)西关人,济南昆仑派弹腿门、查拳门近代传人。自幼随于凤林前辈习武,有“金家功夫于家传”之说,外号“金三把式”。年轻时曾在河南、河北等省访师、学艺,后在河北燕山一带开设“穆光镖局”,闯荡江湖多年,名震江南塞北。晚年回济南,在趵突泉畔(三股水边)开办拳场,执教儿孙门徒。同时是清真南大寺大乡老之一。艺高人胆大,年近七十时击败一少林派壮年武僧,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他是济南清真教门昆仑派、查拳派、弹腿门拳术、器械、摔跤、气功的近代鼻祖,济南回族中赞传的“四大名师”赛鹤鸿、白致俊、金玉田、马云章均出自其门下。是济南回族一代武术中的继往开来的传奇人物。

  2.赛鹤鸿(18421916):武术名师,回族,山东济南人。自幼习武,师从金永惠习昆仑派拳械,擅长查拳、炮拳,精于散手技击、马术骑射,人称“英雄大架”。1900年左右曾组织领导长清县、历城县义和团运动,是济南回族中赞传的“四大名师”之首,得其技艺者有陈保平、穆华亭、范兆祥、法镜轩、马金镖、王兆亭、杨宝庆等,为昆仑派的传人。赛鹤鸿对“老架式”拳做出了继承与发展,年老骑烈马摔伤归真。其另一位名徒左双臣(18811939)曾任北洋政府曹锟部武术教官。其孙赛凤阳也是一代名家。

  3.白致俊(18441918):号子敬,武术名师,回族,山东济南人,师从金永惠习昆仑派拳械。成年后,外出寻师访友,增进武功。擅长查拳、滑拳、弹腿、串拳、埋伏拳等拳械。精于技击、散手和暗器用法,外号“西域大侠”“神射大侠”,尤精于轻功,有“七页小瓦过湛江”之说。是济南回族中赞传的“四大名师”之一,创办“西书房拳场”传授技艺。得其技艺者赵春岭、穆华亭、法镜轩、左双壁、于振声、刘保庭等。白致俊对“黄莺架”拳做出继承与发展。后将拳场交予爱徒王兆亭、王兆林等传授技艺。

  4.金玉田(18451918):昆仑派继承人,回族,山东济南人。自幼随父金永惠习武,因貌、形与其父相似,号称“小金三把式”。擅长查拳、滑拳、串拳、埋伏拳、罗汉拳等拳械,尤精于气功、点穴等内家拳术。多年执教于济南西关拳房,是济南回族中赞传的“四大名师”之一,也曾与一云游卖艺的和尚比武获胜(现他们父子二人的轶事有些混淆)。得其技艺者王兆亭、于振声、马金镖、米双瑞等名家。金玉田对“六角式”拳做出继承与发展。

  5.马云章(18521915):昆仑派继承人,回族,山东济南人。随师金永惠、信虎臣习武,擅长查拳、滑拳、串拳、埋伏拳、罗汉拳等拳械,尤精于大枪、大杆、棍术等。多年执教于济南西关拳房,是济南回族中赞传的“四大名师”之一。得其技艺者陈保平、王兆亭、于振声、马金镖、米双瑞、杨宝庆等名家。马云章对“二十四势”拳做出继承与发展。也曾应邀到河南、河北等省份传艺。

  6.马升平(18491921):号马武,武术专家。回族,山东临清人。自幼习武,青年时技艺精湛,擅长“杆子鞭”(亦称“钓鱼鞭”),外号“西洋鞭马武”。后参加义和团运动,由山东一直打到天津卫,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隐姓埋名,避居济南清真南大寺,伪装成聋哑人在寺内做杂役多年。清朝灭亡后,吐露真情,展露技艺,并在济南西关回族拳房传艺,为济南“杆子鞭”“鱼翅拐”的传人。马老归真后,武术界的生前好友与学生,将他安葬在济南南郊的马鞍山上,和济南历代巴巴老人长眠于地下,并立碑树传。现在碑文上清楚的写着“武术专家,马先生升平之墓,中华民国十年立,济南后学公立”。

  7.杨鸿修(18641944):字奉真,查拳宗师,大阿訇,回族,山东冠县人。幼从洪占元,马老为学习查拳系拳械。曾以“大枪杨鸿修”“快拳杨”而闻名大江南北。1915年受马良之聘来济南,协助马良创办“山东武术传习所”。同时任北大寺阿訇,1919年被聘任到上海中华武术会任总教习。武术名家王子平、米广亭、马永魁、何振江、马裕甫等都是其门徒。终生研习查拳,形成“舒展大方,势正招圆”的杨氏查拳风格,与张式张其维、李式李恩聚形成近代山东三派查拳风格。归真于冠县。

  8.于万升(18711958):字振声,查拳大家,回族,山东济南(历城党家庄)人。幼从赛鹤鸿、白致俊学武。后从杨鸿修、张学生研练查拳要旨。兼及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器械。1919年与马良、杨鸿修、王子平、何玉山、吴志清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华武术会”。1923年在上海西门公共体育场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被大会组委会评为“十八位大武术家”之一。1925南下,定居南京,应聘于江苏省体育传习所。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创办,被聘为国术教授,并兼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的国术教授。曾参加第一、二届国考评判工作,1929年杭州擂台赛与李景林表演武当对剑。是南京地区山东派武术的主要传人之一。解放后,曾任江苏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归真于南京。其后代现均生活在南京市。

  9.张凤岩(18761948):摔跤专家,回族,河北保定人。幼年师从清末武术家、摔跤家平敬一学艺,明几何学,重力学原理,故功夫最纯,经验丰富,为人重气节,广交友。1917年山东武术传习所成立,应师弟马良之聘来山东传习所,。张凤岩在传习所中选中了四名济南回族少年重点培养,他们是杨法武、法仙洲、黄成玺、彭寿惠。当时,人们称他们为武坛上的“四大小孩”(即小武术家、摔跤家)。还有黑伯清、马裕甫等。其要求学生要练“眼似闪电,手似箭,腰如盘蛇,脚似钻”和“撑筋拔骨”之功等。张凤岩为济南回族武术、摔跤技艺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1919年曾任教于上海中华武术会。回保定后,又培养了常东升,常东起,常东坡,常东如,马文魁,阎善益及其子孙等大批名徒,誉为近代跤坛上的一代宗师。归真于保定。200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记者曾到其家中,对其后人进行采访。

  10.马良(18781947):名子贞,回族,河北清苑人。马良是个军阀,汉奸,早已盖棺定论。就民族体育方面而言,他是近代的倡导者。自幼师从平敬一,是平敬一的八大弟子之一。1914任陆军第四十七旅旅长兼济南卫戍司令官等职,广邀各派武术名家,组织军事武术技术所,又称“马良武术技击队”,推广武术使用性技术,后经北洋政府批准,定为全国军警必修术。19171925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官办专科武术学校“山东武术传习所”(场址位于现济南皇亭体育馆)。自编武术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北洋政府大员黎元洪、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梁启超等为该书题词,并作序。该书共分四科目:拳术科、摔跤科、棍术科、剑术科。经教育部审定,定为全国中、高等学校的正式体操教范。1919年率领众武师到上海创办“中华武术会”,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尚武楼”牌匾相赠。山东武术传习所,有六届毕业生,每届120名,共720人。其中李仙洲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是国民革命军重要将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窦来庚,曾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抗战爆发后,率国术馆部分师生,组成抗日义勇军,任敢死队队长,后任山东抗日保安旅第十七旅旅长,为国捐躯,1988年被省政府追认革命烈士。马良曾任旧中国中华体育协会筹委会主席,1928年担任中央国术馆第一任教务处处长及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主试委员、副评判委员长,另著有《人类宝镜六缄》等书籍。现清真北大寺保存马良用飞北体(俗称枣胡子体)写的“武术为国家至宝,弃之则亡”石碑一块。

  11.王兆亭(18801952):号丹忱,一代掌门(号称大老师),山东济南人。幼从赛鹤鸿、白致俊、金玉田、马升平等习武,青年时代与弟王兆林赴鲁西冠县再学查拳、滑拳等拳术器械,并得到杨鸿修指导。曾在山东武术传习所任教。民国初年,与弟王兆庆、王兆林接任白致俊老师“西书房拳场”,在此基础上,于济南西青龙街南大寺旁创办“俊英体育社”任社长,培养出大量人才,名徒有杨法武、杨松山、马裕甫、马永魁、于孝增、马清河(马刘锁)、米双亭等。旧时,凡来济南卖艺传艺者必先拜王大老师,递上拜帖,方可行事。建国后一直从事业余武术教学活动,为继承发展和推广民族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另一名徒马金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曾拍摄武打电影《火烧红莲寺》《关东大侠》等,是我国早期的功夫片演员。

  12.马金镖(18811973):字焕章,查拳名家,回族,山东济南人。少时从赛鹤鸿、白致俊习武。后从杨鸿修、张学生、沙正清攻研查拳。1915年,在济南创办“群英武术社”,培养了张孝才、宛长胜、金延华、米双魁、米寿增(女)等。曾执教山东武术传习所。1926年前后南下,受聘于江苏省体育传习所。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任查拳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期间,曾用中国传统剑术击败美国拳师麦克鲁西洋剑术,为国争光!1929年参加杭州武术擂台赛获优等奖。后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中学等。抗战胜利后,全家定居上海,租用兆丰公园一角场地,恢复自创的“群英武术社”并自任社长,直至文革开始。二十余年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的教授。济南回族著名书法家金棻先生都曾拜马老为师。1973年归真于上海。2005年,其孙马学义将祖父忠骨迁回故乡,安葬于济南二仙回民公墓,圆其生前夙愿。其另一名徒米双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济南北洋大戏院经理期间,使戏院达到鼎盛时期,也使济南京剧达到了高潮。北洋大戏院曾是老济南戏剧界的一张名牌,是济南回族的骄傲,后仍由回族马寿泉继任经理,至公私合营。其后人生活在上海市及济南等地。

  13.王振山(18831968):回族,河北沧州人,近代山东跤术的主要传人。出生武术世家,是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的叔父,叔小侄大。其身材高大,擅用左右别子,早年摔遍河北跤坛无对手,有“铁别子”的美称。1917年,山东武术传习所成立时,应马良聘请来济南传艺,曾任马良卫戍司令部总教官。定居济南后,在济南西关回族居住区广收门徒。同时,执教跤场五六处,其教授方法有独到之处,要求学生练“打闪纫针”之功,讲究“四两拨千斤”,王老常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输跤不输把”。培养了大批跤手、名家,知名者有张孝才、马清河、崔凤歧、张孝田、马杏田、马鸿志、杨奉玉等,后为国术馆、社的成立及上世纪跤坛盛世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著名武术理论家徐哲东在民国十八年出版的《国技论略》一书《摔角》一节中称“王振山为马良镇守使部下的一巨擘”。归真于济南。

  14.王兆林(18841968):号竣青,国术名师(号称三老师),回族,山东济南人。自幼随赛鹤鸿、白致俊、金玉田、马云章、马升平等习武,并得到杨鸿修指导。后任“俊英体育社”副社长。打破门户之见,与各派拳师进行教学交流。培养出了杨法武、杨松山、马裕甫、张孝才、米双杰、于孝增、米寿增(女)、杨淑英(女)、王新志、金延年、其子中国武协副主席王新武,武术教授王新泉等几代名徒,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是清真南大寺大乡老之一。建国后任教于山东医学院,毕生致力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其最后一批关门弟子中,周英龙现任济南市市中区文联主席,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回族杰出人物。

  15.杨宝庆(18851975):老拳师,回族,山东济南人,外号“杨小辫子”。其父杨鸿云也是查拳拳师,其母杨赛氏是名拳师赛鹤鸿之妹,其伯父杨鸿修是杨式查拳创始人。在家中排行第三,人称“杨三爷”。先后随家人及白致俊、沙正清等习武。后从师习练铁沙掌。通过多年习练,将所学拳技精髓融合在一起,创编了“一腿分五腿、每腿三破法”的“五打十五破”技法。年轻时,与陈保平(18781957)、米双瑞(18841930)号称“山东回族三英”。陈在济南开“宝源泰”杂货店并授徒,米在徐州开“瑞生客栈”“瑞生米店”并授徒,济南最早的电影院“小广寒”也有米双瑞的股份。其三位少时入青帮,为大字辈人物,有“威震南北”之称,与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同辈齐名,另一位大亨杜月笙则是小一辈的人物。1920年,杨宝庆定居南京。在南京广收门徒,行侠仗义,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曾开办“华昌游乐园”(貌似上海大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参加南京市及下关区武术表演活动。长期设场收徒,门生众多,在南京地区很有影响。归真于南京,其子孙后代均生活在南京市。

  16.马永魁(18931982):号子元,查拳名师,回族,山东泰安人。自幼习武,少年时代来济南拜左双臣、王兆亭、马金镖等为师习武,并定居济南。1917年再从杨鸿修学习查拳、滑拳、洪拳、精炮拳、弹腿等器械,对枪术很有研究,外号“山东一杆枪”,对杨式查拳的技艺,有较深造诣。19311937年任山东国术馆第四分社社长,19461948年任济南市国术学友会第八研究社社长。建国后长期从事业余武术教学活动,名徒遍布全国各地。60年代,在上海的王子平,在北京的常振芳为著书立说,千里迢迢到济南,与马永魁切磋技艺,研讨查拳的奥妙。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在济南时都曾拜其门下学习武艺。马老为查拳的继承与推广做出了贡献。其外孙陈友云、陈达等得其传授,曾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的武术比赛,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保存着马老留下的多种稀有的传统器械,现仍活跃在武坛,传承着技艺。笔者自幼与马老同住西青龙街陈家胡同,曾亲眼所见了马老演艺拳术器械,并聆听了马老讲述拳理武史等。本人喜爱搜集整理武史资料是受马老的影响之一。

  17.刘宝庭(18921978):名拳师,回族,山东济南人。武术世家,自幼与兄刘保云、弟刘保林、刘保庆拜白致俊为师,习练查拳派、弹腿门拳术、器械。刘氏兄弟艺成后,自成一家,刘家习练的拳械有“大架”之称。后在济南西关石棚街创办“小沟拳场”,培养了几代武术名手,在山东武坛有较大影响。刘宝庭曾任山东省国术馆第十分社社长,济南国术学友会委员,其弟刘宝林曾任教于济宁曲阜师范学校武术教习。刘宝庭一生习武,终生授拳。培养的知名者有宛长胜、何占元、赛振山、左秀文、赵秀兰(女)、刘少甫等。其子女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回族中早期的革命家庭之一,刘宝庭之子刘兆勇至今细心保存着家传的多种古兵器,是济南回族中的一大财富。刘宝林之子刘兆志传承家学,至今活跃在武坛上,是又一代武术名师。其另一名徒赵来宾(19161993),擅长接骨拿环,为西关穆斯林乃至济南周边地区市民义务行医几十年,口碑甚佳。   (未完待续)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