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道堂的中心寺————临潭清真西大寺{附图}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西北风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西道堂的中心寺————临潭清真西大寺{附图}

来源: 时间:2010-03-0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清真西大寺位于甘肃临潭旧城西凤山下,是伊斯兰教西道堂的礼拜寺。始建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1914年(民国三年)白朗到旧城,大殿被毁,1921年(民国十年)重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地方变乱时被焚。第三次建成于1947年,大殿建筑模仿兰州桥门大寺形式,屋顶为重檐歇山绿琉璃瓦,上有三个宝瓶,殿前有石栏杆,大殿内外不用彩色装饰,系纯木面本色,素雅庄重。大殿前后左右各7间对厅,带有出廊,并有配房数间,使庭院更显严肃整齐,布局宏伟大方。当时国民党军政要员蒋介石、陈立夫、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为之题词书匾。这座富丽堂皇的西北名寺,规模宏大,构造精美,1965年被中央文物局列为一类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毁于“文革”。第4次修建的西大寺,保持了第3次的规模和造型,占地面积4662平方米。大殿采用钢筋水泥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360平方米。大殿阳棚两边之顶端各建一座一暗两明的三层六角亭式宣礼塔,塔高148米。殿两侧有厢房,另建有二层楼的学堂及浴室、宿舍和厨房等55间,布局很是别致,再现了第三次建筑素雅庄重的风格。

    现在修建的礼拜寺较前几次更加雄伟主观。在198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现任教长敏生光根据群众要求第四次在原址建造清真西大寺。新建的西大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寺宇的传统风格和伊斯兰文化完美结合的显著特点,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艺术巧妙结合的精品群落。

    而今的西大寺礼拜大殿不仅重现了过去中西合璧的典雅风采,而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殿体由主殿和前卷两部分构成,3面檐廊回环,环殿稳立于流云式雕纹的花岗石柱基之上。主体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负荷与防震性能。殿内有方形通天柱4根,绿色大理石贴面,岿然擎起整个大殿的雄伟轮廓,壮美磅礴,层次分明。水磨石地面饰有多彩多姿的对称图案,有极佳的艺术效果。大殿712窗,双层玻璃,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温。西墙中底设“米哈拉布”(窑殿)高大精致,两边雕刻有阿文楹联,凹壁雕《古兰经》“忠诚章”,边镌刻细致鲜艳的几何图形和各色璀璨俊美的花卉,北侧为“敏拜尔”(宣讲台),比“窑殿”稍高,绿色圆顶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造型。前檐和两廊台阶,均以3层汉白玉栏杆构筑,显示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大殿、前卷屋顶用绿琉璃瓦覆盖,3组碧玉似的宝瓶簇拥着一弯新月,四端的雕花脊兽与精巧鸱吻交相映辉。大殿可容千人以上同时礼拜。在开斋节、“古尔邦节”时,前卷两廊均增加千余人礼拜。

    西大寺在大殿前院靠北修建了一栋两层中式伊斯兰经学楼,内设讲经室4个,花榱丹陛,造工精美。西大寺的其它设施也渐臻完善,浴室、宿舍、食堂、储藏室等位于经书楼以西的一片阔地上,系两层24间中西结合的平顶式新建筑。                                 

    西大寺附近还有西道堂拱北,葬有西道堂14任教主。其规模也很宏伟,建筑风格别样精致。
礼拜殿正面

                                                     

礼拜殿左侧

礼拜殿的后侧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