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业目前所遭遇的,是“10年来最严峻的行情”。
确实,“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许多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都遭遇了相当大的打击,丝绸业自然也不能幸免。
但是,对于中国丝绸业而言,困难从几年前就已显现。
当我国其它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在持续增长的前几年,我国丝绸出口的减少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到2007年时出口量在总体上稍有恢复,但在2008年,尤其是进入第三季度后,丝绸市场就与其它商品一样,下滑情况日趋严重。其中对美国的出口,不论从单项服装还是真丝全商品的出口量,从2006年第一季度就已开始明显萎缩。
当我们提起丝绸,纺织业内人士往往有着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它确实是中国纺织领域内值得骄傲的亮点;而另一方面,它所有的辉煌似乎都属于历史。
自豪、惋惜,欲发而乏力、困顿且期待,这也许就是中国丝绸业目前的尴尬境地。
美国《时代周刊》曾如此描述:“丝绸行业对中国具有实际和象征双重重要性。丝绸是中国最古老的出口商品,也是与国家身份特征和对外商贸活动联系最密切的一项发明创造。也许我们应该说:丝绸曾经让中国变得与众不同。因为,如同很多其他商品一样,中国的丝绸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仍位居前位,但就质量而言则已被后来者所赶超。现在,中国丝绸的产量虽然最大,但最高档的丝绸却产自意大利。”
当业内老行家一手拿着意大利的丝绸,一手拿着我们中国的丝绸,感叹着“技不如人”时,个中滋味想来我们每个人都能深深体会。
要振兴中国丝绸业!
这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压迫下的奋起口号,我们以为,这更是东方丝绸从早些年月起就开始在内心渐渐汇聚的最急切的渴望和呐喊,只是在这个特殊的经济时期“爆发”了。
于是,困中求变,政府对丝绸业的“振兴计划”出台掷地有声。
丝绸企业自身也意识到了,危机中若能把握机遇,或是产业崛起的契机。
外销遇阻,则提升产业链。不少业内人士都清楚认识到当下正是以较低成本修炼企业内功,做大做强企业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