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厚,特别是汉简的发掘出土量非常大,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国家级的西北汉简博物馆,加强对汉简的保护和利用。”长期从事甘肃地方历史文化和甘肃出土汉简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声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呼吁。
简牍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全国出土的汉简有7万多枚,甘肃出土的就达6万多枚,占全国出土的82%。
“建立汉简博物馆是有先例可循的,简牍在长沙北发现时,国家曾投入6000万元建立了长沙简牍博物馆,清华大学也曾投资1个亿用于保护海外购回的简牍。”郝树声说,“我们甘肃是一个汉简大省,研究利用好这个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郝树声的呼吁得到了不少社科界别委员的大力支持和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