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各地回回营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漫谈各地回回营

来源:回族在线 时间:2010-03-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回营”之称大概始于宋元时期,明代最为普遍,是继隋唐时期胡伺、蕃坊之后,对回族将士营地或因迁徙而新形成的聚集地称谓之一,当时蒙古人用老蒙语称回族人为“沙力土”,是由最初对回族人的“撒尔塔兀勒”之称演化而来,对回族人聚居地叫“沙日尔图”,即回回营。

    回回营包括军营和民营,除“回回营”外,还有“回回屯”、“回回寨”、“回回凹”、“回回村”、“回回墩”等叫法。清代以后,有的曾以回回命名的聚居地和村落称谓逐渐被简化,或者改为与周边地名类似的称谓。

回族村庄的清真寺

    当今有迹可寻的回回营,以华北(包括京津)、山东、河南地区数量最多,其次是东北、云南、宁夏、安徽等地。北方的回回营地多由江南一带的明代回族军队,回族开国元勋(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率军“燕王扫北”时所形成,以及朱棣为确保兵源和财源补充,从山西等地成批调遣到到北方一带实行军屯或民屯的回族人,通常的规律是,每个回回营周边都会由若干个回族聚居区或村庄。

    如北京有新华门外东安福胡同回回营、宣武门内马石桥回回营、还有德胜门回回营、北海回回营、西单牌楼回回营、西直门回回营、地安门回回营、朝阳区的常营回回营,通州回回营……。

西大营的阿訇和乡佬

西大营的回族老人

    华北地区有从新乐彭家庄(民间称西大营)始向东直到黄骅一代,分布着大量回回营,并辐射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回族村庄,统称“一溜十三营”,现主要有:西大营、怀德营、平家营、勉家营、前所营、平家营、高碑店回回营、梁家营、陈村营(当地回族称为“陈四营”)、大礼营、辛中营(后改为东辛庄,现为本斋村)、伊指挥营、南营、廊坊回回营、兴隆宫镇回回营、香椿营、火头营……,再往北数直到天津、唐山和山海关一线也有不少回回营分布。

乡下的回族青年

 

回族人沐浴的场所—水房

    山东有有七十二连营、阳信六营、泰安前营、后营等等。

    山西长治有三道营……

    河南有不少回回凹、回回寨,开封回回营、兰考县葡萄架回回营、潢州回回营、邓州三里桥铁家营。巩县回回凹,明嘉靖《巩县志》记:“回回凹在县西南三十里,元时牧马之地”。

    宁夏有头营、二营、三营。三营是位于宁夏固原境内清水河两岸的一个回族集镇,明弘治中,设立固原三边重镇第三营寨,故名三营。

    辽宁有沈阳回回营、开原回回营……。

    吉林有扶余西南营子回回营子,还有西北营子、东北营子等。

乡下的回族人宰羊

    云南省昆明市回回营、呈贡回回营、玉溪大营、纳家营……。明代,征伐云南的将领蓝玉,沐英就是回族,他们从江南一带率领的三十万军队中,其中有许多是回回军士。云南保山回族沙澄在讲叙祖籍时说:他们的祖辈是南京柳树湾人,明朝时随兰玉,沐英征云南来的。玉溪大营回族也说他们是随沐英入滇,来自南京,驻军玉溪后发展起来的。大理喜洲上新庄一位名叫马尉文的老者在其遗著中写到:“据老人说:我们是江苏省南京应天府柳树村,桥头第三家,因先祖奉命南征,承平以后就落籍在这里,承当时政府之照顾,随便我们先祖择地安居乐业。”

    江苏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回族人居住,此地民间被称作“回回湾”。

    广州历史上曾分设大东营、小东营、西营、竹筒四营,俗称“回回营”,分别驻防在广州城内外。今天的小东营街就是昔日小东营的旧址。肇庆城东北角也曾设回回营。

乡下回族民居上的花瓶图案


    以“回回”为名的地名只是回族人散居地称呼方式之一,多数是伴随着明代期间的军民迁徙而出现。更多的回族散居地,因形成的年代较早、较稳定或历代行政划分等原因并未以“回回”相称。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