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志群每天早晨都要来长青公园练太极拳。
记者在长青公园时常能见到时老晨练的身影,应时老新收弟子李广新先生的盛情邀请,记者来到时老家中进行采访。 来到银行胡同的一栋居民楼下,只见时老正在买水果。进屋落座,时老忙着让老伴儿洗水果,自己则在橱柜中搬出一个纸盒,拿出几本厚厚的资料集,说是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宝贝”。只见一本本资料的封面上面写着《武之路·收获集》、《武之路·传媒集》等字样。翻开看来,都是记录时老多年来习武人生的报道、照片、获奖证书等等,整理得异常正规。
我们正翻看着,只见时老举起照相机拍起照片来,一边拍一边说,有贵客到我家了,蓬荜生辉,我要拍照留念呀。拍完照片,又掏出录像机拍摄起来,令记者惊奇不已。原来,时老虽年至耄耋,但生活却非常时尚、新潮,照相机、录像机等电子数码的新鲜玩意儿样样俱全,而且把玩得很是娴熟,堪称行家里手。不但拍摄,还学着刻光盘。为矫正弟子们的习武姿势和进一步切磋技艺,他时常亲自录像,一招一式,精研细磨。
伴着其乐融融的氛围和功夫茶淡淡的清香,时老聊起了自己的习武之路。
回族习武,古已有之,且成大家者居多。1928年春,时志群出生于赤峰市哈达街“鸭子河”边,“鸭子河”就是现在的文化广场、市博物馆一带,当时是一个大坑,坑里每天有无数的鸭子戏水,“鸭子河”由此得名,时志群从12岁起,每天在“鸭子河”边习武。他先后师承马明、李明江等老拳师,晚年曾受陈正雷先生亲授。自习武以来,系统地学习了内家拳、外家拳等中国传统武术,如长拳类的十路弹腿、春秋大刀、芦花枪、八步刀、白辕棍、单刀进枪等。太极类的有杨式太极、陈式太极、二路炮锤、太极推手等等,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学无涯,功无息。时老一年365天坚持习武,下雨天不能练功,就打着伞快步走,坚持做够运动量,大年三十、初一也没有间断过,堪称长年累月、风雨无阻。
时老说,学习太极拳必须掌握“八正诀”,即心正、意正、眼正、头正、身正、拳正、招正、劲正。太极拳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是传统的养生健身之学,应该发扬光大。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时老广收弟子,毫无保留地传授武艺。时老主张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在传授武功时,他总是倾囊所授,不论男女老少,有求必应。一般时候,他都是先做示范,再讲理论,一步步图解和分析中国武术的玄机与奥秘。时老的武功之所以能够达到高深的境界,主要源于他的持之以恒、文武兼修、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喜欢探讨新课题。
时老德艺双馨、刚正豁达、豪爽刚直、虚怀若谷,更使得无数喜爱太极拳的弟子对他推崇至极。时老再三强调,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德为艺先,同样也是武行的金科玉律。学习武术,是为了弘扬国粹、强身健体,而绝不能惹事生非,逞强打斗。时老严于律己,讲求原则,收徒慎重,发现心术不正或行为不端者,坚决拒之于门外。时老遵循传统美德,但决不狭隘保守,更没有什么门户派别之偏见,均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不论是武林高手还是普通的武术爱好者,都以得到时老的真传和辅导为荣。每当大赛在即,他都特意请来各路豪杰,共同为徒弟们把关指点,传授高招,研讨方略。让时老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得意门生能够在国内外大型武术比赛中摘金掠银,为赤峰市增光添彩。时老扳着手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刘素香,2007第五届香港武术节获陈氏太极拳金奖、2008澳门世界散打王大赛42式太极剑金奖;冯秀英,内蒙古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第七名、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陈氏太极拳铜奖。
翻看着时老的收获集,会让人从内心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1993年,时老代表赤峰市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武术大赛,获老年组器械第一名。1997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喜迎香港回归”全国太极拳大赛,获老年组男子56式太极拳一等奖。1999年被编入《中国民间武术名典》,2001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六段”武术段位证书。现在,仍担任赤峰地区武术协会名誉副主席。受红山区体委和武术协会委托,时老在长青公园长期担任武术辅导教练,还为赤峰电业局等单位教授太极拳,为传承中国功夫无私奉献。
时老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声如洪钟,其长寿的秘笈是什么呢?就是习武锻炼。原来,时老在建国前曾在三道街一家弹棉花的小作坊工作,后来公私合营划分到电池厂,仍然干弹棉花的老行当,因此,落下了尘肺职业病,时常咯血。但时老没进医院大门,硬是靠练功治好了自己的病。时老说,自己在企业退休,退休金不高,医保没有,但对今天的生活很知足。自己这么多年没住一次院,没输过一次液,即使感冒了,喝上一碗姜汤,再练练功,也就好啦。说着话,时老哈哈大笑起来,乐观的心态,也是时老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时老生活简朴,粗茶淡饭,以吃素食为主,每周吃肉不超过三顿,每餐必饮一小杯白酒。时老说,因为运动量大,每餐一两白酒,正好可以补充缺少的热量,少吃肉,可有效防止“三高”,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时老的老伴儿王汝芬女士出身书香门第,是他的红颜知己和贤内助。家庭和睦,夫唱妇随,子女孝顺,儿孙满堂,这也是他一生事业成功、身心健康的坚强后盾。时老侠骨柔情,对老伴儿恩爱有加,呵护备至,老伴儿有心肺病,走几步就得歇一会儿,时老就在屋子里放了许多小墩子、小板凳,以便让老伴儿随时坐下来喘口气,歇一歇。
记者结束采访时,约好第二天早晨去长青公园,实地观摩时老的拳脚功夫。时老说,还要穿上练功服装,和爱徒对练几套刀枪棍棒。这让记者兴致大增,恨不得这一时刻马上到来。
第二天早上,记者早早来到长青公园,但还是晚了,时老和十几位弟子已经在小树林里练功啦。简单寒暄之后,时老打了一套太极拳。一位耄耋老人,打起拳来似行云流水,时而如野马分鬃,时而如玉女穿梭,看走似停,看停似走,形松意静,神秘莫测,举手投足间,刚柔并济,动静相谐,尽显大师风范。稍微休息一小会儿,便和徒弟对练起器械来。只见时老挥舞青锋宝剑,似流星赶月,招数奇绝;举起春秋大刀,上下翻飞,身轻如燕;转动红缨长枪,如蛟龙出水,电闪雷鸣;抡起蛇皮宝棍,黄龙搅水,风雨不透。
此时,晨练的人们不约而同被吸引过来,人们不断地为时老鼓掌喝彩。记者看完时老的表演,感觉眼界大开,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时,记者想起了《太极拳经》里的一句话:仰之弥高、俯之弥深。
在长青公园浩如潮水的晨练大军中,一位银须飘然、仙风道骨、目光如炬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每天率领众弟子健身习武。在一片绿阴丛中,只见他刀枪剑棍无所不精,闪转腾挪潇洒自如,身轻如飞燕,骁勇似猛虎,颇具大师风范,更似武侠片中身怀绝技、行走江湖的义士,他就是我市著名太极大师、82岁的时志群先生。
时志群与徒弟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