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清真大寺及其伊斯兰教碑刻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清真寺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济南清真大寺及其伊斯兰教碑刻

来源:伊斯兰之窗 时间:2010-03-2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在齐鲁大地的山东省,生活着50多万穆斯林,而在省会城市济南市有10多万人,约占全省穆斯林总数的1/5。
 

    济南市回民小区(属济南节历下区)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闹市,东面毗临济南市标志的趵突泉公园和泉城广场,大小清真餐厅鳞次栉比,而给人印象最深地是那一个个24小时营业的烧烤店,这里已成为济南人时尚饮食之地。
 

    在回民小区永长街(原名礼拜寺巷)由南向北,在不足1公里的地方分别建有3座清真寺,清真南大、清真女寺、清真北大寺。
 

    南大寺——历史悠久 气势恢宏
 

    济南清真南大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清真寺之一,也是济南是最古老、最宏大、最完整的清真寺建筑群体,清真寺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大殿面积1200平方米。据山东现保存最早的碑刻《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记载,在元朝,济南就有清真寺的存在,而原历城县历山顶西南处的乌满喇巷中清真寺,后因修建运盐司,于公元贞元(1295年)由历山顶乌满刺巷迁于今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址。刚开始有楹殿数间,主持教务的满喇名艾迪。主明正统元年济南人陈礼任掌教,市地拓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拜殿,南大寺始具规模。后经明弘治、嘉靖、历史、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以及民国年间多次修缮扩建,日臻完善。
 

    南大寺建筑风格既访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宏大威严、典雅端庄,又带有伊斯兰教的以大殿为主体,配建望月楼,班克楼等特有的建筑构造格局,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即中国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模式。
 

    济南南大寺不仅是济南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寺,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注重楹联,碑刻等传统文化遗存,其中现立于南大寺内明弘治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是山东伊斯兰教现保存最为完好撮早的一块碑刻,它已成为研究山东省以及济南市伊斯兰教史最为可靠的资料之一(见链接一)由北碑可信地证明在元朝,济南市就有清真寺的存在。而作为中国伊斯兰教教理碑的《来复铭》碑(见相关链接2)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济南南大寺掌教陈思撰文。
 

    该碑前半部讲真主“锡命圣人”,归结为人之“来”,后半部讲人们“以事其天”,归列到人之“复”,该铭文155字,基本上前半部以四字韵文阐发伊斯兰教关于真主的地始本质和造化万物“大能”的理论,后半部以杂言散文阐明心性之说,铭文以宋明理学为概念,阐发教理,是以儒释伊的典范作用。
 

    《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
 

    赐进士中顺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致仕 青齐刘瓒撰
 

    钦差镇国将军山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 金台杨胜书
 

  钦差镇国将军山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 金台杨铭篆
 

    礼拜寺旧在历山西南百许步,厥始莫详。大元乙未春,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都使木公八刺沙,奉命撤寺,建运盐司,乃徙置于泺源门西锦缠沟东,聊建殿楹,立满喇艾迪掌焚修事。至我朝宣德丙午,满喇缺人,适陈公英三使西域,拜宫序班,致政归来,乃荐木公铎接其传焉。迄我圣天子,正统改元。公铎又举陈礼主掌教事,始至,进谒寺下,俯仰太息,颓然数楹,不蔽风雨。以故市民地十余丈,以拓其基,外缭以周垣,内建礼殿五楹,其费旨公。陈玺乃礼之子,弘治戊申,知府蔡公晟,暨知县盛公敬,请于藩司荐玺于礼部,答付来,住持其寺,继其志,述其事。迨弘治壬子秋,谂于众曰:“教由圣人立,寺为吾教设,回教名寺,由寺以表吾教也。顾其规模狭隘,不易容众,是以复市民地丈尺若干。门南向于礼为不称,易之而面向东焉。置斋戒所于礼殿南,立霁学堂于二门前,建庖橱于大门内,兴夫库以储藏慎终具。其费资皆教中趋义者助焉。”以是岁仲秋始事,越明年季冬始落成,辟地而广,易旧而新,门观显严,殿宇峥嵘,观者啧啧然叹赏,以为盛举,岂可使后之人无传焉。以是唐君世杰,则以其意,不远地里,躬诣青州来请,且曰:寺制虽具,教中未知所记愿吾子因是而有以发焉。予忝教末,及世杰请之甚坚,欲辞焉,意不可却矣。唐初开元年,有圣人者出,代天传道,始自西域。渐入中华,天下率由者众,其道故多端矣,而其教人之要则有成焉。所谓诚、礼、斋、济游是已。诚者,物之终始,君子诚之为贵;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斋者,斋戒沐浴,迁善改过;济者,补其不足,助其不给;又有游焉,游诸西域,以格享上天。今寺制既具,固不偶然,抑凯无益之举哉。讲学习讨论,示人以知此者,在是;省察克治,示人以体此者,在是;仰拜造化万物者,在是;颂祷天子万寿者,在是;称愿宗社人民,安固如泰山者,亦在是。岂曰小补哉!若夫,谒寺以望虎泉春洞居其东,泰山阙里奠其南,北有张公祠大舜田,西有班超墓,翠阴亭。图怨于未见,悟道于无形,皆于此得之,岂惟观寺制美而已哉!予故为记,又课凡助之者并列其姓氏于碑阴,用以告夫来者。
 

    大明弘治已卯岁夏五月吉旦 明威将军济南卫指挥 佥事法显宗立石
 

    《来复铭》
 

    无极太极,两仪五行,元于无声,始于无形。皇降衰彝,锡命吾人,与生俱生,与形俱形。仁人合道,理器相成。圣愚异禀,予赋维均。是故心为郛廓,性为形体。繇太虚,有天之名;繇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存心与性,以事其天;慎修厥身,以俟此命;主敬穷理,以养此性;戒慎恐惧,以体此道;不愧屋漏,以事此心。斯与造物为徒矣。不尔,天顾畀之,人顾弃之[4],其将何以复帝者之命?
 

    译文:
 

    宇宙万物,从无到有,由浑浊而分化成阴阳天地。
 

   金木水火土,应运而生。
 

    天地运行,乾坤转换,万物萌生。
 

    宇宙万物,从无声而生,由无形而始。
 

    真主给我们排了品位,立下了法度,
 

    把生命赐予了我们。
 

    他给了我们生命我教们才能生,
 

    他给了我们形态我们才有了形体。
 

    从此仁爱的观念与人性同于正道,
 

    精神与物态才相辅相成。
 

    贤能的和愚笨的虽禀赋各异,
 

    但真主赐予的却都是等同。
 

    所以说,心只不过是个内在的躯壳,性也只是外部的形体。由太虚的万千变化就是天,天地之间,因气的变化而生万物,这就是道。把天与道合二而一,就是宇宙外部的形体,这才是真正的性;而把外部的形体与人内在的精神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心。把天地之气融于内在的精神之中,就能修养自己,守住自己的精神,领悟天地的正性,融而贯之,就是养育我们的真主指导的正道。谨慎从事,禁戒小心,修养身心,勿违主道。我们的一切都要遵从主的前定。敬畏真主,探求教理,用天地灵气,经训哲理,修养我们的灵性,诚惶诚恐,谨从教法,来用心体会主道。不欺暗室,不起邪念,慎独自处,时刻向真主表达归顺之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真主所喜爱的人,成为真主的真正仆人,与主意相通。如果不这样,真主将会抛弃我们,人们也将抛弃我们,那么,我们将用什么来回归真主,用什么来回复真主交给我们的使命呢?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