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青海馆解读“源出青海”“同根同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世博:青海馆解读“源出青海”“同根同源”

来源: 时间:2010-03-2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青海馆的整体设计围绕“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个主题展开。展馆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开放式的。这样的布局意味着作为后发展地区的青海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和面对世界的开放心态。

    用水纹玻璃模拟的三大江河,向着进馆的人群潺潺流淌,它们的源头都指向前方的雪山冰川。对于所有熟知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名字但从未关心过源头何处的中外观众来说,“源出青海”将是青海为世界目光传达的一个核心概念。

    依傍着三大江河和馆体外围的,是高原特有的草种“中华羊毛草”。它们不仅烘托着主题内容,也是展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展项将以真草和作为预案的藏毯来实现。分布在草地上的四个水精灵由江河中的几滴水变化而来。水精灵的正面是播放视频的屏幕。一部主题为“同根同源”的视频节目,将把参观者带进认识三大江河、认识大美青海的无限空间。

    青海馆的外部造型,全部采用流畅的曲线,没有采用生硬的几何线条,突出了自然的特色。外墙的色调用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入口处右侧的墙上,以绘画形式表现了一队凌空翱翔的黑颈鹤,象征着三江源是鸟类的天堂。用纯白的色调勾画的黑颈鹤在绿色背景的衬映下渲染出诗意和生机。入口左侧的墙体上,设置了一块透明幕。参观者在这里可以看到,广袤的原野上,以藏羚羊为典型形象的高山动物种群,自由觅食,繁衍生息,体现自然万物共生共荣的关系。

    从宽广的入口进去,一幅题为“源上人家”的浮雕首先进入参观者视野。浮雕内容是生活在高山草原的牧民一家人。这幅寻常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源上人家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表现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生命的坚韧、精神的乐观和内心的宁静。

    在通向出口的地方,是用雕塑形式表现的各拉丹冬雪峰实景局部。各拉丹冬是长江发源地,联想到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史,任何人站在这里,受到的触动只有两个字:感恩。悬挂在各拉丹冬前面的,是一个特写的冰柱造型。万古不竭的第一滴水从这里落下,全流域的美丽和繁荣从这里开始。水滴落地的声响被超重低音强化,仿佛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警句,让参观者怦然心动。

    在“源上人家”与“各拉丹冬”之间的宽阔墙面上循环播放的,是一部电影短片。这是整个展馆内的核心展项,片名为“母亲河出生的地方”。短片以纪实内容和现代手法揭示三大江河与生命、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再现江源地区自然之美,也把观众带进追根溯源、认识母亲河童年时代生活环境的思考之中。

    展馆右侧,靠近出口的地方,一片具有逼真效果的高山草甸,让参观者近距离认识原生态的源头地貌。缓缓延伸的的草坡上,长满了短而密的夏季高山草。碧绿的草尖上还残留着一片片头一天落下的雪。让参观者联想到盛夏飞雪的西部自然奇观。露出草坡的岩石上,两件小小的道具:线锤和牧笛,延展了参观者的联想,让人们想到一位可爱的牧人;想到辛劳而浪漫的牧区生活情调。坐在这个平缓的草坡上,参观者可以从容观看电影,同时也放松一下酸困的腿脚。

    紧靠高山草甸的馆内墙体,用彩绘表现草甸的延伸部分。由近及远,次第展开,草天一色,造成空间无限的视觉效果。展馆穹顶上以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拓展出更大的视觉空间,给参观者一种疏朗、空灵的审美体验。展馆外的草坪上设置了一个触摸屏。这是一个互动项目,参观者可以在屏幕上签字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单纯、简约、本色,是青海馆突出特色。走出这个展馆时,相信留在参观者心上的,不仅仅是单纯……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