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羊皮和牛皮筏子吸引游人眼球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留在兰州人记忆深处的一个美好回忆,它生动的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气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出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兰州羊皮筏子有史书记载始于清代,据《王进宝传》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2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西宁总兵王进宝奉命讨伐,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新城,再破皋兰龙尾山。6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而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带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0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渡河了。至后来,羊皮筏子则逐步发展成为兰州黄河沿岸主要的运输工具,瓜果飘香的季节,一只只羊皮筏子颠颠簸簸、晃晃悠悠,满载着河口的红枣、西固的西瓜、安宁的桃子、马滩的葡萄,以及羊毛、水烟等物产,自上游驶向城里交易,最远可至包头。解放初期修建兰新、包兰铁路时,许多材料也是通过羊皮筏子运过黄河的。因而,民间就有“兰州三样宝: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吹牛皮,渡黄河”是继羊皮筏子之后,兰州人的又一杰作。羊皮筏子、牛皮筏子与黄河紧密相连,历史悠久,曾为繁荣两岸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自2006年兰州羊皮筏子被甘肃省文化厅正式确定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文化内涵真正有了“赛军舰”的升值速度。如今,羊皮筏子与牛皮筏子作为运输工具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兰州羊皮筏子作为世界上最奇妙的摆渡工具,不论是传承人,还是其制作工艺、驾驶技术以及人文的生存状态,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一笔文化财富。
有市民认为,为了吸引省内外的游客,使兰州黄河风情线更具魅力,应该大力开发黄河兰州段的“水中牧羊图”,再现当年羊皮筏子赛军舰的风采,让大批的羊皮筏子、牛皮筏子为发展兰州水上经济出力。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是古老黄河的提灌设施,曾灌溉了黄河两岸上千亩的沃土良田。自1556年由兰州人段续创制以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至1952年,252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的风韵。
2005年8月26日,兰州水车博览园开园迎客,赢得各界赞誉,兰州“水车之都”的美名再此重现。虽然,水车博览园已成为兰州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黄河兰州段独有的文化景观。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水车博览园由于规模小,没有形成“集团效应”而显得人气并不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要让兰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水车之都”或世界级“水车之都”,让水车真正成为兰州城市的一张名片,目前仅有的这些水车还是显得数量有些少。
甘肃省档案馆的田锡如先生认为:为了搞活兰州的水上经济,应该像已建成的水车博览园那样在黄河兰州段两岸适宜地段建造具有规模效应的水车组群。如果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几十年以后最终能建成200——300轮水车组群,打造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车文化风景线。到那时,兰州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的水车之都,其声名肯定不亚于荷兰的风车。这样,就会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的眼球,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早在10多年前甚至更早,武汉、无锡、重庆等城市也在极力推崇各自的“桥梁之都”和“桥梁博物馆”之说,其争抢程度十分激烈,“火药味”十足。
2007年1月9日,武汉市政协委员程宏刚提出建议,在武汉长江大桥迎来50岁生日之际,武汉应充分利用自己“桥梁之都”的优势,建设“中国桥梁科技馆”,既可作为长江大桥50华诞的生日礼物,又可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吸引国内外游客。程宏刚说,武汉拥有各类桥梁1200多座,拥有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等一流桥梁施工、设计企业和科研机构,完全可以依托他们的力量,建设“中国桥梁科技馆”,或者把世界各地主要桥梁、有代表性的桥梁按一定比例复制到武汉,建成“世界桥梁之窗”。
江南历史文化水乡名城无锡,“开门见河、抬脚上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水多、桥多”独特景观。无锡市政部门普查资料,该市一城二市(县)共有各式桥梁3277座,并且近两年更以每年上百座的数量递增,被冠以“千桥之都”美名。
重庆因桥梁而发展,山城因桥梁而生动。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依山傍水,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市成为全国桥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据重庆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重庆已建成公路桥梁4400多座,其中长江上建成特大桥11座,在建的9座,嘉陵江上已建和在建公路大桥有12座。他们力争至2020年在主城两江上将架起桥梁31座。并且,重庆有“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万县长江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世界上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拱桥中跨度最大的”菜园坝长江大桥。白天,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从桥上经过,为城市输送着活力与精彩。晚上,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更为山城的夜色平添了几分妩媚。
2004年7月23日,在兰州市区黄河桥梁研究与规划方案设计审查会上,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投资3.58亿元新建桃园、固安、深安、世纪、金安、靖远、雁青等7座跨黄河大桥的思路,力争把金城装扮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并彻底解决由于黄河隔离给兰州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兰州首届桥经济高峰论坛”上,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汪少潭也对建设“兰州桥梁博物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事实上,桥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象兰州这样被黄河隔成两大块的城市更是如此。目前,由于受桥少的制约,住在兰州黄河两岸的人不但每天要忍受交通拥堵之痛,也极大的影响着兰州的经济建设。那么,打造兰州“桥梁博物馆”首先是在黄河兰州段多建桥,多建符合兰州地域特色的桥,这并不是与武汉、无锡、重庆等城市争什么“面子工程”,而是兰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利用黄河,发展兰州水上经济,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在年初召开的2010年甘肃省水路交通工作会上,甘肃省交通厅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将黄河兰州段打造成中国的“塞纳河”。并且,总投资1.4亿元的黄河兰州新港综合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
记者采访过的许多市民认为,陇原大地的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在兰州汇集,将黄河兰州段打造成中国的“塞纳河”,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是甘肃省水利厅提出推动黄河航运达海等三大工程中唯一一项比较切实可行的长远工程,也是发展黄河兰州段水上经济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是,要将黄河兰州段打造成为中国的“塞纳河”,必须要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内涵的支撑。
目前,兰州市倾力打造的黄河风情线已有了“黄河母亲”、“生命之源”、“丝绸古道”、“搏浪”、“平沙落雁”、“绿色希望”、“水车园”、“百合园”、“龙园”等多处特色景点。并且,以中山桥为代表的大型桥梁,体量巨大,造型壮美,已经成为兰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这种背景和前提下,再融入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羊皮筏子”、“牛皮筏子”和多处“水车组群”及具有现代气息的快艇,借助白塔山公园、八盘峡旅游度假区、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兴隆山公园、八路军办事处、五泉山公园等旅游景点和甘肃省博物馆的陇原文化精华的资源优势,不但会吸引大批的游人,也会带动陇原经典文化旅游产品、休闲避暑度假旅游产品、会议会展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等产品的发展。
如果这样,以古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路文化游和以最具地域特色的黄河兰州段人文景观游为主要内容的“大兰州旅游”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兰州的水上经济就会大功告成。不远的将来,黄河兰州段就会成为兰州乃至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