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很重视丧礼。现代柯尔克孜人丧葬大部分按伊斯兰教规进行。
人死后把尸体洗净(男的由男人洗,女的由女人洗,老年人的由老年人洗,十六岁以下的由长辈洗),用布把头和全身缠住(女的还要缠手和胸),用素色布盖上,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帐帘里。
家里的妇女面朝西方边哭边唱,历数死者的生平事迹,颂扬其生前的善行。死者的亲友闻讣后即来吊唁,以货币、牲口、银子等送给死者的家属。吊唁者进房后诵经示哀,死者家属在房内边哭边唱迎客,死者的男孩子在门前边哭边唱迎客。
富有人家死了人要请毛拉念经。死尸最迟三天后即埋葬。埋葬地点一般是在住地的附近,但也有长途运送到家乡去埋葬的,送葬时死者女家属唱葬歌。埋葬时用“塔布特”(抬尸的木架)或骆驼把尸体送到坟地,挖一个坑,坑旁另挖一套坑,把尸首放进去,头朝西方,掩埋好,上面修筑一隆起的墓。出殡时,只男子送丧,女子不送丧。死者的家属要为死者服孝,死者的妻子要穿一年黑色衣服;在死者死后的一年内如家中来了客人,或者来了亲友,都要哭唱葬歌;搬家时,在走近“阿寅勒”前,也要哭唱葬歌。死者死后三日、七日、四十日、一周年都要举行祭奠。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般实行土葬。同姓家族专有墓地。男人死后嘴里放一块银币或铜币,妇女死后嘴里放珊瑚或珠子。
如事先没准备好棺材,则先停至地下一块木板上,头南脚北,然后停放到不烧火的炕上。这期间,死者的脸要盖上白布或白纸,待棺材做完后再把尸首移装进棺材内。连同死者生前使用的碗筷、烟袋、火镰、小刀等物,用丝绸或黄纸包好入棺。入殓后,死者儿女亲友要拿烧酒、点心、火鸡、奶油、奶干等食品供在灵前,晚上要在灵前点灵灯、磕头,还要守灵。在一般情况下,死后第二天出殡,最多也不超过3天。
用抬杠把灵柩送到墓地,一般是由8人或12人抬杠。途中不准停棺。埋入事先挖好的墓穴,埋时请喇嘛念经或请萨满跳神。居丧之家,一年内不能举行婚礼和其他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