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肉孜节"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维吾尔族"肉孜节"

来源: 时间:2010-04-2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肉孜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大节日。“肉孜”就是“封斋”,即减食的意思。传说,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里,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每逢肉孜节那天,白天滴水不饮,粒米不沾,要到晚上才吃东西。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然后才恢复平常的饮食习惯。


    早在肉孜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人们就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不仅要为节日准备吃的,还要忙于赶缝节日的服装,商店里储备了大量的节日货品。节日(五月二十三日)清晨,街上红男绿女,熙熙攘攘。成年男女到清真寺去做礼拜,接着就去扫墓、诵经,全家吃“粉汤”,然后结伴拜年。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觉悟的提高,人们感到白天不吃食物,不利于生产劳动和身体健康,于是,群众便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肉孜节的由来


    肉孜节是波斯语“斋戒”的意思。这个节日的当月要封斋。相传古时侯,有一次大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无奈把拳头大的卵石放在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包谷面疙瘩汤,并不时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他们相信还没有熟,太硬不能吃。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无法忍受,闹着非吃不可,母亲没有别的办法,又一次揭开锅用木棍戳时,一下子竟戳了进去,母亲很惊奇,仔细一瞧,锅里的卵石变成了蔓菁,人们以为是神仙显灵了,奔走相告。以后人们用各种娱乐活动感谢神灵的恩典,这一日子相延成习,流传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为躲避强大部落的袭击,躲进了深山之中,白天不敢生火,怕人发现烟柱,等到天黑才生火做饭,这样就演变成节。在斋月的第一天晚上,阿訇在清真寺的宣礼楼上,面向四方寻找纤细的月牙,如果见月,这天晚上就进入斋月。封斋期间,人们要在太阳落山之后和月出之前吃好封斋饭,月出之后整天不进饮食。月末,阿訇看见西方新月后第二天即为开斋日肉孜节。


肉孜节(又称开斋节)的风俗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折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分,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