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姆雅‧卡多尔被派遣到矿区的格鲁克劳夫学校﹐担任伊斯兰课程教师﹐她根据教师手册﹐把宗教原则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并且允许小学生提各种问题。她按照课程大纲按部就班上课﹐然后在特定的提问时间﹐开放学生问题﹐希望他们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每次都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奇怪问题﹐例如穆斯林孩子许可有男朋友吗﹖我能不能染指甲﹖伊斯兰禁止同性恋﹐对他们的惩罚是否永居火狱﹖
卡多尔老师是德国出生的穆斯林﹐父母来自叙利亚﹐她得知学校开设伊斯兰课程﹐急需教师﹐她报考伊斯兰课程培训班﹐获得教师证书﹐希望借此机会传播伊斯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战败国﹐在盟国约束下制定的战后新宪法规定德国必须清除种族优越论﹐因此多种宗教课程必须纳入教学规划﹐体现民族平等。
宗教课程是非必修课﹐但可以给学生加分﹐而且分年级层次。最早开设的课程是天主教和耶稣教﹐后来增加了犹太教。德国传统穆斯林人数极少﹐最初没有设立伊斯兰课﹐穆斯林移民进入德国打工只是近期几十年的新事物﹐最初的身份是“客工” ——国外临时工。大部份穆斯林选择了在德国定居﹐成为德国人口的一部分﹐例如根据内政部的人口统计﹐当前在校的穆斯林儿童有90万﹐从家长调查中发现﹐80%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儿女有机会学习伊斯兰知识﹐保持穆斯林传统。内政部长沃尔夫冈‧斯库博尔说﹐对穆斯林儿童开设伊斯兰课程﹐“代表了我们国家民族平等的政策﹐欢迎他们融入社会﹐克服我们面临的文化分歧。”
穆斯林社会根据传统习惯﹐都在清真寺中开设伊斯兰知识和《古兰经》课程﹐由国外请来的老伊玛目教学。与其如此﹐不如政府支持实行统一管理﹐对学习伊斯兰课程确定一致标准﹐由合格的德国老师讲授﹐这样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也对学生们更加有利。政府教育官员说﹐穆斯林既然都已入籍成为德国公民﹐“我们不再坚持把他们信仰的伊斯兰看作是外来宗教﹐而承认是德国穆斯林的信仰。”
伊斯兰教育最完备的地区在被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省﹐那里是德国传统的重工业区﹐集中了德国穆斯林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那里的150所公立学校中﹐从小学到初中的穆斯林学生超过13000人。他们那里的学校伊斯兰课程最成功﹐成为全国教学示范。 在全国﹐有二百多所学校根据当地入学的穆斯林学生人数﹐都开设伊斯兰课程。德国伊斯兰教育历史专家米歇尔‧凯弗说﹕“德国政府决定在公立学校中开设伊斯兰课程﹐这是对德国民族平等政策的试金石。这样使穆斯林居民感到地位平等﹐他们的宗教和文化受到重视。”
卡多尔老师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穆斯林女士﹐她的家庭是阿拉伯人传统﹐能说流利的德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并且具备充份的伊斯兰知识﹐遵循伊斯兰功修规则﹐礼拜和守斋。她是德国培养的第一代伊斯兰教师﹐穆斯林家长都喜欢她﹐赞赏她的思想开放﹐因为她要求孩子们学好伊斯兰﹐做优秀的穆斯林﹐也必须学习其他宗教﹐既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别人﹐学会互相尊重。她说﹕“我们且不谈政治立场﹐只是希望培养新一代德国公民。他们通过德语学习伊斯兰﹐消除了种族的语言障碍﹐热爱德国﹐保持传统﹐对任何人都能宽容和理解。同时﹐也使德国人认识到﹐伊斯兰与欧洲不是永远对抗的双方﹐而德国社会可以接受伊斯兰成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