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阿里
(Abu al—‘Ala’al—Ma'arri,973~1058)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诗人、作家。生于叙利亚北部麦阿赖•努尔曼小镇,泰努赫族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幼年因患天花双目失明。少年时跟随其父和教师学习阿拉伯语、文学和伊斯兰经籍。他有惊人的背记能力,能背诵《古兰经》和著名诗作。19岁时,曾携拐。杖辗转游历阿勒颇、的黎波里、安条克等地求师,聆听学者教诲。在安条克时,曾在一所修道院中向一位精通哲学和宗教学的长老求教,使他接触到希腊文化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他后来的创作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1007年,他历尽艰辛来到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深受穆尔太齐赖派学说的影响,推崇理性和知识,并与精诚兄弟社的学者保持秘密交往。因不肯向权贵屈服,仕进无门,两年后返回家乡素食隐居,专心著述。1058年因病逝世。
麦阿里一生著述宏富,据传写有70多部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哲学、伦理等,大部分已散佚。传世的四行诗集《燧火》,共收诗6000多行,记述了作者坎坷的经历、对双亲的祝愿和怀念、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及对大自然的抒怀。长诗《作茧集》共收诗1100多行,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社会、宗教和人生等问题的哲理观点。他认为自然界是无限的,物质是永恒的,时空是无始无终的,灵魂如火,人死后灵魂即熄灭。他对现实社会的尔虞我诈和政治的腐败充满厌恶,主张以乐善好施和个人良好的品行影响社会,或以退避隐居以示抗议。他肯定安拉的独一存在,否认安拉具有人格化的诸多属性,反对教派之争,主张履行宗教道德,培养善行、宽容、公平的品德。他提倡对事物的认识不要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要独立进行思考,认为只有理智才能指引人们走向认识真理的坦途。著名的散文作品《宽恕书》,是为回答一位向他求教的伊本•格利哈而作。该作品深受《古兰经》关于天园、火狱之说及穆罕默德登霄传说的影响,以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伊本•格利哈幻游天园和火狱的情景,以此借喻现实,劝善戒恶,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宗教传统持怀疑主义态度,表达了对理性良知的追求及人文主义思想,曾引起伊斯兰教正统派学者对其信仰的猜疑。后人往往将它与但丁的《神曲》相比拟。其散文集《章节和目的》,相传是模仿《古兰经》而作,主要内容是劝善教诲,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伦理、文学、天文、语言及韵律诸学科的见地。他还注释过诗人穆泰纳比的诗集,名为《艾哈迈德的奇迹》。麦阿里主张作品应表现社会生活的重大题材,反对应景之作和因袭传统。他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丰富和发展了探索自然和人生、描写社会现实、宣喻道德和理性的传统,其作品充满思辨和哲理,故被誉为“诗人中圣哲,哲人中诗圣”。1934年,叙利亚为其举行了诞辰10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