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东帝汶这个太平洋小国已经快一个月了,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来这里之前,我问在这里“战斗”了三年的同事,对这个国家有何感受,答曰:天太热、人太慢。来这儿以后,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同时补充一个,话太多。
帝力国际学校,澳大利亚人开办,教学语言为英语,同时教授葡语、印尼语和德顿语
大家不要以为,东帝汶人民个个都是演说家或者长舌妇,事实恰恰相反,当地人能说会道者屈指可数。我这里说的话多,指的是当地使用的语言太多了,以至于到了影响沟通的程度。
今天的东帝汶,人口刚过百万,却有葡语、德顿语两门官方语言,英语和印尼语为通用语言。此外,全国还有30几种方言,互相都听不懂。如果从人口和语言的比例来看,东帝汶堪称名列世界前茅,简直可以和欧洲富裕小国瑞士和比利时争个高低了。
帝力机场附近的全国检疫及生物安全局,上面用葡、英语写着机构名称及开放时间
建国之初,东政局不稳,民生凋敝,老百姓连吃饭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更不用说接受教育了,致使东文盲率非常高,有一半以上的民众不识字。近几年来,在国际社会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东局势日渐稳定。现政府已经意识到教育落后是阻挡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决定下大力气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东政府虽然财政拮据,但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据了解,当地从小学开始教葡语和德顿语,从中学开始教英语。为了缓解当地葡语教师缺乏的困境,葡萄牙和巴西每年都派老师赴东授课。尽管如此,要想在短期内让当地民众熟练掌握这么多语言,绝非易事。即使在东帝汶唯一的高等学府——帝汶大学里,仍有部分教师既不懂英语,也不懂葡语,何况普通老百姓呢?
联合国维和警察树立的宣传栏,上面分别用英、葡和德顿语写着“请勿弄脏东帝汶”
出于工作的需要,我既有机会陪大使接触总统、部长这类高官,也要同当地普通民众打交道。在这过程中,我就体会到“话多”的不便。对付前者,相对好办,当地的官员大多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葡语。对付后者,就没那么顺利了。有一次,一个超市的工人拿着一张百元美钞来找使馆出纳,要求更换。出纳拉着我去见他。我刚开始自信满满地和他讲葡语,他摇摇头,我又改用自认为还算可以的英语和他说,他还是摇头。这下我可傻眼了。就在一筹莫展时候,正在建馆的四建公司翻译出来救急了。他原来是学英语的,来这里之后全靠自学,掌握了印尼语和德顿语,真让人佩服。翻译很快问清了究竟,原来是超市老板嫌我们给的是旧版的美钞,要求回来更换新版的。
难怪,我一来,馆里的同事就劝我,利用在这里几年时间,学学德顿语或印尼语吧!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