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繁荣和谐——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孙汉国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稳定繁荣和谐——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孙汉国

来源:东北网 时间:2010-05-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我国56个民族,我市就有32个。撤地建市这10年,我市民族繁荣发展,宗教稳定和谐,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孙汉国欣慰地说。

   我市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各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人口1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我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种宗教,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26处,宗教教职人员472人,宗教信徒约19万人。

   孙汉国介绍,在政治方面,我市率先在全省把民族工作纳入到了市委考核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民族事业补助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落实了少数民族考生初中升高中考试中的照顾政策;完善了民委委员制度、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制度、对口支援制度、信访制度等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了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维护了回族等具有清真饮食习俗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10年来,全市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解决穆斯林群众房产、墓地、饮食等20多个生产生活难题。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增加投入、解决难题、实施对口支援、争取民族发展资金,努力改善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谈起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孙汉国滔滔不绝。

   10年间,全市共对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340万元,扶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16个。全市各民族乡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已形成“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的绿色大米、绥胜满族镇的菇娘和红旗满族乡的晚西瓜,望奎县厢白满族乡的芸豆和灵山满族乡的“黄麻子”土豆,成为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寒地黑土品牌。到2009年,少数民族地区粮食作物面积71万亩,产量达5.3亿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1倍和4倍多,全市民族乡村肉牛饲养量4.5万头,生猪存栏23.7万头,羊4.3万只,分别比2000年增长1.1倍、0.9倍和1.3倍,全市民族乡村经济总收入为9.7亿元,比2000年增长48%。市委二届十一次常委会将全市67个少数民族村全部纳入到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范围,优先投入、重点建设、促进发展。打造了北林区太平川镇北星朝鲜族村和庆安县勤劳镇曙光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一些民族乡村的发展步入我市先进行列。

   2007年,全市民族乡村共完成通乡通村公路1672公里,村内道路89公里修建了白色路面,有409公里修建成沙石路面。

  到2008年67个民族村已全部实现通电、通邮、通路、通电话,有26个村吃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6%,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9%。到2009年全市民族乡(镇)卫生院(所)17处,村个体卫生所162家,医护人员478名,比10前年分别增长了3.25倍、8倍和4.43倍。全市民族乡村9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网络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各级政府先后为民族教育投资1000多万元,维修和新建校舍7.9万平方米,校舍砖瓦化率100%,全市民族乡镇中学及部门小学均已配备微机室、图书室及远程教育设备。教师队伍中大专学历以上教师已由2000年的330名,提高到2009年的714名。民族学校通过“普九”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升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

  “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值得称赞。去年市科技文化馆开馆,展出了民俗展品300多件,照片200多张。”孙汉国介绍说,我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族的珍珠球,朝鲜族的秋千、跳板、摔跤等项目多次参加比赛,荣获国家、省、市各种奖项71项。设立民族乡村文化馆、站47处,开展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培养挖掘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创作文化精品,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抢救、挖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我市的满族剪纸艺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伦市满族剪纸艺人傅作仁被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11月,望奎县满族风情园开园,成为民族教育的基地。

  “少数民族参政议政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孙汉国说,“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配备领导班子、招录公务员时,都为少数民族干部划定比例,适当放宽条件。”23名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到副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到2009年,全市有少数民族干部2314人,占干部总数的2.1%。其中副县处级以上干部52人,占民族干部总数2.2%,科级干部317人,占民族干部总数的13.7% 。

  谈及我市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发展,孙汉国面露喜色。他说,撤地建市十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绥化宗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群众,宗教事务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全市126个宗教活动场所有26个被评为省级文明宗教活动场所,56个被评为市级和谐寺观教堂。十年来,全市宗教界共捐资助学2281人,救助贫困群众6141人,抗震救灾累计捐资达1500多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采访结束时,孙汉国郑重地拿出一本书递给记者说:“去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我们组织编纂了《绥化民族宗教60年》,用精神文化产品再现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荣誉代表过去,但是荣誉也说明成绩,2005年我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9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孙汉国爽朗的笑声中,我们感到的是:民族事务和谐、稳定和繁荣。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