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欢歌——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纪实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哈密欢歌——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纪实

来源:广东电视台 时间:2010-05-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次对广东援疆工作的深度报道
从哈密市到巴里坤县、伊吾县,从茫茫戈壁到辽阔草原
拍摄行程数千公里,最低气温零下三十摄氏度
见证援疆干部的生死情谊,感受天山牧民的生活变迁
《 哈密欢歌 —— 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纪实》
5月上旬连播三集 广东卫视隆重推出

第三集 记忆天山


制片人、总导演:马志丹
电视台本撰稿:马志丹
稿件组:宁群贤 郑耀豪 张权华
编导: 郑耀豪 张权华
摄像:郑耀豪 张楚鸿
广东卫视5月8日晚23:05分首播

【画面】车行镜头,艰难险阻,四道沟水库。
哈密的冬天,时间很长。从每年的十月下第一场雪开始,一直要到来年的五月冰雪才能消融。
四道沟水库在2009年4月22日开工以来,工程进展一切都很顺利。
到了冬天,天寒风烈,冰雪冻住了施工进度。
每隔几周,项目组的卢丹和陈仁著都会从哈密市驱车八十公里赶往天山脚下,跟踪、指导四道沟水库的建设进度。
陈仁著:这里是属于山区,海拔2000米左右,冬天特别严寒。本身他们已经做了冬季施工的准备。你看,在南方见不到的,用炭火给石头和砂加温,才能够防止石头跟砂,因为天气寒冷结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009年底快过元旦了,项目组接到了山里发来的一个不好的消息,紧急赶往事发地。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风,将四道沟水库的施工棚和工人的生活设施全部刮跑了。陈仁著和卢丹这次是来检查损失情况的。
【同期声】
陈仁著:23号的那风怎么刮?有多厉害啊?
工人:晚上9点钟开始刮,刮到凌晨3点,一共刮了七个小时。
工人:那个风厉害啦,把这些房子,像那种。
陈仁著:这些房子都被刮跑了 是吧。把食堂从那边刮过来,刮了30米左右,把整个房子掀到这边来。这里共有6个人住在这里面。其他同志都到前面住了?
工人:都回家啦。
陈仁著:那天很危险啊。
工人:哎哟,太危险了。
【画面】四道沟水库
四道沟水库是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的首个援建项目,按计划在2010年10月竣工。
陈仁著:这个水库建成后,每年大概可以给地方财政增加3到4亿元的收入
【画面】茫茫戈壁滩
水,在茫茫戈壁滩上,说它是滚动的“珍珠”,一点也不会过誉。在哈密,水流淌到哪里,那里就铺满绿色、那里就粮食满仓、那里就充满欢声笑语、那里就能发财致富。
【画面】林少武在广汇指导工作。
同期声:一辆货车开过工地,镜头摇过来林少武和广汇的工程师谈工作。
林少武,主要分管的是伊吾县的经济贸易和招商引资,走工地,下矿山,援疆一年半,林少武一头扎了进去。

【画面】广汇工地,戈壁空镜。
伊吾县已发现的矿种有煤、铁、金、铜、毛矾石等十几种,随着整个新疆新型工业化大战略的实施,将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重点的资源型工业,已经成为发展伊吾经济的一张王牌。
到伊吾县一年半以来,林少武的车在戈壁滩上,已经走了两万公里的路程了。
林少武在车里:这个路还好啊,还有一些基本的路基,我们以前跑的路,全部都是一望无边的戈壁滩上跑,几百公里范围内你都看不到人的,你每次出来至少要两部吉普车,相互支持嘛,如果有一部车坏了,这里打电话也打不到,没有通讯啊,你车坏了没人来救你啊。
【画面】林少武到矿山。
林少武:我们现在眼前看到的是一层薄薄的覆盖土,覆盖土下面就是有16米厚的煤层,这些煤的质量很好,有五千多的达卡,主要它适合煤化工的生产,挥发性比较大,所以我们在生产二甲醚、甲荃、LNG这些产品的时候非常适合。
【画面】林少武和矿山负责人
来伊吾县之前,林少武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露天煤矿,到这里之后,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连工作的方式都要彻底改变。
林少武:跟大城市有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很多都要到现场去办公的,因为作为矿山,它企业发生的问题,碰到的困难啊,你不能说坐在办公室啊,人家跑了几百里路到你办公室去给你汇报工作,你在那里拍板,那不行的。这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啊,看这个优势资源能够尽快转为生产力,看到大企业大集团入住,我们这边的工作如火如荼,我觉得有一种很好的参与感、成就感。
【画面】红柳河岸边,一组冰河水的空镜。
【画面】肖医生收拾好医药箱往外面走,上车,车开着乡村公路上。
肖湘明,来自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的主任医师,担任伊吾县卫生局副局长和县医院副院长。
副院长克然木说肖院长
肖湘明:药吃完了没有?
这已经是第五次来给这个老大娘看病了,这个送给你啊,送给你。她这个牧民生活也是比较艰苦。她原来血压是很高的,收缩压是两百二,舒张压是一百一,血压很高,已经有出现心啊、脑啊的这些损害了,这次测试是140和80,基本上是正常了。
牧民的居住地比较分散,卫生保健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刚来的时候主要是按照大城市的那种理念,坐在医院里看病,他们就不是很主动上医院看病,所以我感觉到我们应该主动到牧民家给他们看病。
【画面】牧民
由于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这里的群众都以肉食为主,而且口味喜咸,这样的饮食习惯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
同期声:你的血压真的很高啊,血压高多少了?260!260啊?
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精湛的医术和仁慈的胸怀,让伊吾的老百姓都记住了这个名字:肖湘明。
【暗转】
【画面】风沙里的羊群
伊吾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这里每年的无霜期最短只有80天,当地人笑称,在这里种一棵树的成本,就像养一个小孩一般高。
游耀波:在新疆种一棵树跟我们内地是完全不同,伊吾县的年降雨量是11.5毫米到30多毫米,但是它的蒸发量是每年三千多到五千多毫米,滴管来灌水,每一年一亩地的成本大概是一千多块,在我们这里每年四五月份,开春的时候,全县的干部,群众,都来这里种树,那场面啊,战天斗地,风风火火,非常敬佩他们的精神,我就发动我们东莞的一些热心人士,对他的植树造林活动进行支持,所以我们就有了这一片有生命力的一个东莞的生态绿化林。
  这是我们汕头市委市政府捐建的一个汕头农业科技园,这是其中的一个大棚,它不用生炉火的,不用加热,主要按照当地东至日照的最佳时间,来设计这个大棚的朝向,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同时这边的保暖,下面有很厚的土层,上面是稻梗做成的保暖层,加上晚上要覆盖被子,所以使这个大棚能长时间保持植物所需要的温度。
  你看,这是葫芦,种了一个月就这么大了。这个观光园全部建完之后,要300万的规模,三十个这样的大棚。我们汕头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资助了200万的资金。
【画面】援疆干部开会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援疆队多次开会寻找对策,多方筹集资金,为哈密一市两县解决实际问题。
危金峰:回去办事,回去做好联络,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
【画面】巴里坤 影视播控中心
  2009年,让徐科森感到兴奋的是,几个月没白跑腿没少磨嘴,从广东省政府、佛山市政府一共争取到300万元,加上哈密地委行署提供的150万元和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出的50万元,手上已经有500万元资金,巴里坤广播电视局影视播控中心的资金全部到位,终于可以如期开工了。
徐科森和赵进云:
巴里坤10万人目前只有2万人收看到有线电视,如果这个项目搞好了之后呢,收看有线电视会达到8万人。这样呢,大大就解决了这个,我们整个巴里坤县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画面】巴里坤冬季运动会场景。扛着旗子滑冰。
哈萨克孩子天生喜欢运动,巴里坤县每年都开运动会,但直到2009年,巴里坤县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运动场。一有空闲的时间,副县长赵进云就会到运动场活动活动筋骨,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湛江市委市政府为巴里坤捐建了这个运动场。
赵进云: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副县长
它建成之后呢,就一年可以满足七万人次的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很多小朋友可能他们过去连篮球都没有摸过,也不知道足球是什么样子,也不懂得打羽毛球,通过运动去增进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团结。
【画面】刘卫民走路,开会。
在巴里坤的援疆干部中,县教育副局长刘卫民恐怕是走路最多的一个;因为没有工作用车,每次到乡下学校去听课、评课,他只能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再步行到目的地。
刘卫民走遍了巴里坤的每所学校。他去过的学校,从教学方法到各项管理制度,都逐渐打上了“广东”烙印。
刘卫民:广东是2002年就开始新课程的改革,而在这里,2008年才开始。我们那里有一定的经验,有非常丰富案例,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理念带来了这里,使他们更快地认识到课程上的改革。
画面:刘卫民听课。
刘卫民坚信,培育当地人才 ,就如在天山脚下种树,根深叶茂,绿树成荫。
刘卫民:观念和理念的援疆,比建高楼大厦更具有冲击力。
【画面】哈密学校上课
哈密的孩子们好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上大学,有些还考上了国内名牌大学。从戈壁大漠走出来的孩子,见识了城市繁华不愿意返回家乡。毕业后,他们多数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画面】广工外景 字幕:广东工业大学
在广东工业大学的校园里,读计算机专业的王博正匆匆赶去上课,他中学的母校是哈密地区二中。在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的推动下,广东十所高校实施哈密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广东十所高校对毕业后愿意回哈密工作6年以上的哈密考生,准入门槛降低20分,共有75个名额。王博成为了其中一位幸运儿。
王博:广东工业大学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我觉得(回哈密)工作六年也是非常值得的。也是作为回报社会吧,如果没有这样机会,可能以后对我未来也是没办法想象的。
【画面】校园,上课。
包括王博在内75名来自哈密的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广东的大学生活。
新疆女同学:老师平常对我们都是很关心的,天冷了打个电话问我们说,穿好一点,吃好了没有?然后身边的朋友就是每天问我吃饭没有,肚子饿了没有什么的。他们都对我很关心,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很关心我。在这里我觉得生活得很开心,交了好多朋友,然后我们在这里一起玩,一起学习。
【画面】清真餐厅、厨房场景。
广东很多高校都开设清真餐厅,来自哈密的大学生随时都可以吃到家乡风味的饭菜。
唐宏武:如果每年,我们有一个60到80人,乃至100个哈密的学子能去广东读大学,毕业以后,他们都会回来,要为当地服务六年以上,才能够离开哈密,这样,事实上就给我们哈密储备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的一批,哈密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
  随着广东援疆的不断深入,以后将有更多的广东高校参与这项人才培养计划。
【画面】月亮高悬 巴里坤步行街 吉他声衬底
哈密援疆,无论是在哈密市、伊吾还是巴里坤,夜生活是没有的。工作队员每天从早上九点半上班,晚上七点半才下班。
【画面】徐科深弹吉他
徐科森:下了班吃完饭,天寒地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夜生活,一般看看电视。现在上不了网,手机也发不了信息。所以有时候找人下下棋,看看书,练练琴,但是这里太干了,吉他都坏了。
【画面】甘勇钊说儿子。
  这张照片是我儿子六个月大的时候照的,当时我也不在广东那边,说起这个儿子,真的是有点感慨万分。
由于爸爸长期不在身边,小家伙对爸爸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电脑视频上,还有电话的话筒里。
我今年9月份回去的时候,我媳妇带着我儿子说,这个是爸爸,我儿子当时有一个反应,他第一反应就跑跑跑,跑去那个电话旁边,拿起那个电话,爸爸,爸爸,爸爸,这样,哎呀我一看,真的是觉得自己有点惭愧,确实,因为自己没有在小孩的身边,所以他对爸爸的认识就是在电话里面叫爸爸。
【画面】甘勇钊和小孩玩。
【字幕】:2010年2月26日 佛山南海 甘勇钊家
援疆一年七个多月,甘勇钊的儿子也一岁七个多月了。
甘勇钊:肯定感觉有一点,作为父亲的话,有点缺位啊,自己心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不舒服或者内疚,但是每次回来看到儿子这样慢慢地长大,一步一步地长大,看起来也是很开心的。
甘太太:爸爸他不在的时候呢,小孩他很想爸爸的,他拿着电话就这样,爸爸……就是,在那里叫,然后玩到一些爸爸买的玩具,他也说,这是爸爸买的,爸爸爸爸这样子,就是,他很想他。
【画面】甘抱着儿子和老婆坐在一起。
甘:你先叫我啊。
儿子:爸爸。
甘勇钊:大声点!
儿子:爸爸!
甘:这个呢?
儿子:妈妈。
甘勇钊:啊,乖啦!
【画面】饭堂吃饭。
2009年年底总结大会,援疆工作队召集全体队员回到哈密市,领队危金峰破例给大家加了菜。
危金峰:在2010年元旦来临之际,我们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欢送陕晓明,孙建,陈勇志,付绍杰,王建,林春海,肖湘明等七位圆满完成任务,即将返粤的同志。
陕晓明:我亲爱的密友们,今天坐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有工作完成了的欣喜,有很快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的期待,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快要离别了的沉重。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一年半。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融入,我们在这里已经有了家的感觉,却突然就要离开了。那种不舍是从内心深处慢慢的弥散开来的……
画面:大伙喝酒欢歌。唱《送战友》
孙建:加一点,加一点。
歌词:踏征程,默默无语两行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画面】哈密日报开会,陕晓明翻阅报纸。
陕晓明:这次你是两个版是吧?
同事:这次,两个版。
陕晓明:做多一个版,看都看不到这个图片。
【字幕】:2010年1月6日
今天是陕晓明任职哈密日报社副社长的最后一天,上完今天的班,他就要回广东了。技术援疆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但每一个援疆干部都对哈密揣着难以割舍的、沉甸甸的爱。
陕晓明: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不可以自己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生命的厚度可以通过援疆这种方式得到非常有效的增强。
【画面】宿舍外景 雷锋学与同事们走路
雷锋学深深体会到天下广电一家人,无论是哈密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传媒集团,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雷锋学:从1998年就开始援疆了,我现在是第四任嘛,应当说这关系是相当地融洽。
【画面】 一组相关影像
十二年来,广东省先后无偿为哈密援建了广东路、天山南路、天山西路、南粤文化中心、回王府、骨科创伤中心、苏吉沟水库、四道沟水库、万亩优质草料基地、广东工业园区等200多个扶贫性、公益性重点援疆项目。
截止2010年3月底,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共争取广东省向哈密无偿援助的资金、物资达1.27亿元;促成两地企业鉴订合作项目15个,总投资额20.1亿元;
培训各类人才3126人次;选派732名各类人才赴广东学习深造;组织哈密68个考察团760人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扶贫帮困、助学648人,扶持资金169.7万元。
【画面】新闻报道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委托,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于2010年4月16日专程到新疆哈密,看望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干部。
胡泽君部长对全体援疆队员为哈密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衷心感谢哈密地委行署多年来对援疆队员的关心、教育、帮助、培养。从明年起广东对口支援地区转移到了新疆喀什,胡部长要求全体援疆队员要不辱使命站好最后一班岗。
冰河消融,胡杨喷绿,又一个春天来临。广东省第五批援疆工作队,47个兄弟姐妹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了三个年头,在哈密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回忆是那么的温暖。共同的使命,不同的感受,他们对生命生发了超常的理解,与哈密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点点滴滴,哈密人民记住了。
哈密街头市民采访:
“广东路也是,天山南路也是,还有环城路也是(他们修的)。”
“我感觉是不错,而且他们挺敬业的。”
“就是连山里的牧民都知道广东援疆好,广东干部好。”
“援疆干部到这里来,确实是带动了我们哈密的发展,我们哈密人不会忘记他们的。”
伊吾县县委书记黄建昆:特别是非常感谢这些援疆干部他们的家人,亲朋好友,对援疆干部的这种大力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关心,没有他们的厚爱,我们的援疆工作要取得这样的成果,也是非常难的。
  伊吾县县长艾尼瓦尔.阿不列孜:说心里话,我跟他们五位同志的关系,就跟我的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一样。
【画面】巴里坤县城 冰雕
像往常每年的冬天一样,巴里坤县政府门前都会展示冰雕。从2009年12月20日开始,完成的一组冰雕令人瞩目。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紧紧地靠在一起,在天山脚下长久地微笑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