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巴迪克 张弘摄.
国际在线消息:5月8日下午,作为文莱馆日的庆典活动之一,一场独具特色的文莱婚礼展示在世博园亚洲广场举行。华美的服饰和独特的马来族婚俗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文莱以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国民富庶的生活而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位于世博园B片区的文莱馆却显得十分朴素。虽外观不起眼,但当你走进文莱馆内,各种皇家礼器的展示和来自文莱皇家博物馆的藏品一定会让你感受到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气息。
本次世博会,文莱可以说主打本国文化牌,文莱著名的木雕艺人萨博利和巴迪克画家再纳尔先生每天上午都会在文莱馆中现场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总能吸引众多游客围观。很多游客提出想要购买他们的作品作为纪念。对此,两位已经两鬓斑白的老人只能一遍一遍遗憾的向游客解释,由于所有的工艺品都是他们现场纯手工制作,无法满足众多游客的购买需求,所以现阶段这些工艺品是不出售的。但是两位老人每天都在加紧制作,等过一段时间积攒的完成品达到一定量,各位游客就可以把这些全世界独此一份手工艺品带回家了。
如果说手工艺品能够用钱买得到的话,制作手工艺品的手艺却是无价的。萨博利先生退休前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研究文莱的传统木雕技艺。在传承木雕艺术的同时,萨博利还把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保护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在表演现场,他拿起一把木刻小短剑介绍说:“这种格里斯以前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的勇士们使用的武器。我担心如果不以其他的形式把它保存下来的话它就失传了,年轻一代不知道什么是格里斯。我就尝试用木材来制作格里斯,使它变的得不那么危险且易于保存。当有人看到我的木雕问这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可以告诉他,这是格里斯,在古代是勇士们使用的武器。这样它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
和萨博利先生一样,巴迪克画家再纳尔先生也在以自己的形式为传承和发扬巴迪克艺术而努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巴迪克这种使用在东南亚很多国家传统服饰中的手工蜡染布也进入了机器化大生产时代。而一名熟练的巴迪克画家画完一幅装饰用的巴迪克布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当一些巴迪克画家认为手绘巴迪克必然因为科技的进步而遭淘汰的时候,再纳尔先生却认为传统手工艺人应该对科技的进步抱积极的态度,并且利用科技的进步使巴迪克艺术进一步发扬广大。坐在显示着精美的巴迪克图案的电脑显示屏前,再纳尔先生说:“我们应该接受现代科技,好好利用它,用科技的手段促进巴迪克艺术进一步发展。我在这里实践的就是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现在用电脑来做巴迪克的图案设计,所以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然后再进行工业化生产。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在文莱劳动力是稀缺资源,熟练掌握巴迪克手绘技术的人就更少了。”
再纳尔先生说,很多到东南亚旅游的游客都非常喜欢巴迪克,工业化的生产可以使原来产量不高的巴迪克布得以大规模生产,并且还可以向周边国家包括中国出口。这将使发源于东南亚地区的巴迪克艺术真正走向世界。
除了传统手工艺的展示,文莱人也把他们的清真饮食文化带到了中国。文莱皇家餐饮公司餐饮总监阿都拉尼先生认为,清真食品并不是只适合穆斯林,其他人也应该尝试一下。因为穆斯林对于食材的选择和加工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所以清真食品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食品。阿都拉尼先生介绍说:“我们从文莱带来的特色美食包括文莱椰浆饭、传统草药咖啡、情人面包、当然还少不了拉茶。其中最受游客欢迎的是椰浆饭。我们真的没想到上海的游客这么喜欢我们的椰浆饭。不只是穆斯林,很多其他游客都来问我们什么是椰浆饭。我们作为食品的提供方感到非常感动。我们也希望将来能在上海开设专门提供文莱美食的餐馆。”
如果文莱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还不足以吸引您的话,那么文莱人的热情一定会让你无法拒绝。来文莱馆参观的游客只要填写简单的问卷,就有可能赢取文莱皇家航空公司提供的赴文莱旅游的机会。文莱馆馆长罗再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大家发出的诚挚的邀请:“我叫罗再米,是文莱馆的馆长。欢迎上海和中国的游客到我们文莱馆参观。来这里一定能让您拥有和在其他馆不一样的体验。这里有文莱的美食,文莱的传统,还会告诉你文莱有什么、怎样去文莱。”
婚俗表演张弘摄.
木雕张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