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11日高开低走,上证综指收于2647.57点,下跌51.18点,跌幅为1.9%,创下此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市场人士称,股市受压的重要因素是当前宏观经济格局,即通胀压力上行、经济增速下行。这往往意味着股市投资机会的相对匮乏。从4月经济数据以及近期持续加码的房地产调控来看,A股市场短期即便出现技术反弹,中期维持弱势的概率仍然很大。
通胀预期强化
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0%,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跳升,说明通胀压力有所增加。实际上,根据目前情况,通胀预期在未来几个月有持续提升的压力。
从翘尾因素看,至少到今年10月份,CPI数据都将受到负翘尾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CPI同比增速仅因为统计原因就将在二三季度存在较大上行压力。从CPI构成看,食品价格在CPI中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权重,而今年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无疑会加剧短期价格上行的压力。此外,由于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美联储短期仍未就加息作出表态,这就压缩了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因此目前加息的空间较小,这意味着实际负利率仍将存在,负利率的存在会加剧通胀预期。
股市维持弱势格局
与通胀预期上行相对应的是,短期宏观经济出现降温迹象。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0%,增速较3月的18.10%出现小幅下降。
再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1-4月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6.10%,增速较1-3月份的26.40%出现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将陆续出台,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急剧萎缩,房地产投资增速未来逐渐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这意味着投资增速的下降也许刚刚开始。
从出口情况看,4月出口金额为1199.21亿美元,较3月份小幅提升,但出口潜在的下降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并未完全消散,相关成员国短期经济形势前景不明,这会显著影响中国对欧出口的前景,而欧洲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另一方面,美国二季度很可能迎来补库存高峰,此后经济将出现短期自然回落,这将给中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消费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但对中国经济增长而言,消费的拉动作用太小,很难成为决定性的支撑力量。
在通胀压力上行的背景下,经济反而出现了短期减速的迹象。经验表明,这种宏观格局不利于股市投资。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本周二市场高开低走的态势看,A股中期弱势格局已经形成,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