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南旅游的桥头堡,三亚市提出:争当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和先遣队,实施“砖瓦工程”,建设国际旅游城。
这引起三亚业界的广泛关注。三亚高尔夫球会总经理陈亚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的看法与建议,希望有助于三亚的“排头兵”责任。
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海南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约42.5%。有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终年气候宜人,各种资源极为丰富优质。
陈亚雄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保护岛内的生态与环境平衡。因为旅游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浪费和污染,甚至是毁灭性损耗。“一旦富饶的海南岛被过度商业化开发,这里的丰富资源也就不在了。”
“三亚可以建起高楼大厦,让城市变得昼夜通明,但恐怕到时不仅难以给外来游客带来愉悦的度假旅游氛围,也将破坏其原有的原住文化与文明,打破其生态与社会平衡。”陈亚雄说,应从历史性、文化性、整体性、和谐性等多个角度挖掘三亚的资源,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全国人民愉悦难忘的休闲度假、涤荡心灵的胜地。
特别凸显文化的灵性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只有文化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会增加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深厚底蕴。一个城市,博得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或赞誉,需要具有独特的气质。这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的沉淀。
三亚古称崖州,历代都在三亚市崖城镇设立州郡治所,大批流放到此的所谓“罪臣”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崖城已成为海南唯一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城。
陈亚雄说,从远古的天涯文化、海洋文化、流放文化、黎苗文化、凤凰文化、情爱文化、福寿文化,到现代的滨海文化、欢乐文化、时尚文化、沙滩文化、婚庆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大爱包容,使得大陆与海洋、中原与南疆、历史与时尚、田园与城市、原住民与移民这些看似对弈的文化载体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相结合。多种文化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积淀成三亚厚重的文化大观。
塑造四要素增加核心吸引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要给人们提供一种愉悦的感觉,除了要在发展定位上“对症下药”,在软硬件条件方面,也有不少功课要做。陈亚雄认为的核心吸引力四要素就是:国际、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新门票经济。
国际。从国际经验来看,旅游国际化包括两层含义:城市国际化和现代服务业国际化。陈亚雄认为,三亚要建国际旅游城,需要在城市国际化和现代服务业国际化等方面做出必要变革,以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层次、高标准的旅游服务需求。
热带滨海。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省份,对国际旅游者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强。陈亚雄认为,这些有利条件,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应紧紧抓住的,三亚提出当“排头兵”,更应率先起到表率的作用。
度假旅游。陈亚雄认为,在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之后,出现了更具文化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主题旅游和度假旅游。开发高尔夫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生态旅游、邮轮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产品,更加能吸引国际高端游客。
新“门票经济”。陈亚雄认为三亚发展度假旅游,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旧模式。游客到三亚,必将产生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基本费用,以及游艇、潜水、高尔夫等其他高附加值旅游消费内容。这种消费结构,应成为海南发展度假旅游的新门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