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认识道格·库普(DougCopp),但你很可能知道“生命三角”理论———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按照理论创始人道格·库普的说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他还说,用传统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紧抓桌腿”,则会导致98%的死亡率。
近年来,“生命三角”理论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国内许多媒体引用并推荐它。中央电视台曾派记者赴美国采访道格,制作了一期节目在“科技博览”栏目播放。很多人相信,如果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之前就推广这种方法,数以千计的人本不应离我们而去;很多人相信,在日益动荡的地壳上,这一技巧能让我们平安地躲过天灾。
道格使一切令人信服:他自称是美国国际救援队首席救援员,曾在896座大楼废墟间攀爬,救出12万条人命;他在网站上发布大量图片,显示自己到过的废墟:秘鲁金矿坍塌、土耳其地震、希腊地震、日本火车站倒塌……还有“9·11”那天的世贸大厦。
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生命三角”面临着极大的质疑。美国红十字会、地质调查局公开反对这一理论,与道格有合作关系的台湾民间搜救队也不认同;甚至有媒体爆料,道格奔赴灾难现场只是作秀,他把脸涂黑,钻到世贸大厦的废墟里声称在实施救援,其实他未能获得当局的救援许可。
记者查阅诸多资料后,向当事各方发去采访函,得到的答复显示,道格及其理论面临极为有力的质疑;国内的一些宣传,有可能让这种疑点重重的理论散布更广。
生命三角
道格的故事,要从1985年说起。
根据道格自己的陈述,那年9月,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发生一场大地震,身为“爆破专家”的他立马买了张机票赶到那里,指导救援者的搜救行动———重点关注大型物体周边的三角空间。随后,道格召集几个志愿者成立民间组织“美国国际救援队”;再后来,会员发展到4万之众,义务奔赴世界各地的灾难现场协助救援。
也就在那一年,道格形成了“生命三角”理论———当建筑物倒塌时,屋顶会落在物体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道格和他的团队在世界各地展开培训,宣传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