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富士康员工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南门刷卡进入厂区。据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证实,当日清晨富士康一名员工坠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第10个坠楼的员工,这些坠楼者8死2伤。陈晔华摄
央视调查透视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原因: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企业残酷生存法则,社会文化配套的缺失,种种现实的矛盾在这家最典型代工企业里滋生集聚,直至引发了一场核聚变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5月21日凌晨,富士康又一位员工跳楼身亡,而在他之前已经有9个人跳楼,造成7死2伤。一位企业员工跳楼,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是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富士康却接连发生了十连跳,这背后会不会存在什么联系和共同点,不免让外界对这家企业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偏偏这家公司如此频繁出现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里面研究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不同的人面对问题,会采取不同的做法。有的人心理素质坚强些,就会处理得比较到位,而有些人心理脆弱,就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但是这些年轻的生命就定格在了花季青春,却是让人感到痛心。面对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作为当事方的富士康集团,究竟应该负起怎样的责任呢?能不能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
镜头一:
24岁快乐男生梦断富士康
2010年5月6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24岁的卢新,2009年8月进入富士康工作,每月底薪2000元。这个喜欢音乐、曾经参加过湖南快乐男声比赛的男孩,梦想是能当一位歌手。
在厂区外卢新租住的宿舍里,记者发现了几张工资单:2009年12月,2781元;2010年1月2240元;2010年3月3541元。卢新的基本工资2000元,加上加班费,每月会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在他入职的8个月里,他一共向家里寄过13000元。“我记得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他好像就发了1800元还是1900元,他寄了1500元回去,我感觉到很了不起。”工友说。
在卢新生前的博客里,他留下这样一段话:“为了钱来到公司,可阴差阳错,没进研发,来到制造,钱还算多,但是在浪费生命。真的很后悔,现在我的人生第一步就走错啦,很迷茫。”
镜头二:
每天仍有数千人涌向富士康
在富士康公司设置的新员工常年招募点,从早上6时开始,这里就聚集了上千人,尽管5个月内连续发生9起跳楼事件,但是并没有阻止这些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
这些应聘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数在朋友的介绍之下来到这里应聘,而他们应聘的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是一份刚刚满足深圳市最低工资900元的普通工作。应聘者说:“包吃包住,又有劳动法作保障,会选择加班。农村人,在家里都是干农活的,12个小时没有问题。”
招募点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每天可以招募两三千人,最多的时候达到过上万人。在富士康,80后90后的打工者已经超过85%。富士康龙华园区资深副理万红飞称,现在流动性比较高,尤其是基层员工,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2005年每个月只有2%~3%的流失量,而现在增加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