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传媒沙龙CMMB业务应用与产业模式创新探讨
文|《中国传媒科技》杂志记者宋迪
编者按:
伴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进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文化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各种新终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迅速崛起和逐步壮大。各种运营模式和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又称手持电视或CMMB),这对推动整个手持电视(CMMB)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中广传播集团总经理孙朝晖所讲:"CMMB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CMMB要建设运营覆盖全国的,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而CMMB根本性目的就是致力于为亿万中国人提供随时随地移动多媒体电视服务,这是我们CMMB在未来发展的总体愿景。"
2010年5月11日下午,来自中广传播集团、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产、学、研三方代表聚首由中广传播集团主办的《中国传媒科技》杂志"透视CMMB产业发展的全路径"第九期传媒沙龙活动,共同就CMMB市场定位、内容建设、赢利模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议由《中国传媒科技》主编韩志国主持。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董年初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戴志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
中广传播集团产品部总经理史杰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宽带网络研究室主任曹三省
沙龙现场
技术决定发展合作实现共赢
议题一:手持电视(CMMB)的技术和终端特点决定了其怎样的发展道路?为支持手持电视(CMMB)的产业化、商业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内容产品要实现有竞争力的商业化,最需要注重的是哪方面工作?中广传播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中又应该注重些什么?如何做到合作共赢?
中广传播集团产品部总经理史杰: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一项技术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面向各种拥有电子显示屏的移动终端,使其能够观看到电视内容,成为一台"电视机"。CMMB终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移动通讯终端(如手机)绑定在一起的终端(俗称手机电视);一类是与非移动通讯终端(如MP4)绑定在一起的终端(俗称手持电视)。
中广传播集团作为广电总局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工作。中广传播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在每一个省设立了子公司,每一个市设立分公司。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在奥运之前就在全国37个城市开通了信号,各方反应良好。2008年10月,总局正式决定开始商用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并于2008年底中广传播集团的前身中广移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运营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2009年,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迎来了飞速发展。一年间,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个城市新覆盖了CMMB信号。迄今为止,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已经覆盖了全国312个地级城市。下一步,我们还会一方面把信号覆盖向县级市迈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重点城市的信号深度覆盖。
2010年3月22日,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于5月1日正式商用手机电视。这标志着在无线移动领域的三网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协议中商定今年目标新增手机电视用户1000万,三年目标新增用户5000万。而非通信类终端的手持电视用户5年内更是有望超过1亿。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可谓是双赢,中广传播在获得广大用户资源的同时,手机电视也会极大的帮助中国移动盘活其移动阅读基地等增值功能,实现二次开发与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戴志强:
CMMB独特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未来势不可挡的气势并极大的振奋了整个广电行业。现在看来,有线领域的三网融合很难破冰。但在无线领域,由于CMMB独特的技术特点,掌握了很强的话语权,有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的资本与切入点。其广播的特性决定了其可以低成本、快速、大规模的传输信息,这是通信和互联网所不具备的。而这种特点也正是国家与消费者都需要的。
CMMB独特的技术特点也就决定了自己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尤其是现在CMMB产业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分析,要做CMMB力所能及的事情。与移动的通信与互联网相比,CMMB所面向的市场是有所不同的,这也是CMMB能与中国移动乃至其它通信商合作的原因与基础。
CMMB便携终端决定了其屏幕不会太大,而一般人们也不会总盯着一块小屏幕长时间观看。CMMB终端这一关键属性,也与其技术特点一起,决定了CMMB独特的商业模式。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董年初: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广播方式还是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例子可以借鉴。当然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外国搞不好并不意味着中国搞不好。CMMB产业还没有特别好的赢利模式,这一点是像中广传播这样的实践者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都很困惑的地方,所以更需要各方进行交流与探索。
中广传播应当把可以管理的用户量做上去。现在可以管理的用户量太少,问题的关键在于CMMB还没有架构一个完整的用户管理系统和收费体系。无论是捆绑在终端一起销售这个很好的策略,还是单独收一块钱甚至不收钱,从良性CMMB产业的角度来讲,都一定要架构一个完整的用户管理系统和收费体系,否则将来无论是要调整收费或者开展相关新的业务将十分困难。
所以CMMB既要把用户管理系统做起来,又要把用户量迅速扩大。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就达到了这个目的。从终端销售来说,消费者购买一两千元的手机增加了CMMB的几十元钱不算什么,这种捆绑销售甚至是"送"的模式一定要坚持下去。在迅速扩大用户量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用户管理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
从2005年开始,我就作为CMMB工作组的成员就参与到了CMMB业务规划中。CMMB整体发展还是很艰辛的。据我所知,中广传播前身中广移动接手CMMB时,也就是一个实验品。在几个城市有一些模型,就交给公司运营。背后的内容、网络等整体的建设投入巨大,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扩大与用户的接触,比如与TD的捆绑,就是关键的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
我对于CMMB未来的发展是抱着谨慎的乐观态度。乐观的基本理由是因为中国13亿的人口,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谨慎是应为现在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讲手机电视还找不到十分成功的例子。无论是最早商用手机电视的日本还是普及率最高的韩国,都没有解决好赢利模式的问题。
根据我粗略的一个定量分析,一种新媒体产业从创立到盈利,一般需要8年时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与建设。所以针对手机(持)电视这一需求弹性很大的特点,我建议可以以时效性很强的如体育赛事直播、娱乐节目等内容业务起步。这样也是迎合了新媒体娱乐化的一个大趋势,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做手机(持)电视内容以及更多的资金与广告。
谈到CMMB的竞争对手,我相信流媒体手机视频(电视)以后也会发展起来的。移动运营商如果把流量费降低或捆绑销售,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但这两个体系应该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技术上各有利弊,谁也不会吃掉谁。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宽带网络研究室主任曹三省:
我们从以用户潜在的需求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在做了详尽的用户需求分析后,实现了不同用户的需求,CMMB终端也必然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再站在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角度,真正为国家信息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一些事情,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使用的功能与服务,那也正是CMMB与中广传播的使命与职责。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