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宁夏频道5月25日专电(记者马俊、耿欣)“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满闻‘花儿’断续长。”明代高弘的诗句描绘出中国西北地区乡村演唱“花儿”的情形。如今,“花儿”还是不是那样红?“花儿”的传承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记者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社火文艺演出协会见到了被当地人誉为“‘花儿’活化石”的王德贤。
“花儿”是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流传最广的民歌形式,被称为“西北之魂”。2009年,“花儿”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老汉七十三,五十八岁的把家搬,从甘肃来到了本地到银川,现住贺兰在金山。”曲调高亢悠扬、畅通连贯,声音从容不迫、悠然自如。这是王德贤古稀之年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轻松小调《卖西瓜》。
王德贤原籍甘肃临夏,8岁起学唱“花儿”,一唱就是65年。王德贤会三四十种“花儿”曲令,几百首“花儿”唱词,在甘肃、宁夏多次获得省、州级“花儿”比赛一等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自编自唱的“花儿”到底有多少首,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王德贤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老家很封建,只能在山野唱‘花儿’。出去参加比赛,我只敢说在西宁打工,不敢说唱‘花儿’,在全省‘花儿’比赛得了一等奖也不敢告诉别人。”
2008年,王德贤被列为银川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王德贤与四个女儿比邻而居,四世同堂,经常跟着社火文艺演出协会到周边地区公演,最常唱的就是他自己写的新歌《看看咱们的新宁夏》。在贺兰县,王德贤被邻近的乡亲们称为“‘花儿’老汉”,经常来听王德贤唱“花儿”的人都说他的歌声越来越年轻了,70多岁的老汉唱出来的是40多岁的声音。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刀刀拿来头割哈,不死了还这个唱法”说的是唱“花儿”的人由不得自己。王德贤没有老师,也没有徒弟,“花儿”面临失传的威胁。
贺兰县文化馆馆长张淑萍说:“‘花儿’是靠老艺人一代代传承,他们不在了,遗产也就消失了。现在先让王德贤的儿子学习继承,再找更多的人向老人拜师学习。”(完)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