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栲栳走上舞台回归民间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俗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银川栲栳走上舞台回归民间

来源: 时间:2010-06-0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文化馆,一群身穿鲜艳民间服饰的姑娘手握曲棍扭起大秧歌。这可不是一般的秧歌,她们是在用舞蹈的形式原汁原味地表现栲栳这项传承了几百年的竞技运动,她们的演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知道了什么是栲栳。

    栲栳,又称“扫老龙”“攻老龙”,原本是起源于明朝的宫廷游戏,经过几百年传承,在银川贺兰农村,尤其是回族聚居区一度非常盛行,是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游戏,2008年被列为银川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贺兰县栲栳舞蹈团的艺术加工,栲栳正尝试着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民间,在这个“非遗”舞蹈团里,68岁的史凤英是秧歌队里年龄最大的演员,她说,小时候经常见大人们在农闲时“扫老龙”,自己和小伙伴们也经常一起玩。年龄最小的演员潘沛只有21岁,她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栲栳,是参加舞蹈排练后才第一次从影像资料中看到这项古老的运动。

    舞蹈栲栳的创作者、贺兰县文化馆馆长张淑萍说:“通过舞蹈表现栲栳这项运动,特别是用老中青三代人来表演,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

    为了增强栲栳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张淑萍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是前一天刚排好的节目,晚上回去一琢磨,第二天改了动作重来,而且不管动作幅度多大,所有演员的每个细节必须到位。

    可别小瞧这个县级的栲栳舞蹈团,她们的节目《栲栳》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这在宁夏还是第一次。(完)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