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是那股牛肉面的清香。5月25日,从兰州市商务局传来好消息,备受关注的兰州牛肉拉面注册商标一事历经3年终于尘埃落定,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已经正式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一个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标识将成为正宗兰州牛肉拉面的“金字招牌”。
一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兰州牛肉拉面,曾凝结了无数先辈们的心血,用百年时间呕心沥血打造成了今日的品牌。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才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种迟来的惊喜,背后透出兰州人对那碗面的厚爱和期望,但也有些淡淡的失望。现在,兰州牛肉拉面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放手去抢市场了。这也是兰州牛肉拉面的一次转型,也是能否覆盖全国牛肉拉面体系的一次机遇。
回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不是新疆苏氏牛肉面在08年的奥运会上抢了兰州牛肉拉面的风头,并刺痛其神经,还会有人跑前跑后为兰州牛肉拉面注册商标而奔波吗?可以说,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曾摆在兰州牛肉面前,但就在兰州牛肉拉面界“掌门”们你推我让的“谦虚”中,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即新疆苏氏牛肉面,像一匹黑马一样毫不客气的杀入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的名单中。这是兰州牛肉拉面之痛,也是兰州人民之痛。
市场就如同战场,容不得装谦谦君子,更容不得耍风度,稍不留神,就会与机遇之神擦肩而过,而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后起之秀”新疆苏氏牛肉面,能抢去兰州牛肉拉面胜券在握的机会,不仅再次见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真理,也将兰州牛肉拉面发展中所存在的弊端暴露无遗。
兰州牛肉拉面虽然“门派”众多,有马六甲牛肉面、马有布牛肉面、马三十六牛肉面、马五哥牛肉面、穆斯林高汤牛肉面、老西门优质牛肉面、华夏老街清真牛肉面等,但能脱颖而出当“牛肉面掌门”的却寥寥无几。不是他们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没有这个胆识和气度,相互之间缺乏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在固步自封中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那几个配方。这就间接的导致,兰州牛肉拉面虽然有“百家之长”,但是没有能集“百家之长”的牛肉面企业诞生。
缺乏领头羊的一个行业,不会形成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即使有点小成就,有点小名气,也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小打小闹一番,成不了大气候。也如同一盘散沙,虽然每个沙粒很坚固,但是它没有凝聚力,兰州牛肉拉面市场正缺乏这种可贵的东西。而且,兰州牛肉拉面的发展也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让兰州的各家牛肉面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这是产生增值的一种最好方法,而不要把眼睛一直盯在经济增长点上;其次,要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把兰州牛肉拉面从“深闺”中拉出来,让其从一个“小家碧玉”蜕变成一个“大家闺秀”;最后,要建立一条产业链,树立连锁经营模式。在软件上,对员工的技能、素质文化、服务态度等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在硬件上,对汤、料、牛肉等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这样可以在质上占取先机。
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也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灵魂,更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中,有着自己深厚企业文化的为数不多。雇几个厨师,租一间房子,买些原料,想做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又有特色的牛肉面,并不难!但是,想把它当成一种品牌去推广,很难!因为,没有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拿什么去宣传?可以说,兰州牛肉拉面的发展任重道远,想要建成集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一体的覆盖全国的牛肉拉面产业体系,以及打造成兰州现代服务业的一个亮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下很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