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天、1.3亿人流量、6000家特许商店,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一块“大蛋糕”。浙江作为上海的近邻,是上海世博申博、筹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获利者、受益者。一个月的世博,让杭州本土初尝了“请进来”的好处,那么一个“走出去”的杭州呢?那些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杭州企业、杭州人,又在这场盛宴中撑开了多大的眼界?
满世博寻找商机的杭州企业——
突然觉得
“世界的大门就此敞开”
6月6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内有一场“低碳经济论坛”,与会的除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亚太城市研究会,日内瓦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组织等国际性“大牌”的身影之外,杭州的一家民营企业——浙江醒澜新能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在受邀之列,并做了主题发言。
“醒澜”是家新公司,核心技术是个很专业的能源利用项目,说简单了,就是运用磁能和气动能代替能源发电。论前景,这项技术在工业用电、交通电动汽车、农用机电领域都能运用,可以建成磁能发电厂,提供市政民用电,还能提供给飞机续航保障。
正是因为这种近乎于“无碳”的技术,使得“醒澜”被受邀参加联合国的这场“低碳”的论坛。尽管目前技术处于申请国家和世界专利的阶段,但是立足世博会这个平台,我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企业已经拥有世界领先的无碳技术,并且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但是,世博平台的力量还是出乎“醒澜”公司的意料,论坛上的一场简单报告之后,联合国、亚太组织以及国内很多企业都纷纷表达了进一步洽谈合作的强烈愿望。所以,论坛结束才两天,“醒澜”突然觉得有做不完的业务等在前方,世界的大门就此敞开。
站在世博舞台上的杭州艺术家——
从“宜居”到“雅居”
一道杭州的世博题
城市生命馆、浙江馆、杭州五水共导馆、宁波滕头馆、城市未来馆5个展馆、中国馆的“中国红”设计和贵宾厅的室内设计、沿江大道旁的雕塑、还有世博会的标志……这些都是引来了无数掌声和赞叹的设计,如果让我告诉你,这些都出自杭州艺术家的手笔,那你是否会为之侧目?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告诉记者,中国美院是承接世博会项目最多的学术单位了。“我们之所以能在众多国际顶级设计团队中抢到项目,因为我们十年前就开始关注世博会了,而且一直在考虑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其实是‘思’博会,是我们人类要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子的。”
在宋建明看来,虽然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居住问题也都是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怎么样让城市不是病态的发展,这是世博会提出来的问题。“拿我们杭州来说,现在的杭州是宜居城市,问题是,什么时候杭州才能成为‘雅居’城市。宜居只是住得比较舒服而以,雅居就要过得很优雅,每个人骑自行车就能上班,不论住在哪都有住在西湖边的感觉。如何成为‘雅居’城市,才是对杭州的城市规划者在世博会后要去考虑的。”(肖菁 张彧本 潘越飞 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