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考美林 (John Kormeling)生于1951年,荷兰馆“快乐街”建筑师。
总代表魏伟励介绍荷兰馆的时候,脸上带着许多神秘。他将“快乐街”的模型揭开的时候。许多记者好奇地打听:“那些小屋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啊? ”
魏伟励两手一摊:“我今天不能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都会看到。”他短促地介绍了展馆,就走了,连那个模型也抱在怀里带走啦。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再一次见到这个模型,已经在小白楼里。叫它“白楼”,是因为墙面贴满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白色小片瓷砖。这是世博园区内,一栋没有被拆迁的旧建筑,临时用来做C片区建筑工地的办公楼。
设计师考美林和项目经理勃劳克都是那样高大的荷兰汉子,大声说话,爽朗大笑,声音立刻就充盈着空间,四楼的这间屋子就显得局促了一些。栗色的头发,脸庞被上海夏天的太阳晒得通红,考美林是一个会干活的设计师。他一进门,就伸出他有力的手,紧紧握住你。他穿着粗布格子衬衫,蓝色的工装裤上面有着油污,脚上是建筑工人都穿的大头皮鞋。
考美林一面鼓着腮帮子在嘴里弄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一面模仿着工人干活的样子。开电锯,烧电焊,他能干很多活呢。他还从裤子的后面裤袋抽出一根红蓝铅笔,向我们晃一晃,啊,他甚至还是一个正宗的木匠。他哈哈大笑起来。考美林搬过模型,他比馆长“大方”。他非常愿意让每一个人知道他如何设计了这个“宝贝”。
“请不要以为这个设计是异想天开,说来其实很普通。”考美林说,“我知道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就想,美好的生活需要有人的,许许多多的人都生活在一条街上。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就是快乐。光有一条光溜溜的马路还快乐不起来,因此边上才会有许多小屋子。” “完了? ”
考美林的眉毛动了动,似乎要说,这不就解释了吗?难道设计要从更深奥的道理出发吗?他粗大的指头点着一间一间小屋,嘴里嘟哝着:“农舍、牛圈、车厢、工厂、剧院、展示厅、大谷仓、民居、商店,一共28间屋子。 ”
每个房间形成一个卫星馆,就是一个个的展厅。鱼贯而行的参观者可以通过窗子,看到里面的展品……这条有着优美弧线的红色马路是想象中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在这同一条街上进行。荷兰人民在空间,能源,水利用方面的创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让参观者了解了。很像是“西洋镜”,一个世纪之前上海市民的某种娱乐?
他摇摇头,说:“原先,我想让观众直接进入这些屋子,后来他们说,大量观众走进走出,会造成拥堵,这就想出了现在这个办法,把门关了起来,让大家往窗户里面看。原先的那个设计,只好放在家里作纪念品了。”
他做完了设计,就拿去投标。结果馆方被他那种不拘一格但是简捷明快的思路吸引了。于是就选择了他的方案。
考美林说:“在这个设计中标之前,我并不属于任何公司,公司就是我,我就是公司。此后我就加盟了这个‘快乐街有限公司’,和勃劳克成为搭档,来到上海。 ”
“勃劳克是这个项目的经理,是你的上司,是不是经常是他想出什么点子,让你去做设计? ”
“不不,”勃劳克说,“倒是他老是想出了什么点子,然后来找我,说能不能做出来。 ”
“也是也是。我设计的这些房子在路两边,因此全是悬空的。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会不会摇晃?有没有安全问题?没有把握啊,我就去找勃劳克,他想了很多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
勃劳克说:“考美林干起活来仔细得很。他设计了房子,等到要施工了,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每一间屋子。可能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艺术家,他除了正面看满意之外,还要从背后看,从侧面看,觉得这些小屋子都好看,和整个建筑非常合拍才罢休。 ”
这条街看起来是“8”字形,人们都说“8”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运数字。
考美林辩解说:“那是偶然的,我不知道在中国‘8’是一个幸运数字。但是,知道了之后,我当然很开心。 ”他又问我们:“是不是认识河里的这只船? ”
“上海也有,那是吹泥船。 ”
“你看看欢乐街下面的地面,我们特地设计了一趟蓝色,一趟绿色,再一趟蓝色,再一趟绿色。 ”
这就是荷兰,河网、堤坝和圩田是独特的风光。荷兰是世界著名的“洼之国”,清淤造地是最常见的工程,这样的吹泥船到处都是。
“当然,那只是一个模型。”建筑师说,“它不会吹泥,是我们展馆的厨房和餐厅。”
考美林说,快乐街展示的生活是荷兰的,可是建筑的造型不仅仅是荷兰的。
“透露个秘密,一些创意来自中国。”
“看出来了吧?瞧,这里是一个车间形状的房屋。这就是中国的,是我看来的。”他又指着那个圆形的建筑,那是展馆的一个大厅。圆顶下面,有太阳,云彩,沙滩,海洋,草地,牛棚,树……考美林说:“见到的人都说那个黄色花边的圆形造型是皇冠,或者是盛开的向日葵。它并不是取材于荷兰。诸位如果看看你们上海外滩附近的威斯汀大酒店,屋顶就是这样的。”
他此前曾经两次来过中国。 1985年那次,从香港,广东,一路北上,经上海,西安,到了北京。他和那时的女朋友、今天的妻子同行。考美林感慨万千:“那时候,街上还时兴蓝衣服呢,中国人头上戴的帽子式样也是差不多的。 ”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13岁了,世博会开工之后,她和我太太曾经来过上海。现在,我和勃劳克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上海,我的女儿告诉我,去上海的时候,不要忘记带一些衣服回来。什么式样?她来一次就全记住啦,打电话说得明明白白。”
“我喜欢设计,缘由是因为我喜欢建筑。 ”考美林说,“但是,我并不想去建造人家设计的房子,于是我就学了设计。 ”
他在工程大学读了很长时间。他打一段时间工,攒足学费去上学,读一段时间,再出来做一些项目,这样把读书的时间延长了。不过,这也好,接触社会给了他开阔的思路。他设计过很多东西,那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例如他设计过直立的大转盘,他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写“Drive inwheel”,这把我们吓了一跳。可是他那神态似乎在说,这又有什么希奇?
“我还设计过汽车。 ”
“方形的!”勃劳克说,“他的汽车是方型的。 ”
他将汽车画在我们的笔记簿上。大笑。然后,他很庄重地将自己的获奖作品一一写下,他在1985年获得第一个设计奖,进入新世纪,接连获得了3个。
“你在荷兰是不是很有名? ”
“有名,我就是他的大粉丝。”勃劳克说,“如果你到荷兰,找人家打听考美林,人家一定争着掏出手机,帮你给他打电话呢。”他的右手,拇指和小指伸出,放在耳朵边上。脸上一副夸张的神色。
快乐街上,有一间制作纯水的屋子,里面流出甘甜的水。这是馆方唯一透露给记者的展览内容。特别的是,那间屋子上面写有一个“水”字。不要以为这是荷兰人不擅长书法,把字写得歪歪扭扭。仔细看吧,那可是两个字母“J”和“K”,考美林将自己在护照上的缩写签名放在这里啦。哈哈! “快乐街”到底是考美林心爱的设计。
一个多小时,没有寒暄,没有想到请坐喝茶。就这样不断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在大笑之中开始,在大笑之中结束。真是快乐的人啊!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