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园里寻找城市的个性与标识,不难发现,100多个国家馆建筑造型各异,标识鲜明,个性独特,色彩交错;每一栋建筑都蕴含了世界各国的奇思妙想,体现了各民族的个性和喜好,留下了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记印,渗透着每个参展国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
以 “寻找城市的个性与标识”为题的世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平行分论坛,12日下午在此间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以上海世博园为载体,以上海、澳门、苏州、西安和海外诸多城市为蓝本,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共识:一个具有个性的城市,应该是具有鲜明的城市标识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当今时代,城市如何打造自己的个性,保持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独特性,保持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是世界城市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从考古角度,畅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文化的根,保留下城市精神。他指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独特性,是构成一个城市内在品质的个性所在,是标识一个城市个性中最具有传神的因素。一个城市的精神和价值是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民俗与传统、特有地缘环境等因素长期积累与沉淀的结果。而考古揭示城市发展历史,将零散的城市记忆串联起来,接纳了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保持了城市的文化特性。
苏州市长阎立所作的古城保护演讲引起震撼。苏州古城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尽管已过去近千年,但格局依旧,仍然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路河框架,保持着“灰、黑、白”的城市色彩和“精、细、秀、美”的建筑特点,楼高不超过24米,形成了鲜明的江南水城特色,相继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西安市政府官员介绍了该市创造了古城独特的城市文化,对城市的重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和整体格局进行分层次、成系统的保护与更新。实践证明,只有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才能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持中国气质与中国风格,使城市的身份标识更加清晰。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基,此前曾任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他提出,城市文化遗产可视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以澳门历史城区为例,描述了澳门世界遗产的层次性保护系统,将文保的核心价值归结为“以人为本”,以整个建筑群同时展现东西方文明交流历史过程的整体性,正是澳门历史城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中国古城保护卫士”、国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的演讲最为引人关注。他介绍说,中国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各具特色,风格迵异。但对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问题,很值得关注,防止“千城一面,万屋一貌”。他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古城要美好,新城也要美好,城市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的更加美好!(韩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