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文名字就是跨文化的产物,我是一个又喜欢吃大蒜又喜欢喝咖啡的人。”说这话的人是大山,说这话时他站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举行的“跨文化交流与城市文化变迁”分论坛上。
大山的身份是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展区总代表、加拿大馆馆长。他用流利的中文说,汉语在加拿大是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大语言,加拿大认为多元化是力量和创新的来源,加拿大华人社区与当地主流社会距离越来越近了。
大山介绍说,加拿大馆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国家馆之一,占地6000平米,给人的第一感觉就非常有加拿大特色。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日接待量超过3万人,超出了原来的目标。世博会期间,加拿大馆预计将接受600万人参观,比以前的纪录将近要翻一番,我们对上海世博会非常满意。
另一个跨文化交流使者是著名媒体人靳羽西,她在此间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人的美化与城市美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靳羽西表示,上海世博会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最佳平台。她小时候参加了大阪世博会,奠定了她工作的基础,因此她建议有条件的上海市民,多带领孩子参观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馆,可更多地学习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知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认为,北京举办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都是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他说,我们相信世博会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平台,每天都有如此众多的观众进入世博展区,尽管他们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背景,但都是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同一个主题下共同参观世博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能够共存于城市之中。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一个独特的中心,可以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各个城市在文化多样性中起的作用。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样态,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本来面貌。无论保护文化遗产还是繁荣多样文化,都需要文化的继承、演进与创新。上海世博会是跨文化交流和讨论的伟大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将共同分享彼此的愿景和目标。
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总结大会上,汉斯·道维勒尝试用中文结束他的主旨演讲,而周汉民则用纯正的英文结束他的总结发言,为跨文化交流作了生动演绎。(韩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