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200名世博园区管理岗位志愿者中,数侯庆山老人最年长。这一个多月来,每天一次进园区“暗访”志愿者,总共提交了20多份建言报告,这位74岁老人的精气神,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侯庆山的家中,珍藏着一张2002年12月4日的《文汇报》。《把世博会带回家喽》、《这一夜,我们笑得如此灿烂》……报纸详尽记录了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个夜晚。老人说:“当时看完报纸,我就有了当世博会志愿者的想法。”
每天散步、做操,坚持锻炼身体,练习外语,收集和世博会相关的各种信息,担当社区世博知识义务宣传员……为了实现心中的这个梦想,侯庆山8年未敢松懈。他相信,年轻时曾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工作的经历,以及会说英语和瑞典语的特长,能为自己在应聘志愿者时加分。果然,去年年底,世博园区管理岗位志愿者公开招募中,出色的履历、诚恳的态度、还有执着的精神,让侯庆山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今年3月10日,老人终于戴上了盼望已久的志愿者绿色胸卡。
开园后,侯庆山被安排在园区志愿者部,任务是管理普通志愿者。世博局为老人安排了办公桌,不过侯庆山却坐不住。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园区暗访,上午8点半到中午11点,雷打不动。每周,他还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保证一周走遍一次园区。这么做,老人自有道理:“园区里的一线志愿者定期轮换,所以我也必须在园区里反复走、反复看。”
到园区暗访志愿者,并非随便走走。侯庆山把自己的职责总结为“两看一问”:一看志愿者着装、二看他们的精神状态,碰到志愿者不太忙时,老人还会上前提问考一考,或者干脆亮明身份,和他们聊一聊。一次,侯庆山看到有位志愿者坐在地上休息,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志愿者前一天不慎扭伤了脚,不能长时间站立。“上岗时间坐地上会影响志愿者整体形象。扭伤了脚还坚持上岗,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侯庆山立即建议换班。
虽说每天的工作是暗访“挑刺”,但侯庆山对园区里的年轻志愿者,可是打心眼里喜欢。平时志愿者水带得够不够,饭吃得好不好,老人都一一记挂在心。如今,侯庆山在园区志愿者中的名气越来越响,一些年轻人还亲切地称他为“大白菜”侯爷爷。对于这个称呼,侯庆山乐呵呵地接受,“天天和年轻人一起工作,比呆在家里享清福要开心多了!”(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