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馆内 浙江馆外形
600平米的空间,如何装下浙江的千年文化和前世今生。这是一个让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头疼了很久的问题,作为浙江馆的设计师,他最终选择的载体,是一个碗。
这个在设计之初就暴得大名的直径8米的青瓷大碗里,究竟装着什么?日前,记者在浙江馆总设计师杨奇瑞的陪同下,目睹了浙江馆20日正式试运营前,其核心区青瓷碗表演项目的首次全程演示——“宛若天城”。
青石板上阅古今
浙江馆的外观设计为竹立方。杨奇瑞表示,之所以选择竹,是因为浙江人对竹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好。“展馆面积不大,我们只能用一种象征和意象的手法来表现。而竹子就很好地体现出了浙江挺拔的气质和风度。”
走进浙江馆的大门,“幸福城乡、美好家园”几个字就在翠竹掩隐间显现。而脚下,已经不知不觉从瓷砖变成了江南的青石板路。左边是老街,远处则是一个六角亭台。耳中突然听到一阵水声,才惊觉青石板路的两边竟是潺潺流水,而不同时代的瓷片被散落在水底。这一处“曲水青瓷”完整地诉说着浙江八千年的陶瓷历史。
右手边则是巨大的落地屏幕,影像渐亮,王羲之笔下的鹅从纸上飞起,飞过许仙和白娘子的西湖、飞过龙井的茶园、飞过浙江的千年。
莲花碗中看江南
流水引着记者来到浙江馆的中厅,核心区的“宛若天城”表演主角就是那只巨大青瓷莲花碗。
这是个圆形的展厅,可容纳百位游客隔着围栏和大碗相对。
门关上,一片漆黑中音乐响起,青瓷大碗从升降台上缓缓落下,一片奇异的景象开始在碗中的水面上呈现。
最先出现的是河姆渡文化的双凤朝阳,灿烂的火光中,碗中的水面开始泛起涟漪,猛地,巨大的原始雕像从水中升腾而起,非常震撼。之后,画面转为杭州稻田丰收的景象。一眨眼,画面又变为西湖四季美景,画面转到秋天杭州的桂花,厅中竟然也弥漫起桂花的香味。而平湖秋月一景时碗中则升起三潭映月的胜景。
值得一提的是,展现钱塘大潮时,碗中的水会模拟出大潮奔腾汹涌而来的画面,到大潮涌至碗壁时,真实的水花会仿佛巨浪拍岸一般飞溅而出,引起观者一片惊呼。
而最后的画面则定格在西湖的一片荷花。清风掠过,厅中细雨霏霏,让人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这段画面虽然只有约10分钟,却让人观后大呼过瘾,久久不愿离去。杨奇瑞表示,青瓷莲花碗从设计制造到安装调试,每一步都不容易,接下来几天将持续进行试演示调整细节,以便迎接试运营。
六户人家观沧桑
在离开中厅之后,记者进入浙江馆的尾厅。这里就“入住”了从全省选出的最能代表浙江30年发展与活力的那6户“最浙江家庭”。
一进尾厅,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龙窑,展示了浙江龙泉张家历代烧瓷技艺的传承,记者通过窑口,看到里面屏幕上正播放着烧制青瓷的过程。杭州四世同堂的汪家一家人的微型雕塑则被放在尾厅一二楼之间的楼梯转角,每个经过的游客都能通过小屏幕看到他们的故事。
在二楼,则以周晓光一家微观模型的方式,展示了她家从鸡毛换糖的小商贩发展成国内最大首饰品供应商的过程。一根扁担放在模型之上,连接着昨天和今天。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嵌在周围的墙上的小屏幕观察到浙江省各地的历史和发展。
在尾厅,记者还看到一个已经建好的吧台,游客将在这里免费领到一杯用虎跑水冲泡的龙井茶。杨奇瑞说,游客喝下了浅浅一杯龙井茶,也留下了对浙江深深的记忆。(王曦煜)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