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面积达到150万亩,以“沙湾大盘鸡”闻名全国,去年的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02亿元,13.4万农牧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540元的新疆沙湾县,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前不久以县委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从县财政中列支数千万元扶持资金,并筹集1亿元农村信用社优惠贷款,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环节。实施意见中,沙湾县出台了多项财政扶持政策。已经实施和今年开始执行的项目补助包括,对新建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现代化挤奶厅每座一次性补助5万元,对批准建立的绿色土鸡和特种畜禽生产基地每个补助5000元,对每剂牛性控冻精补贴200元,对新建“三贮窖”每座补助500元,对每位村级防疫员给予2000元的财政补贴政策;今年安排307户牧民定居补助800万元,安排126万元补助资金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安排80万元疫病防疫专项资金和10万元疫病检测设施补助资金;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安排100万元畜牧业发展基金。同时,沙湾县农村信用联社今年将把畜牧业优惠贷款总额从去年的5800万元增至1亿元。
意见要求全县上下,以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支撑,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强力建设高产奶牛、牛羊育肥、肉毛兼用羊、生猪繁育和禽蛋生产五大畜牧产业带,加快建立草畜平衡保障、品种改良繁育、畜牧产业化经营、疫病综合防治、科技支撑服务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六大支撑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该县副县长刘永虎介绍,出台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全县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生产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把沙湾建设成为自治区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将努力实现全县牧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只),年末牧畜存栏58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以上;农牧民来自畜牧养殖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牧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25万头(只)以上,年末牧畜存栏75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农牧民来自畜牧养殖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据了解,为推动农区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沙湾县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提出各乡镇(场)每年至少新建1个达到县政策补助要求的标准化养殖小区,2010年全县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20个、高标准养殖场28个的目标计划,开局之年的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22个、高标准养殖场10个,挤奶厅22座。
沙湾县还依托大盘饮食文化品牌和美食之都项目建设,学习借鉴立体养殖以及工厂化养鸡等模式,在乌兰乌苏镇蛋鸡养殖基地和良种场、商户地乡、博尔通古乡、西戈壁镇等新兴特色养鸡基地,着力打造绿色“沙湾大盘鸡”原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