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树大招风,跟周杰伦每次发片都会有人开骂一样,金曲奖每年颁奖也同样惹来不少争议,除了乐评人出来挑刺外,也包括一些艺人歌手时不时会对这个奖表示下不满,譬如周杰伦、陈珊妮他们,就曾提过金曲奖的评审过程不合理,但如果他们来内地详细了解下这边的各类音乐奖内幕,估计就不会再对金曲奖存怨。
相信很多人还不清楚金曲奖究竟是怎么评奖的,其过程跟传媒奖的方式类似(应该说传媒奖借鉴金曲奖)。简单地说,就是分初审、二审和终审三次投票打分,初审主要是在报名的数百张专辑中,把值得入围的作品筛选出来;二审则从筛选后的这批专辑中确定入围名单,而终审就是最终确定得奖结果。重要的是,这三次评审参与的评委都基本不会有重复。
唯一跟传媒奖不一样的,是金曲奖的评委人选会更多,所以他们的初审和二审都不会进行实际的开会讨论,只是把唱片名单发放给相应的评委,然后各自打分投票,再由主办单位作统计,拉出前几位高分者入围。到了终审过程,主办方才会召集参与的评委碰头,进行最后的讨论。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终审的评委,会发现入围的名单中并没有自己真正想投的那张专辑。这也是陈珊妮为什么说金曲奖评委很瞎的原因。
所以对大部分专辑而言,首先要过的就是入围这关,要连入围都没资格,即使到终审时评委再怎么极力推荐也毫无作用,但如何能在这种没有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仍获得大部分评委的认可,这就是问题所在。
曾有业内人士计算过金曲奖入围规律,要不就是表现太突出,所有评委都几乎一致给高分,总分自然高。要不,就是各方面表现比较平均,普遍得到中等偏上的认可,那在高分专辑已确认入围后,这类中等偏上的作品,便极易以平均分较一般作品高一些,而吊车尾进入安全名单。
但得分的高低,也还要看当届评委的喜好,就拿今年的最佳女歌手奖来讲,如果这一届参与的评委更多是喜欢才子才女,那陈绮贞、张悬、蔡健雅就更有机会,但如果这拨评委是偏爱专业唱将多一些,那张惠妹和黄小琥则有可能胜出。
再譬如,林宥嘉是这届金曲奖最大的遗珠,他去年的《感官/世界》获得了业内和市场的双重认可,但金曲奖却完全没有反映,就是因为本届参与初审和二审评委,对他这类歌手没什么感觉所导致的遗憾。
的确,金曲奖是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操作,批评是应该的,但如果以此去质疑金曲奖的专业和公正,似乎有点过了头。反观内地的一众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颁奖礼,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算得上是真正以音乐评奖外,其余大部分所谓的颁奖礼,真正目的都不是评奖,而是以音乐奖的名义办拼盘演唱会来捞钱。
不明白内地相关部门为何不来规范下颁奖礼市场,整个乐坛萧条得要死,但音乐奖却此起彼伏,最终结果只会让大家失去信心,认为内地的音乐奖都是分猪肉,毫无权威性可言。金曲奖再怎么被骂,它还是台湾乐坛的一个标记性大奖,但我们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真正能代表内地、成为内地乐坛标记的音乐奖。□ 黄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