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以“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勇气,大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创作了一大批精品文化;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成为宁夏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大家都说好,这是真的好!”
“想不到在宁夏能看到这么漂亮的舞剧!”出席在银川举行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的老总们这么说。受到宾客一直赞颂的,是由银川市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原创回族史诗舞剧《月上贺兰》。
“大家都说好,这是真的好!”9月的银川,一位参加中国(宁夏)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节暨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来宾,在欣赏完这部舞剧后发出如此感慨。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月上贺兰》无论在全国巡演,还是晋京亮相国家大剧院的“奥运会演出季”,都如潮好评。而精品文化在宁夏还有着很多名片,10多部优秀剧目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全国性奖项20多项。
回乡文化得到挖掘 西夏文化不再神秘
金秋时节,26岁的宁夏青年女作家侯芳一部30万字新作问世,彰显了宁夏文学新人辈出、新作大量涌现和青年作家群的崛起。回首上世纪80年代,张贤亮一枝独秀,被称为宁夏文学“好大一棵树”。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宁夏文学异军突起,先后有数十名宁夏作家的文学作品分别获国家级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等奖项。
2007年,继俄藏、英藏西夏文献出版后,宁夏推出4巨册《法藏敦煌西夏文献》。这一巨著将流失海外的重要民族文献之一的西夏文献以整理结集、编纂出版的形式回归祖国。西夏研究,从此不再神秘。
自治区成立50年之际,填补全国回族文学通史空白的回族特色汉语文学史巨著——《中国回族文学史》出版发行;被誉为“回族四库全书”的《回族典藏全书》结集出版。相继推出的还有《回医荟萃》等书籍。
“花儿”唱得火 旅游招人夸
唱“花儿”是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人民的风俗习惯。连续6年,宁夏成功举办“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2008年更名为中国西部民歌(花儿)大赛)。
30年来,从宁夏第一部以民间音乐、民间故事传说、地方方言为基础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到以劳务输出为题材的大型花儿歌舞《走出黄土地》、“两免一补”为题材的新花儿剧《情暖农家》……花儿越唱越红火,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