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一座城市的破与立 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宁夏吴忠市:一座城市的破与立 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来源: 时间:2010-06-2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

    江南好,风景在塞外。黄河长,此处最相宜。

    从名气不大的西北小城到魅力十足的水韵之乡,吴忠用点滴变化诉说着日新月异。建市12年来,吴忠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番增长。

    如果不是因为有“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感,吴忠这匹昼夜奋战的“马”似乎可以在前进的途中歇歇脚。然而,成绩还远远不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寻求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后,吴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发展的后劲在哪里?

    农业上,干旱带还有数万名靠天吃饭的农民。平原地区依旧唱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歌谣,现代农业发展缺少“龙头”,提质增效的文章刚刚起了个头。

    工业上,青铜峡铝业一家独大,地方经济发展短腿。

    城市化上,城乡接合部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历史上,吴忠人一直把黄河当作天堑,未敢染指。向南发展、向北发展的思路一直左右着吴忠改革发展的路途。

    没有了塞纳河,就没有了巴黎的温润灵动;少了泰晤士,就没了伦敦那份积淀与厚重。城市因水的滋润,孕育了万般风情,同样因“近”水,显示出卓越品格。在黄河从容舒缓的身姿中,吴忠找到了破题之笔,另起一行书写发展新篇。

    吴忠的新思路是把黄河由城外拥入怀中,用一条路、一座桥贯通青铜峡与吴忠滨河新区,演绎一幕名为“双城记”的活剧,描绘“黄河从我家门前流过”的唯美画面,让天堑变天赐,荆棘变通途。

    目标笃定:建设成为沿黄城市带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黄河金岸滨河生态水韵城市。

    (二)

    读一个城市的抱负,要从她的规划开始。

    昨天,记者在吴忠2010年发展规划中看到了这样的段落:围绕滨河生态水韵城市的目标,努力做好做活“路、水、绿、特、文化、产业”六篇文章,初步形成“滨河新区双城拥岸,黄河金岸百业兴旺”的格局。计划实施城乡建设项目297个,概算总投资118亿元,使城市化率达到46%。

    城市化率一年增加2个百分点,吴忠的魄力不小。

    然而,所有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光是“绿”的文章就让吴忠人大费周章。

    市园林局副局长马朝告诉记者:“历史上,吴忠的绿化欠账太多。2007年以前,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14.4%、16.3%和7.5平方米。在全区5个地级市中排名靠后。”

    “知耻而后勇”的赶超精神给了吴忠人前进的力量。每年年初,吴忠市的机关、学校、企业除了规定动作外,都会领到一项“绿化指标”,一年包任务、二年包管护、三年保成活。同时,每一个植树区域都要挂牌接受社会监督。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哪一个单位的绿化答卷完成得不好,不仅在市上没面子,在老百姓那也交待不过去。”

    让城市变绿的同时,吴忠还积极做活水文章,把原来的低洼地、盐碱地变成水面,一尾鱼、两条船、三行白鹭、四丛芦苇。一年间,城市水面由7000亩扩大到2万亩。

    城市如人,在精心呵护中越长越大。

    现在的吴忠拉开了城市西移东扩框架,城市规划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6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58平方公里。全长68.5公里的滨河大道工程在全区率先通车。

    市区绿地面积增加到2.43万亩,是过去历史总和的5.7倍。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了2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17平方米。

    城市投资价值逐渐提升,新区土地出让价格过去每亩10万元都无人问津,现在每亩超过40万元。

    都说梅花透露春的消息,这些鲜活的数字,便是春讯。

    (三)

    黄河听涛,一路旖旎。

    回首吴忠的规划之路,我们惊喜地看到,当年的部分蓝图已经从平面勾勒凸显为立体呈现。

    按照建设“日程表”,城市化的脚步渐行渐近。这条金色水岸将为吴忠当地群众带来一系列实惠:

    交通更加便捷,农产品、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都可以通过这条滨河大道走出吴忠,销往各地;环境更加优美,树更多了、草更绿了、水更清了,新月广场、“两馆一中心”、黄河楼、黄河圣坛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将成为黄河岸边崭新的“文化图腾”;

    就业更加容易,金积、太阳山两大工业园区让产业合理布局,再加上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将增加一批就业岗位,使山区群众可以到城市工作,逐渐融入城市。

    吴忠市副市长赵永清告诉记者:“城市建设不是过眼云烟,不是一阵风,更不能这一任建,下一任拆。要时刻沉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

    是啊,会留下些什么?

    站在黄河楼高高的基座上眺望,谁晓得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脚下的这片土地会是什么?一所学校,一个广场,还是一片居民小区?

    闭目、凝神一分钟,侧耳倾听,这里会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直入云霄的飞机、霓虹闪烁的街道,那是一个城市成长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的沿黄城市群发展规划必将融入历史。作为文章中的一个章节,吴忠也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唯有黄河见证一切,史诗般静默、无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