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来源: 时间:2010-06-3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创造的力量有时是惊人的,22年惊鸿一瞥,一片不毛之地成为全省最具经济活力、发展潜力、综合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金昌市开发区拥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众多“金字招牌”。且看2009,她完成生产总值1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税收收入突破12.2亿元,产品销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国家。

 

       2010321,经国务院批准,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跃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我市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昌,这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正开启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图景。

 

       着眼现实,瞄准未来,在传统产业的王国里开启经济发展新篇章

 

       半个多世纪前,共和国西部一夜之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一片广袤的戈壁滩上,漠风凄凄,寂寞荒凉,一块散发着五彩奇光的孔雀石抖落了神秘的面纱,宣告着中国贫镍历史的结束。

 

       来自大江南北的建设者们聚集在龙首山下,拉开了世界第二大硫化铜镍矿大开发的序幕,伴随着金川集团公司的发展,一座工业新城在西北高原茫茫戈壁上崛起,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镍金属以及其它贵金属源源不断地输入共和国的国防工业和生产科技领域。

 

      “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较好,但一镍独大、产业单一、关联度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历史文化厚重、发展潜力巨大,但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较低……”这是制约金昌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是历届省、市领导力求破解的难题。

 

       1984年春天,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陆续诞生了,一个个经济强区的奇迹,引起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1988,在全国召开的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时任甘肃省省长的贾志杰同志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建立甘肃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区的设想和重大意义,并建议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共同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

 

       10,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昌东区戈壁滩上,第一批开发项目金川电线电缆厂、金川电器开关厂、金川不锈钢餐具厂、金川草酸厂、金川特种电焊条厂等破土动工。

 

      “以金川集团公司为依托,镍、稀贵金属、金属盐类等系列产品和利用副产品硫酸的化工产品,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市委、市政府瞄准金昌未来发展,对开发区进行准确定位。

 

       从此,“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金昌开发区永恒的主题。

 

       1991,根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的“金昌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产品优势,注入高新技术,逐步建成高新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指示,金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20037,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085,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1,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金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3,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催生金昌经济开发区破茧成蝶,正一步一个脚印,从传统产业王国向高新技术产业跨越。

 

       作为甘肃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诞生那天起,就得到了中央、省上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江泽民、方毅、费孝通、钱伟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目光都曾留在这片热土上。

 

       国务院特区办、中国开发区协会对金昌开发区在地理位置、交通信息、投资环境都劣于东、中部地区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快速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批准为中国开发区协会会员,是西北五省区中唯一入选的省级开发区。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多次强调,金昌要抓住资源的鼎盛期和经济发展的兴盛期,及早着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曾几何时,风起云涌的经济开发区,有不少已成为昨日黄花,而金昌经济开发区却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有人认为,这得益于其明显的资源优势,事实却不仅如此。

 

       “开发区近年来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金昌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玉生点破“玄机”,“重点就是围绕有色金属产业的做大做强带动作用,不断利用能够利用的上游产品,培育发展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材料等延伸产业,促进产业在接续中延伸、结构在延伸中调整。”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历届金昌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建设者们的努力下,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预言在此得到了充分印证。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以上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位列甘肃省开发区首位。

 

       优化结构,双轮驱动,利用资源禀赋催生新型产业集群初露端倪

 

       金昌缘矿设企、因企设市,一个资源型的企业,伴生出了一个资源型的城市,围绕着金川集团公司的发展,金昌形成了有色冶金、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和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

 

       重工业的发展,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为这座资源型城市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压力,金昌曾一度被列为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

 

       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宿命,如何实现城市环保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昌的优势在资源,特色在工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发挥资源优势,紧紧依靠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是做大做强开发区的根本立足点。”金昌的决策层联手企业共同探索,走出了一条利用资源禀赋、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形成了独特的金昌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

 

       根据我市工业多集中在以金永公路为轴线,以金川、河西堡、永昌为节点的“一线三点”经济带的现实,200 3年起,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实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开发区为中心,以新材料工业园区为承接,辐射河西堡工业园区和永昌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

 

        ——新材料工业园区打造镍铜钴及铂族金属材料、金属盐类化工材料、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建筑建材、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产业;

 

        ——河西堡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承接新疆、内蒙煤炭资源转化需求,延伸基础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化工、冶金、能源、建材。

 

        ——永昌工业园区依托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全省养羊大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域内的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粉末冶金、农机具制造、化工产品加工等产业。

 

       坚持地方与企业携手共进,共同谋划,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按照 “地企合作、主业带动,园区支撑、产业集聚,延伸接续、利于循环”的思路,使这条传统经济带萌生出了一个个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新型产业链条。

 

        在企业层面,以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在企业内部改进生产工艺,组织各种工艺流程之间物料的小循环利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金川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了日产1.4万吨扩能技术改造、富氧顶吹镍熔炼、20万吨铜电解等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镍铜钴盐类产品、无机化工产品等产业延伸接续项目,发展形成了镍铜钴压延产品精深加工、镍铜钴粉体材料、镍铜钴金属盐化工、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2009,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利税33亿元,位列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65,稳步向世界500强企业迈进,成为带动金昌循环经济发展的“旗舰航母”。

 

       在产业层面,围绕重点企业的产品物质,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通过完善产品中间物质环节,形成企业产品互为原料、内部废弃物外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中循环。

 

       市新材料工业园区,一条绵延数公里的输送管线,将园区内的各个产业接为一体,由西向东依次排开的金川集团公司三厂区、甘肃新川化工公司、金泥集团公司,共同构建起利废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链,金川集团公司的废弃物硫酸、氯气就近分别进入新希望集团、金化集团生产PVC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