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年销售额高达10亿元的网络奶粉代购产业,在洋奶粉安全危机、海外政策严控、本土生产增加等多重因素挤压下,生存空间正逐步缩小,利润也越来越少。已有代购店主感叹“夕阳产业”之余,准备转卖其他商品。
货源趋紧利润大降
日本奶粉因口蹄疫疫情被限制进口,让不少经营日本奶粉代购的网店店主一筹莫展。而日前有淘宝店主向记者反映,其他国家的进口奶粉生意也不好做,因为海外对非许可渠道的销售控制越来越严。
据了解,以乳业闻名的新西兰曾是中国网络代购市场的主要进口国。但在今年,新西兰针对近两年大量新西兰超市的奶粉通过网络渠道销往中国却并没有得到新西兰食品安全局的许可一事展开调查,并颁布了“限售令”,顾客现在一次只能购买固定数量的奶粉,数量从2到4罐不等。这令许多新西兰奶粉代购业务受到巨大冲击。
代购店主“保健专卖”叫苦不迭。“现在奶粉越来越难买了。”他表示,以前只需要在一两家超市就能一次性采购到所需要的奶粉。现在,他不得不辗转于各家超市多次购买才能拿到足够的量。“每次转遍半个奥克兰。”他说,现在他发出的整箱奶粉,很可能是从不同超市拼凑的,这加大了他的工作量。
“一名乘客或者乘务员只能随身携带两桶奶粉。”南方航空公司一名飞国际航班的空姐说,现在连她自己需要的奶粉都得托同事带。
另一名代购店主“yurong”告诉记者,很多超市是限制购买特价奶粉,比如打折时最多能买4罐,其他以原价购买。这样一来,利润大大降低。
安全危机雪上加霜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代购奶粉以其海外原产、质量有保证等特点获得了所有消费者的追捧,但两年过去了,代购奶粉的安全性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网络代购的可靠性历来饱受诟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货不对板,甚至买到伪劣产品的经历。
周女士在通过网店订购了3罐美素高,可是冲泡时却发现白沫特别多,奶粉颗粒较粗,而且味道也和平时买的港版奶粉不同。周女士觉得不对头,马上联系了代购者要求退货。没想到,对方态度非常恶劣,直接把电话给挂了。
据一位代购店主透露,绝大部分卖家都是在海外直接通过快递运至境内。“尽管快递费用不菲,但通常检查都不太严格,而且可保证时间,因此行业内大部分的卖家都是快递送货。”DHL快递的有关人士证实,在跨国快递中,奶粉的检查不是很严格,更不会有专业的检测。
因未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检验检疫,可能存在的假货、次货的情况也没办法杜绝。而一旦出现问题,因为购买渠道未经许可,没有合法手续,消费者将得不到任何保障和赔偿。
这令消费者更倾向转托可靠的熟人亲自从海外买回奶粉。倪小姐担心,从国外代购,一旦宝宝吃了以后出现不适症状,也不知道是在哪个超市买的,更不知道找谁理论,打电话咨询恐怕也会语言不通。于是将老公一位经常去日本出差的朋友“聘”为了御用代购。
上述店主告诉记者,出国变得越来越方便,留学、公务、旅游、移民等的人多起来,也让代购不再那么吃香。“谁身边没有亲戚朋友?这个不出那个也出,一般人更信任熟人。”
本土生产趁机抢市场
迎合消费者对鞭长莫及的担忧,国内外奶粉企业见中国市场需求旺盛,也一直积极扩大本土投资,建厂放量。
娃哈哈日前宣布今年将全面进军奶粉行业。伊利5月份发布公告称,将投资5.5亿元新建奶粉项目,并表示未来几年奶粉业务都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蒙牛也紧随其后,宣布2010年将会继续加大奶粉的市场销售。
与此同时,国际奶粉巨头也纷纷以开新厂、设研发中心等增加投入的方式,表现出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乳业分析师表示,国内大品牌的发展在乳品消费信心恢复背景下成功地抢夺了一部分客户。外资品牌则通过本土化生产大大解决了成本落差,而且,近水楼台与消费者沟通更方便也进一步打消了疑虑,消化了一大批有购买需求的人群。
“去年这时候做奶粉代购,每个月轻松能赚1万元左右,现在赚几千元已经不容易。”从事荷兰奶粉代购的淘宝掌柜“童童妈”说,奶粉代购不再是一个能轻易挣钱的行业了。
代购店主王小姐感叹:“这个半灰色的行业在制度之内没有容身之处,总有一天又会回到当年的小众消费中去。”
有店主转而主推其他婴幼儿用品,表示情况不见好转只能考虑转营其他商品了。(周照)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