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省惟一纳入经济区的城市,天水经济区的发展之路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学界的高度重视。本届兰洽会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高层论坛”昨日成功举办。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对下一步天水经济区建设重点予以明确。国家发改委西部司综合处处长于合军出席论坛并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建言。
做强三大产业 搞好三大建设
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市要切实做强三大产业,搞好三大建设。
一是做强装备制造业。以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转型,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加快星火机械、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建设。
二是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
三是壮大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快资源整合,主动融入关中旅游产业圈,把天水建成国家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外开发奠定基础。
五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把天水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把天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六是抓好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东翼”走“1135”战略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文卿
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天水市提出了“1135”区域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段重要的增长极。
抓现代服务业 构建协调经济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刘进军
从当前状况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天水应把建设的目标锁定在甘肃或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甘肃或西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甘肃或西北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甘肃和西北对内开放的重要门户、甘肃和西北综合改革的实验区,陇东南或甘肃物流中心、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上。尤其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和“非物质产品”的发展。
“天水-关中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承认各城市的利益主体地位,然后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协调机制实现城市间的博弈均衡。可考虑建立威权型与谈判型两种形式构建协调经济和合作机制,着重协调区域内重大问题。
扩大区际开放 打破地区封锁
兰州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 蔡文浩
分析甘肃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认为,甘肃省应选择先对内后对外的开放路径。其中包含两种含义:一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公有制经济以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开放,打破部门垄断,消除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二是扩大区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在国内充分有序的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再通过国际开放,参与国际竞争。
建共同发展基金 规划区域发展
西北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石培基
要充实和完善渭河干流及不同城市各支流治理规划,协同整治生态环境和开发渭河两岸风情景观带。先行试点把天水、宝鸡建设成为最适合创业和居住的山水生态型城市。
按照空间一体原则,制定区域金融规划,建立共同发展基金。建议由关中-天水经济区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研究区域金融发展规划,并出资设立共同发展基金。
发挥地区优势 做大特色产业
国家发改委西部司综合处处长 于合军
于合军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立了“一高地四基地”的战略定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确立了到2020年要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要重点抓好“两头”。一头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造点。另一头,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经济区在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信息化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同时,要依托各市区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关于天水市发展,于合军认为,当前,天水市发展面临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面临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面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政策扶持和10年西部大开发积淀,应该说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考虑降低或取消宝鸡天水间高速收费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 李忙全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七市一区也不同程度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下一步在编制各地市总体规划时,一定要把产业布局的优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对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有一个准确的内涵界定,不能只追求概念的时尚,“换汤不换药”,而忽略了现有的经济基础。二是对现有的主导产业进行细分,比如宝鸡市和天水市的装备制造业有优势,重点可以放在机床工具和电子设备制造上,两市可以协作配套,形成上下游互补的产业链。三是要大力扶持区域产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调整城市规划布局,从城市规划角度推进关中天水的一体化。要积极打造两地融合的发展平台,规划建设西安至天水的城际专列,可考虑先在宝鸡、天水统一通讯区号,降低或取消两地间高速收费,逐步实现交通同城化。
统筹科技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 曾昭宁
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西安还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可以发展成为不同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的中国科教中心。
另外,必须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挥西安科教中心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一手抓自主创新,一手抓推广应用,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抓住支柱产业 统筹产业资源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宝通
“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具优势的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只有抓住这个支柱产业做强做大,方能提升整个产业结构水平,以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大的科技资源是军工科技资源,现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四个基地”中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能使“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新特区”的框架下进行体制、机制突破和政策创新,能最大程度地融合,把“统筹科技资源”最终落到“统筹产业资源(重点是”统筹军、民用产业)”上,做强做大“关中-天水经济区”工业,也能促进该地区军工的发展。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