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纪实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新书速递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斋月纪实

来源: 时间:2010-08-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提起古城沧州,许多人可能没到过,但知者不会少。沧州市内及周围有许多回坊,其中线庄就是一座有两千多户的大村。数年前正值冬天的斋月里,我为探访相熟的阿訇,特意走访线庄。

  线庄的一座古清真寺

  线庄有一座古寺,寺前有宽阔的广场。每天黄昏时分,就有一些卖食品的小贩聚集,售卖炸油条、烙馅饼之类的食品,供在寺里开斋的人食用。寺内礼拜大殿,据说可容千人以上同时礼拜。只是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地上只铺着一排排棉垫子,踏上去两脚冰凉。人们上殿时都穿着厚棉衣和棉袜御寒。晚间拜之前,海里凡在殿上开经“全亥帖”,念完一些长章之后,乡老们轮流念一些短“索勒”,听起来有着浓重的沧州乡音,别有一方特点。

  线庄回族信仰虔诚

  线庄的回回人信仰虔诚,谨守经训教规,民风淳朴。斋月每次晚间拜前,大家齐聚温暖的水房里,共同学习教门知识。阿訇、海里凡跟大家一起学习,并为大家答疑解惑,气氛热烈。

  在线庄巧遇回族人的葬礼

  我住在寺里那几天,恰逢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的老伴归真,当晚开斋之后,寺里阿訇、海里凡和乡老们一起前往吊唁,入得院内只见其全家、亲友数十人排成半圆,依次与来人拿手问安,这里的回族人不穿大孝,没有哭声,只有默祷。为亡人办理后事的两天内,主家不宰牛羊,不大操大办。对前来吊唁的亲友也不提供饭食,远道而来者则被同村左邻右舍请去招待。殡礼那天,在寺里大家脱鞋站“者拿则”,据说主人会把所有的乜帖奉献出来合理分发。总之,做法极合教理教规。

  久违了的开斋梆子声

  凌晨,只听阵阵梆子声忽远忽近传来,这是一位住寺阿訇和寺里“掌教”杨大伯在喊“撒嘿儿”,呼唤人们起身备

  斋。这久违了的梆子声,六十多年前我在故乡听到过,如今再次听到感觉十分惊喜。

  我想敲一敲那梆子

  于是我找到杨大伯约定,明晨一起去喊“撒嘿儿”。第二天凌晨三时,杨大伯满面笑容找我来了。我拿起那梆子,暗红色、很重。据说是枣木做成,已用了几十年,真是宝贝。出了寺门,杨大伯让我敲梆子走在前面,他紧随其后。那夜月光似水,分外明亮,我们的身影洒在地上,很长、很长。我用力敲梆子,邦、邦、邦邦……清脆的梆声响彻夜空,许多家的灯光随着点亮,我不禁流出了热泪。

  玉米面菜团子忽然前方两扇木门吱咛一响,闪出一位妇女,送给杨大伯两个玉米面菜团子,杨大伯笑着忙道“塞哇布”。我不由得想起六十多年前,奶奶备斋时,若吃上菜团子就知足了,那时哪吃得上白米白面呀,如今白米白面已成人们的主食,而菜团子又成了稀罕的食品!

  狐狸墓清真寺与阿訇

  离线庄隔邻,有个村庄叫“狐狸墓”,听起来十分古怪,但也是个回回村。听说在那疯狂浩劫的“文革”时代,有位新来的老阿訇在该坊开学,因对云南“沙甸事件”说了几句公道的评语,竟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入狱几年,“平反”时,他们问老人有何打算?老人说:“我在哪里跌倒的仍从那里站起来。”于是又回到了狐狸墓清真寺,临终拜托村里乡老们就将他埋在该村。

  经详细打听,来阿訇正是我同乡。沧州离我的故乡并不远,老人尸骨没有还乡,据说还不让通知自己的儿女,心中自有难言的苦衷。此时的我感慨万分,举意为老人游坟,站在老人的坟前长时沉默,我捧起双手祈祷,祈求主升高这位老人在天园的品级,阿悯!

  线庄———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多年来我一直怀念着它,怀念着杨大伯和那里的人们。我也怀念着那清脆的梆声。斋月,多么尊贵,多么吉祥!

  斋月里的趣事

  斋月是全世界穆斯林最向往的日子,斋月里的清真寺是最热闹的地方,我们的清真寺每天都用两台大客车,到各住宅区把愿意来寺做礼拜的穆斯林接到寺里来,在寺里统一开斋,统一礼拜,统一礼“台拉畏嘿”拜。

  斋月中热闹的清真寺每天寺里都有80多人开斋、礼拜,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气氛非常好。这里到底有多少封斋的人,谁也不清楚,反正大家都盼开斋。每天车接车送,还有美味佳肴,“乜贴”都往寺里拿,大家的饭大家吃这该多好,谁也无可挑剔。

  表扬比批评更厉害我们每天都在鼓励封斋、施舍、干善功的人,天天都在大殿公布好人好事。从不提谁不封斋,谁不礼拜,谁不出散乜提。表扬的背面就是刺激,表扬比批评更厉害。这里有个叫张峰的人,20岁,小儿麻痹成残疾。他每个主麻都来清真寺,从不间断,斋月一天不拉,他是城市贫困人口中的低保户,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但入斋第三天,他就把家里仅有的两只兔子卖了50元,全部拿到寺里来。当时石祥才(呼盟伊协秘书长)在大殿公布这个动人事迹,有很多人非常受感动。于是石祥才从个人腰包掏出一百元对张峰说:这不是施舍、不是乜提,是奖励……。这对吝啬的人很有触动。

  一位汉族同胞的回回情结我们清真寺有个邻居名叫贾永贵,五十多岁,汉族。他平日有点喜事或不顺心的事,就上清真寺乜提箱中投钱,为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看着人家往乜提箱内投钱,他二话不说也投。他觉得往清真寺投钱肯定有好处。斋月里他看人家大包小包往寺里拿食品,他也买清真烧饼往寺里拿。开斋节,看人家拿“费特雷”钱,他也拿一百元。连续几年都是如此。我问他,你为啥给寺里拿钱?他说:我就看回教好,回回人干净,肯施舍,干好事,有和谐氛围……那你就进教呗?他说:如果你们允许,我一定争取加入伊斯兰教。

  公开斋月的捐助账目斋月,我们清真寺的乜贴多多少少从未间断过。哪怕在斋月里拿一根葱、一块咸菜或百元、千元,我们都要在大殿公布,并写入宣传栏,斋月后还要打印成册,做为清真寺的史记。好人好事必须给予“明心”。

  从不收取“海迪叶”的阿訇我们清真寺有个名叫王书杰的散班阿訇,他为穆斯林大众办事,从不收“海迪叶”,几十年如一日,赢得了本地穆斯林大众的一致好评。其实,斋月是散班阿訇收入的最好月份,尤其是开斋节,阿訇们的收入都很可观,上大殿诵经、下大殿游坟,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们这里的开斋节每年去坟地都有几百人。王书杰不足一小时,就收入六百元。他把这些钱全都捐给清真寺。他从没产生过私心邪念。难道他傻吗?他不知道“钱”有用吗?他真的不缺钱吗?他为啥把全部钞票全部交给清真寺呢?谁能见钱不眼红?谁能眼看着那一叠叠完全属于自己的“海迪叶”不动心?虔诚啊!祈求大能的真主给他好的回赐吧!

  斋月是宣教的大好时机斋月是宣传教门的好月份,我们尽量把从不进寺门的回回请到寺里来。让他们从不熟悉清真寺门到熟悉,从进寺不自然到自然,还得需要一段过程。教门知识并不是凭年龄而论,越是没文化,越是不敢进学堂,只能啥人找啥人最有效。我们这里有个叫李文东的小孩,11岁,他经常跟着大人做礼拜,斋月的“台拉畏嘿”拜一个也不落,在他的影响下,小孩子礼拜的姿势都很标准。教门在于家教,在于影响,尤其是女人的感召力比较大:某某家的老太太从不进寺门,今年也进寺了,咱也去吧,明天把她二妹也喊着……

  宣教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宣传教门也该讲点方法,讲点学问:你会游泳,要想到怕水的人,他见到水的感觉和你是完全不相同的,硬逼着他畅游长江是绝对不行的。过去,我们这里的斋月只有一人“坐静”。多数人都不懂为啥要坐静,也不把坐静的人当做一回事。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渐渐的从一人增加到五人,从坐一昼夜,增加到三昼夜。今年马传哲先生和穆德满等人就连续坐静三昼夜。这三昼夜每天都有人送茶、送水果、送斋饭、道赛俩目,都对坐静的人特尊重,这就是一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吗。

  斋戒连着你我他的情谊通过斋戒,我们每天都有近百人在一个大殿做礼拜,这个感情实在是太深厚了,见面总象亲兄弟,毫无虚假。每当回想起今年的斋月又少了某某人(归真了),让我们总是倍感思念,大家都在求主,为他们做好“都阿宜”。一个拜殿的穆民,这种感情用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

  今年斋月回味无穷每年在开斋节的这一天,我们都要举行大型庆典,男女老少全穿新装,早六点清真寺就人来人往。沐浴的,互送油香,果品的……陆陆续续清真寺的院里院外全部挤满了人。呼盟伊协领导,满洲里市政府领导,扎区政府领导,华能扎煤公司及各大企业代表,有贺电、有赞助、有讲话、有录像、有录音……我们这里的斋月趣事实在是太多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尊敬的朋友,您那里的斋月也是如此新颖吗?等有机会我一定去学习,印沙安拉乎。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