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穆斯林斋月流光溢彩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新加坡穆斯林斋月流光溢彩

来源:伊光 时间:2010-09-0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社会﹐但在位于马来半岛的海港上1965年宣布独立建国﹐华人占全国人口75%﹐当地有原住民马来民族今日有四十万人口﹐占14%。 新加坡建国之后﹐实行民族和谐政策。  当地马来人和印度后裔少数民族享有自由民主权力﹐他们的信仰﹑文化和语言都受到尊重。

生活在新加坡的马来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全体都是穆斯林。 在他们传统聚居的区域内﹐进入斋月以来﹐五彩缤纷﹐尤其在夜晚之后﹐一派溢光流彩﹐光芒耀眼﹐犹如进入了一个伊斯兰的国度。

新加坡的斋月﹐景色最为突出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新加坡城郊外的芽笼士乃(Geylang Serai)﹐是传统的马来人乡镇﹐有浓厚的马来社会和文化。  近来为了开展旅游业﹐重新建造了许多马来文化的景点和马来传统房屋﹐成为马来文化保护区。 另一个地方在新加坡市区的苏丹路一带﹐那里是马来人的文化城﹐独具马来穆斯林的特色﹐有古老而著名的苏丹清真寺。

新加坡是一个不大的地方﹐一天就可以访问这两个地方﹐可以亲眼目睹正宗的马来传统斋月文化。 这两个地方都有传统的市场﹐热闹非凡﹐白天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销售各种日用品﹐从礼拜垫﹑念珠到电子产品﹐应有尽有。  在食品市场上﹐多为马来传统食物居多﹐如糕点﹑甜食﹑面点﹑烤鱼﹑肉串﹑咖哩饭﹐都是地道的马来料理。 到了晚上﹐张灯结彩﹐光华耀眼﹐充分显示节日的欢乐气氛。 大部分穆斯林到芽笼士乃镇或苏丹路街区﹐不为在餐饮店中解馋﹐而购买食料回家烹调﹐或在斋月里准备接待客人。

有一道食品最具斋月的特色﹕咸肉菜粥。 平常少见﹐而斋月里必不可少的普及饮食﹐是每个家庭主妇最炫耀功夫的美味食品﹐巧媳妇必须会熬一锅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的好肉菜粥﹐才能受到邻里称赞。  在所有清真寺里﹐晚上开斋时必备的公共免费招待餐﹐而且众多清真寺里供应的肉菜粥﹐因为不同师傅主厨﹐味道不同﹐受到常客们点评和打分。  傍晚开斋时刻﹐无论走到哪一家﹐或清真寺﹐可以看到人们都在品尝肉菜粥﹐人人都对着碗中的美味香粥表现得津津有味。

在莱麦丹月前夕﹐家庭妇女们忙着准备迎接斋月﹐为家庭准备各种食品﹐计划接待平常不多见的亲朋好友。  一旦进入了斋月﹐妇女们开始考虑开斋节的各种准备﹐她们必须提前把房屋打扫干净﹐美化装饰﹐显得一家和睦﹐喜气洋洋﹐生活幸福。 从莱麦丹月的第27日﹐盖德勒之夜开始真正的忙碌了起来﹐每家都制作许多甜点﹑面包和饼干﹐为孩子们购买或裁制新衣服﹐迎接盛大的开斋节庆祝活动﹐一连三天。  新加坡当地居民都误认为是马来民族的“新年”。

开斋节那天﹐清晨一早人们都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礼拜和祈祷之后﹐节日正式开始﹐走亲戚﹐逛市场﹐孩子们欢天喜地结伴玩耍。  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家中最美的衣服﹐色彩鲜艳﹐人们见面互相祝贺﹐道色俩目或用马来话说“色拉玛特-哈里-莱亚”(开斋节平安)。 青年夫妇喜欢穿一色的衣裤﹐显示恩爱一心。  下午各处都举行大型宴席﹐多数是辛辣的马来饭菜和地方特色甜点﹐有人在家中宴客﹐有人在郊外聚餐﹐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席面上不分宾主或种族﹐来者不拒﹐坐下都是客﹐全民欢腾﹐皆大欢喜。 最高兴的人是孩子们﹐他们不上学﹐穿新衣﹐吃美食﹐尽情玩耍﹐每人都能得到亲友们赠送的节日“绿包”(用绿色包装的钱币)。

生活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的马来人﹐莱麦丹月和开斋节是他们最能表现民族文化的日子﹐也做能体现新加坡政府对穆斯林的开放政策。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