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教育:十年辉煌的变迁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阅读快感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青海教育:十年辉煌的变迁

来源: 时间:2010-09-1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新世纪以来,我省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青海建设的推进,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全省教育工作迎来了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省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基”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年来,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围绕突出抓好以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为重点的农村牧区教育,认真组织实施重大教育项目,调整和整合中小学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组织和实施“两基”攻坚工作,实行了领导包县、处室蹲点制度,坚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两基’督导评估验收制度”,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0年全省19个县(市、区)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为70.72%,青壮年非文盲率为86%。到2009年底,全省38个县(市、区、行委)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4%,青壮年非文盲达到96%,全省义务教育进入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2010年底全省所有的县(市、区、行委)将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这将是我省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2000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6.08亿元,建成了8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实训基地。不断改革招生制度,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从2000年的1.0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3.5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7.6万人,近年连创历史新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依托省内优势产业和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组建了化工、水电、机械3个职业教育办学集团,着力加强基础较好、市场需求旺盛的道路交通、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加工、旅游服务、民族手工艺、种植养殖等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大东西部、城乡间校际校企联合办学,提高培养能力和水平。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其中59%的学生实现了省内就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壮大了我省产业大军。注重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达到20万人次,为我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进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深化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省部共建青海大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在校大学生规模由2000年的1.33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5.9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17%,高于全国1.97个百分点。青海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行列并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实现更名,青海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立项建设,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有硕士点66个、专业硕士点6个、博士点2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3个,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明显增强。省级财政逐年加大投入,重点加强了32个重点学科和24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了盐湖化工、水利水电、有色金属、生态与环保、高原医学等一批与我省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立项建设27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教育招生实施“阳光工程”,重视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加强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举办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加大了“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实施力度。这些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开启了青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历程。

  民族教育成效显著

  从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出发,以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加大青海与辽宁、天津、北京等省市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根据国家正在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创办三江源移民子女班;青海首个内地高中班于2010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学,每年80名学生的大部分费用由北京市政府解决;计划在西宁新建的“三江源”民族中学今年开始招生;积极、稳妥地试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组织实施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使全省民族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2009年底,全省专设的民族中小学1166所,在校生46.4万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有54.64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生总数比2000年增加了19.9万人。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2000年以来,先后利用各类师资培训项目,共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2.64万人次。实行了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06年至2010年,共聘用特设岗位教师4758名,2010年省政府为青南9个“两基”攻坚县新增教师编制1037名。2009年,启动实施了千名大学生到青南顶岗实习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聘计划和高校“昆仑学者”计划,缓解了基层教师不足的矛盾,改善了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2009年底,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1224人,是2000年的近10倍。高度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三届青海省“十杰教师”、“十杰校长”,评选了四批省级特级教师;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扎根高原、敬业奉献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教育,先后涌现出刘让贤、马复兴、汪昌祥、付文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2002年的21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5875万元,资助学生由6.57万人扩大到66.5万人。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免除了全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与全国同步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以来建立并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8年、2009年较大幅度提高了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2009年安排寄宿生生活费资金2.2亿元,18.12万名寄宿生享受到生活补助,安排非寄宿贫困学生助学金补助资金658.4万元,共有14.72万名学生受到资助,全年农村牧区中小学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经费2.19亿元。为解决农牧区中小学取暖这一老大难问题,2008年积极争取资金设立了全省中小学取暖专项资金,2009年全省农村牧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取暖费补助资金6463.2万元,受益学生达65万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对在校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全省资助面达到90%以上。高校建立并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使全省高校45%左右的贫困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资助。同时,设立了政府奖(助)学金,由省政府牵头建立了社会支援和资助制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其他资助等,对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0-2009年,我省教育总投入36.95亿元,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职业教育专项、高中扩招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其中2008年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和扩大内需政策为我省教育投入5.6亿元,2009年落实各类项目资金18.06亿元。特别是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与教育部签订了支持我省教育发展的合作协议。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筹措76亿元,其中省级投入35亿元,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全省教育系统在组织好抗震救灾、学校复课和学生转移的同时,积极争取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落实玉树灾区学校恢复重建项目75个、重建资金24亿元,目前,所有教育系统灾后重建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投资力度和建设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03年,国务院将我省列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区以来,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20.02亿元,通过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现了计算机教室、卫星教学收视点和教学光盘播放点三种模式的覆盖,使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享受到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校园网及联通相关教育单位的城域网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思想政治和稳定工作得到巩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8号、16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团结、法治、国防和安全卫生等教育活动,维护学校稳定,加强校园管理。高校党建工作得到加强,青年教师、学生党员人数分别达到27.2%和13%。2008年以来,教育系统把维护稳定特别是高校稳定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结合高校实际,着力开展了“四个讲清楚”和增强“三个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学校是我家,稳定靠大家”的和谐社会理念,积极探索建立高校维稳工作长效机制,为藏区乃至全国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教育厅常抓不懈的一项常规工作。特别是2008年以来,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程序,并在全厅广泛开展了“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全厅干部职工做有思想的实干家,按照“建设一流机关,争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强化执行力,激发内驱力,全厅同志按照“全面发展抓规划、制度创新抓政策、外延发展抓项目、内涵发展抓质量”的工作思路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干出亮点”的工作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全厅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省教育厅领导班子在2008年度全省目标考核中首次被评为优秀班子,2009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班子,教育行业在全省行风评议中的排名由多年来行政管理类中的倒数二、三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4位,2009年排位上升至第2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