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在2006年访问中国以来,中沙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的里程碑有:高层互访、经济交流额增长、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频繁以及区域和国际协调的加强。国际上世界正面临着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是自从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鉴于中沙两国经济形势的考虑,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在努力渡过这次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沙两国联系的初始
新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之间的第一次联系是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国际不结盟会议。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沙特外交部部长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会晤。这次会晤曾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沙特禁止中国人进入沙特王国之后,中国穆斯林进入沙特王国完成朝觐功课的初始,此后沙特阿拉伯容许中国朝觐人员进入圣地朝觐。
1985年,中国穆斯林负责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前任主席黑伯理率领中国朝觐团访问沙特,沙特负责人接见了他。这次访问或许曾是沙特领导对中国穆斯林现状的观点的重要转变,黑伯理先生曾以部长级的身份向沙特王国负责人介绍了新中国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宗教自由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际风云促使中沙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沙两国在1988年2月签署了商务代表备忘录,1990年7月,中沙两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93年4月,中国在沙特吉达市设领事馆,1998年4月,中国同意沙特在香港设总领事馆。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自从开始就非常地重视推动与沙特的各种双边关系,在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一年后,中国前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1年7月访问沙特阿拉伯。与此同时,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于1998年10月访问北京,这是沙特领导级别第一次访问中国,双方在各个领域都签订了大量协议。2006年10月,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又访问中国,中沙双边关系进入新时期 ,各种关系都在拓宽和加深着,并一直在持续着。
中沙两国不只是石油
许多分析人士把中沙两国的各种关系都归于石油的因素,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进口石油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沙特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它还拥有最大的石化能源储存量。自从1990年中沙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交流数据显示:到2008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9倍,这基本上表现在沙特阿拉伯向中国的石油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商品向沙特的出口有所增长。在2002-2004年之间,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口的平均额创最高(160%);在2006-2008年之间,中国向沙特的年平均出口额增长了39%,与此同时,沙特向中国的年出口平均额增长了76%。双边贸易额从2007年的250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418亿美元。这些增长一部分也许是在这些年沙特向中国出口原油增长40%,达到了3600万吨的原石油,占中国在2008年进口石油的五分之一。
毫无疑问,那是由于去年下半年石油价格的上升,沙特阿拉伯为了弥补向世界石油公司和美国石油公司减少供应以及为了应对世界经融危机。沙特在2008年作为中国在西亚和非洲连续八年的最大的经贸伙伴保持了其现状;同时,沙特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五国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与2007年的580亿相比,中沙两国贸易交流额达到了793亿美元。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致力达成双方贸易区域协定,这将会更大地推动两国经济的交流额。
即便石油是中沙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柱,但它不是联系两国关系的一切。对于双边关系有其它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各个领域的共同投资,在沙特有62家注册的中国公司,有22000人,其中有16000中国人,在沙特还有100多家中沙共同投资的项目,资金超过了70亿美元。
在胡锦涛主席上个月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两国在卫生、贸易、文化、海湾能源领域签订了四项协议,其中有沙特阿拉伯麦加、米那、阿拉法和木资代里法之间的铁路网项目协议,总投资17.8亿,工期为两年,运输能力在朝觐期间将会达到400万人次。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许多方便,可承载几百万朝觐人员,火车时速将达到360公里,也就是说朝觐人员从麦加到麦地那只需半小时。
鉴于中沙双方各自的利益,经济的这种合作为中沙两国的政治、安全及文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关注红海安全的国家,特别是最近随着索马里海域和亚丁湾海盗作案的频繁,沙特石油船只和中国商船的绑架,这都需要中国政府派舰队到本区域护航。这肯定需要中沙两国更多的安全部署,共同抵抗国际组织的犯罪团伙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行为,因此中沙两国的各部门在区域安全部署方面应加强合作,使从海湾地区到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能源供应路线得以安全。
沙特驻华大使阿布杜.卡雷木.载德在中国主席最近访问沙特前,在沙特“阿卡资”报纸声明中说:“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沙特阿拉伯反映着中国重视协商的重要性,鉴于两国具有的经济和政治的分量,不仅要在本区域,还要在世界上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他指出利雅得和北京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维护世界的安宁,他还强调,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在推动宗教会话及世界和平上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赞赏,对于阿拉伯事业,中国有积极的观点,特别是巴勒斯坦事业以及在中东地区必须维护全面而公平的和平氛围。
中沙两国的文化和人文关系
1997年10月,在中国建立的中沙友谊协会和在沙特建立的中沙友谊协会是可称为两国之间人文外交阶段的开始,同时,中沙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发展了,在中国学习的沙特留学生现已达到250多名学生,与此同时,有数十名中国学生在沙特各大学学习。2006年1月,沙特市政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者会晤,这是中国和沙特的知识分子的第一次直接的会谈;2007年2月,费萨尔伊斯兰研究中心主席土勒其.费萨尔王子访问了中国,中心决定建设中国研究规划。
两国之间的人文关系深深的表明,当中国汶川发生地震时,沙特阿拉伯王国立即为灾区提供了价值为6000万美元的资金和物品的资助。
(本文译自《今日中国》杂志。作者侯赛因•伊斯梅尔,埃及籍,现任《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文版副主编,1999年荣获国家“荣誉奖”。)